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小脑出血是指小脑实质内的出血,与高血压病有直接关系。多数表现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可有眼球震颤,一侧周围性面瘫。少数呈亚急性进行性,类似小脑占位性病变。重症大量出血者呈迅速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很快进入昏迷。多在48小时内引发枕骨大孔疝而死亡。
该疾病的病因是由小脑齿状核动脉破裂所致。
二、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起病突然,数分钟内出现头痛、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烈头痛和平衡障碍等,但无肢体瘫痪。患者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模糊,轻症表现一侧肢体笨拙、行动不稳、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大量出血可在12-24小时内陷入昏迷和脑干受压征象,如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眼凝视病灶对侧(脑桥侧视中枢受压)、瞳孔缩小而光反映存在、肢体瘫痪及病理反射等;晚期瞳孔散大,中枢性呼吸障碍,可因枕骨大孔疝死亡。爆发型发病立即出现昏迷,与脑桥出血不易鉴别。
2.并发症:可并发感染、应激性溃疡、稀释性低钠血症、脑耗盐综合征、痫性发作、中枢性高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三、医技检查
1.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多呈血性,可查到各型巨噬细胞,压力和蛋白含量多有增高。
2.CT、WRI检查或脑血管造影:可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
四、诊断依据
1.多在活动或激动时突然发病。
2.常迅速出现头痛、呕吐和意识障碍,脑局灶性症状因出血病灶不同而异,以基底节内囊部位出血所致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失语最常见。
3.多见于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史的中、老年人。也可见于脑血管畸形、脑瘤和出血性疾病等,并有相应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所见。
4.脑脊液多呈血性,可查到各型巨噬细胞,压力和蛋白含量多有增高。
5.CT、磁共振检查或脑血管造影,可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应与下列的症状相鉴别:丘脑出血、桥脑出血、脑实质深部出血、颅内出血、脑干出血、脑室出血等。
六、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患者卧床,保持安静。重症须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常,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氧,动脉血氧保护度维持在90%以上。加强护理,保持肢体功能位。意识障碍和消化道出血者宜禁食24-48小时,之后放置胃管。
2.外科治疗:可挽救重症患者生命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手术宜在发病后6-24h内进行,预后直接与术前患者意识水平有关,昏迷患者通常手术效果不佳。
⑴手术适应证:①脑出血病人颅内压增高伴脑干受压体征,如脉缓、血压升高、呼吸节律变慢、意识水平下降等。②小脑半球血肿量≥10ml或蚓部>6ml,血肿破入第四脑室或脑池受压消失,出现脑干受压症状或急性阻塞性脑积水征象者。③重症脑室出血导致梗阻性脑积水。④脑叶出血,特别是AVM所致和占位效应明显者。
⑵手术禁忌证:脑干出血、大脑深部出血、淀粉样血管病导致脑叶出血不宜手术治疗。多数脑深部出血病例可破入脑室而自发性减压,且手术会造成正常脑组织破坏。
3.康复治疗:脑出血患者病情稳定后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有益。如患者出现抑郁情绪,可及时给予药物(如氯西汀)治疗和心理支持。
七、预防
预防小脑出血易患因素:①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尤为重要;②脾气急躁或情绪紧张,常见于生气、与人争吵后;③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④过分疲劳,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排便用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