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莱姆病
疾病名称:莱姆病
其他名称:
疾病编码:ICD-9:104.901 ICD-10:A69.201
所属部位:全身,
所属科室:急诊科,传染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08-11-27
    一、概述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全身性的慢性炎性蜱媒螺旋体病,疾病初期常以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征。病变常是播散性,引起心脏、神经或关节病变。1975年,本病成批地集中发生美国康涅狄格州Lyme镇的儿童中,因而得名。
 
    莱姆病现已在美国的43个州和世界各大洲的数十个国家发现。分布主要与某种硬蜱的地理范围有关。我国的黑龙江、新疆、安徽及江苏省(区)已相继发现莱姆病患者。发病季节在5~8月,男性略多于女性,从儿童到老人均可发病。
 
    蜱产卵于阴暗潮湿的土缝、草根等处。幼早、若虫及成虫均靠吸血而生长发育。未成熟蜱多寄生于啮齿类、食虫类及鸟类等小型动物。成虫多侵袭牛、羊、马、犬、鹿及野兔等。蜱在春季开始活动,秋季开始在自然界或缩主身上越冬。在自然界越冬则与蜱的栖息地一致,如林区被覆盖的枯枝落叶层,小型野生动物的洞穴工地面裂缝。螺旋体在受感染蜱的中肠发育。蜱叮咬宿主时,可通过带螺旋体的肠内容物反流,唾液或粪便而传播病原体。
 
    感染的蜱叮咬宿主时将Burgdorfer螺旋体注入皮肤,在局部孵育后可向表皮移行,在叮咬局部形成慢性游走性红斑。螺旋体还可经淋巴管进入局部淋巴结及经血行播散到眼、心脏、神经系统、关节、网状内皮系统等,既而再播散到皮肤引起各种病变。
 
    根据莱姆病的分布和发作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蜱为传播媒介,Burgdorfer疏螺旋体为病原体;患者的血液、脑脊液和病变组织曾分离出螺旋体;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可检出抗螺旋体抗体;以及疾病的各个时期地抗生素治疗有效等特点,提示本病为一感染性疾病,以及病原体在疾病的全过程中侵犯和存于受累组织。
 
    在患者的培养标本和组织中发现病原微生物者只占极少数,这一现象与患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之间存在矛盾。鉴于患者血清冷球蛋白及复合物水平均增高,并可出现某些自身抗体(如抗磷脂及抗Fab抗体)以及有些患者在抗生素治疗之后出现短暂的症状加重,致使不少研究者设想除感染因子作用外,还有其他因素参与莱姆病发病。免疫系统可能发挥以下作用:①由螺旋体抗原、抗体和补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患者的关节内,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免疫复合物并释放多种酶,从而引起关节炎,造成对关节软骨及骨的破坏。②巨噬细胞产生IL-1,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及发挥非特异性防御作用。实验结果提示,莱姆病患者的发热、慢性游走性红斑及关节炎都与IL-1的释放有关。
 
    二、临床表现
 
    莱姆病通常以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为首发症状(第一期),有的患者伴发神经系统或心脏病变(第二期)以及关节炎(第三期)。
 
    1.慢性游走性红斑:是本病的特征性皮肤表现,见于75%的患者。一般发生在蜱叮咬后3~32天。初起为充血性红斑,由中心逐渐各四周呈环形扩大,边缘色鲜红而中心色淡,扁平或略隆起,表现光滑,偶有鳞屑。有轻度灼热和瘙痒感。皮疹中心有时呈深色红斑、硬结、水疱或坏死。直径8~52mm,可发生在任何部位,躯体、大腿、腹股沟及腋窝为常见部位。而手掌、足及黏膜罕有受累。有些患者在慢性游走性红斑出现后几天,螺旋体经血行播散常再发生继发性慢性游走性红斑。该皮疹外观和初发慢性游走性红斑相似,直径较小,呈多发性。莱姆病患者的其他皮肤表现有颧部皮疹,弥漫性红斑或荨麻疹。
 
    2.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一般发生在发病数年之后,起初为红色或淡黄色皮疹,有时变成硬化性肢端皮炎一般发生在发病数年之后,起初为红色或淡黄色皮疹,有时变成硬化性或萎缩性。
 
    3.全身症状:伴随严重头痛、轻度颈强、发热、寒战、肌痛、关节痛、极度不适和倦怠。少见的全身表现包括全身淋巴结肿大、脾大、肝大、咽痛、刺激性咳嗽、蛋白尿、睾丸肿大、结膜炎、虹膜炎或全眼炎。未经治疗的患者早期症状亦可在几周内好转或消失。
 
    4.神经系统症状:大约15%的患者在皮疹同时或消退后1~6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亦可发生在无皮疹史者)。表现为脑膜炎、颅神经炎(尤以面神经麻痹和视神经萎缩多见)、运动及感觉神经根炎、神经丛炎、多发单神经炎、舞蹈症、小脑共济失调、脊髓炎或大脑假性肿瘤(良性颅内压增高)等。以上表现可单独或联合出现。脑脊液的典型变化为淋巴细胞养老金,常伴蛋白增高。症状持续数月,多数病例病变可以完全恢复。
 
    5.心血管症状:发病后数周内大约8%的患者发生心脏受累。最多见的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Ⅰ度,文氏现象或完全性心脏阻滞)。有些病例有更加弥漫的心脏病变,如心肌病和心功能不全,或罕见的心肌肥大或全心脏炎。病程仅数周,多数病例可以治愈,但是,严重的病变可以致死。
 
    6.肌肉骨骼症状:在疾病早期出现的肌肉骨骼症状典型表现为关节、肌腱、滑囊或肌肉的游走性疼痛,一般无关节肿胀,持续几小时或几天消失。大约60%的患者在发病几周至2年出现关节病变,典型表现为大关节,尤其膝关节间断发作的单关节炎,其他有肩、肘、腕、髋、踝及四肢小关节炎。以单关节或少数关节受累居多,少数病例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症状持续几周、几个月,甚至数年。10%的患者因关节炎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关节炎,引起软骨和骨的糜烂。少数病例可发生骨髓炎、脂膜炎或肌炎。
 
    7.眼部症状: 11%的早期患者可发结膜炎。散发在眼部病变病例多见于第二、三期患者,临床表现有间质性角膜炎、弥漫性脉络膜炎、全眼炎、缺血性视神经病、视神经炎、正常颅压或假脑瘤的视乳头水肿、皮质性盲和眼的运动性麻痹。
 
    8.母-婴传播:Burgdorfer疏螺旋体可引起先天性感染。莱姆病患者分娩的婴儿有并指畸形、脑皮层性失明、早产、死胎或皮疹等不良结局。
   
    三、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发病季节有进住疫区史。
 
    2.临床特点:畏寒发热,关节肌肉疼痛,慢性移行性红斑,淋巴结肿大,可有肝脾肿大,部分病人可有结膜炎、虹膜炎,甚或睾丸肿胀。数周或数月后少数病人出现神经系统和心脏受损的表现,有的病人可累及骨、关节。
 
    3.实验室检查
 
    ⑴血象可正常或自细胞增多,核左移。
 
    ⑵血沉增快。
   
    ⑶PCR检出尿、血中病原体。
  
    ⑷血、脑脊液、病变皮肤等标本检出螺旋体。
 
    ⑸血中特异性抗体阳性。
 
    4.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诊断莱姆病的标准如下:在流行区,慢性游走性红斑(单个红斑的直径必须至少为5cm,并应由医师检查后确定)或抗Burgdorfer疏螺旋体抗体滴度≥1:256,及1个或1个以上器官系统受累;在非流行区,慢性游走性红斑及抗Burgdorfer疏螺旋体抗体滴度≥1:256,或慢性游走性红斑及1个或1个以上器官系统受累,或抗体滴度≥1:256及1个或1个以上器官系统受累。符合以上条件的任何1条者可诊断为莱姆病。
   
    四、容易误诊的疾病
 
    1.幼年型风湿性关节炎:根据莱姆病发病的季节性和地区发生,早期出现慢性游走性红斑,关节炎持续时间一般少于6周,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特异性抗burgdorfer疏螺旋体抗体阳性,及对抗生素治疗有效等特点,可以将莱姆病和幼年型炎风湿关节炎加以区别。
 
    2.类风湿关节炎:成人莱姆病关节主要累及大关节,呈对称性分布,无晨僵,骨侵蚀少见,类风湿因子阴性及HLA-DR4频率增高。这些特点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四肢大小关节受累,呈对称性分布,有晨僵,骨糜烂常见,类风湿因子阴性,及HLA-DR4频率增高等特点,可以进行鉴别。
 
    3. 梅毒:莱姆病和梅毒均有皮肤、心脏、神经和关节病变,以及由于疏螺旋体属和梅毒密螺旋体属之间有共同抗原性,梅毒患者亦可出现抗莱姆病螺旋体的交叉反应性抗体。然而,梅毒血清试验阴性结果有助于莱姆病和梅毒的区别。
 
    五、治疗原则
 
    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及时治疗早期莱姆病可迅速控制症状和防止晚期病变。早期慢性游走性红斑在成人首选药物是四环素,250mg,口服,每日4次。孕妇、哺乳期妇女和8岁以下儿童宜用青霉素治疗。儿童按每日每公斤体重30~50mg,分3次服,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服红霉素,儿童按每日每公斤体重30mg,分3次服,疗程10~20天。大约10~20天。大约15%的患者在治疗的头24小时会发生Jarisch-Herxheimer样反应。疾病后期通常需要经胃肠外的抗生素治疗。
 
    1.对莱姆心肌炎可使用第三代头孢毒素如头孢噻肟三嗪,每日2g,静脉点滴,疗效14天。其他有类似疗效的药物如青霉素,每日2000万U,静脉点滴,疗程14天,羟氨苄青霉素500mg,口服,每日3次,连服14~21天;强力霉素100mg,口服,每日2次,连续服14~21天。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P-R间期延长的患者需要心脏监护。对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如果单独用抗生素治疗24小时无改善,加用糖皮质激素可能有帮助。
 
    2.对莱姆神经病变如面神经麻痹,可采用口服抗生素治疗方案,疗程至少21天。莱姆脑膜炎以头孢噻肟三嗪,每日2g,1次静脉点滴,疗程14~21天,或用青霉素每日2000万U,分次静脉点滴,疗程10~21天。
 
    3.对莱姆病关节以强力霉素100mg,口服,每日2次,疗程30天;或以羟氨苄青霉素500mg,每日4次,并用丙磺舒500mg,每日4次,疗程30天;或以青霉素2000万U,每日分次静脉点滴,疗程4~21天。50%关节炎患者经过治疗可获治愈。关节腔内注射类固醇制剂不仅对关节炎无益,还可能导致抗生素治疗的失败。严重的关节炎对抗生素治疗无反应者,滑膜切除可能成功。
 
    4.对患病的孕妇,在疾病早期用羟氨苄青霉素500mg,口服,每日3次,连用21天,在疾病晚期以青霉素2000万U,每日1次或分次静脉点滴,疗程14~21天。
 
    5.对无症状的血清抗体阳性者不需要治疗。
   
    6.治愈标准:症状完全消失;体征完全消失;连续2次病原体检查阴性。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立克次体病 下一疾病:流行性斑疹伤寒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