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垂体瘤(pituitary tumors)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临床上有明显症状者约占颅内肿瘤的10%。在尸检中有报道可见20%~25%的亚临床垂体微腺瘤。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大多在31~40岁之间,21~30、41~50岁两组次之。该疾病的病因:
脑垂体位于大脑正中和双眼后方,脑垂体是人体内分泌的总司令部,控制人体内分泌功能,包括血糖、电解质,人体的高矮、男性性征如胡须,女性的月经等都是脑垂体的功能。当出现肿瘤的时候内分泌功能就会发生改变,人体的代谢以及相应的脏器就会发生一些病理变化,这个病理变化就会带来一些临床症状,肿瘤可以包裹脑垂体,也可以从脑垂体体内生长出来,挤压脑垂体,导致脑垂体功能异常。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⑴激素分泌异常症群:激素分泌过多症群,如生长激素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激素分泌过少症群。当无功能肿瘤增大,正常垂体组织遭受破坏时,以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而闭经。不育或阳萎常最早发生而多见。
⑵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神经纤维刺激症:头痛,呈持续性头痛;视神经、视交叉及视神经束压迫症:患者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眼底改变;其他压迫症群。
2.并发症:一般手术后会出现并发症,①尿崩症;②蝶窦炎;③水、电解质紊乱;④脑脊液漏;⑤视力障碍加重;⑥脑神经麻痹;⑦脑膜炎;⑧血管损伤;⑨中枢神经受损。
三、医技检查
1.颅X线平片:正侧位片示蝶鞍增大、变形、鞍底下陷,有双底,鞍背变薄向后竖起,骨质常吸收破坏;
2.CT垂体密度高于脑组织;
3.磁共振成像(MRI)对垂体软组织的分辨力优于CT,可弥补CT的不足;
4.气脑和脑血管造影。
四、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病人年龄,性别,患病后不适症状,身体的变化,都是诊断最基本的资料。一些细微的表现都可能做为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
2.内分泌检查:由于多数垂体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在临床表现不明显,影像学尚不能提示有肿瘤时,垂体瘤激素已经发生改变。一些垂体瘤病例单纯靠内分泌检测即可做确诊。例如ACTH细胞腺瘤,多数病例从影像学上看不到肿瘤。罕见的移位垂体瘤位于胸腔内,腹腔内等部位,主要依据内分泌来诊断。
3.影像学
⑴头颅X线平片:这是比较原始的诊断方法,根据蝶鞍骨质的变化、鞍区钙化等变化判断有无肿瘤及鉴别诊断。
⑵CT扫描:仅对大型垂体瘤有诊断价值,微小垂体瘤容易漏诊。不能作为诊断垂体瘤的主要工具。
⑶MRI检查: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果的关系。即使直径2~3mm的肿瘤也可以显示出。但还有部分肿瘤的信号与周围正常垂体组织近似,两者难以区分,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内分泌检查进行诊断。
4.病理学检查:这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误诊率很低。病理诊断分普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这种手术只能作为大体诊断,不能分出肿瘤的类型。免疫组化染色,根据肿瘤细胞内所含有的激素进行诊断,敏感度高,但误诊率也高。电子透视显微镜观察,根据肿瘤的细胞不同特征分辨出肿瘤类型,临床很少使用。
总之,垂体瘤的诊断以MRI检查为金指标,内分泌为银指标。在难以确诊的病例中需要结合上述内容综合分析。
五、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放射治疗与药物治疗。个别病例治疗方案的选择必须视肿瘤的性质、大小、周围组织受压及侵蚀情况与垂体功能、全身病情等具体条件而定。
六、预防
1.心理安慰,垂体瘤属脑内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痊愈后可参加正常工作。
2.加强营养,多食新鲜的、高蛋白质的食物,增强体质,使病后机体早日康复。
3.放疗时间一般在术后1个月左右,放疗期间少去公共场所,注意营养,定期测血象。
4.按医嘱服药,1年CT复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