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神经系统疾病 ->脊髓损伤
疾病名称:脊髓损伤
其他名称:
疾病编码:ICD-9:952.906 ICD-10:T09.302
所属部位:脊柱,
所属科室:神经外科,骨科,中医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09-08-19

    一、概述

    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脊柱和脊髓均可造成脊髓损伤。脊髓损伤的发病学统计各国均没有精确的数字,一般估计为20~60人/100万人/年。脊髓损伤是一种致残率大、后果严重的损伤,多见于青壮年,占全身损伤的0.2%~0.5%。脊髓损伤多伴发于脊柱外伤与骨折,在脊柱骨折患者中,伴发脊髓损伤的约占20%。脊髓损伤多发生于颈椎下部及胸腰段脊柱,这与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是一致的。

    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与继发性脊髓损伤。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损伤;后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所造成的脊髓的进一步损害。实验研究证明,原发性脊髓损伤常常是局部的、不完全性的,而损伤后在局部有大量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释放和蓄积,使脊髓局部微血管痉挛、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破裂,产生继发性出血性坏死。这种脊髓损伤后脊髓中心部分大面积出血性坏死的自毁现象简称为出血性坏死,是脊髓损伤后继发的重要病理过程。

    1.病因:脊柱骨折分类。①根据受伤时暴力作用的方向可分为:屈曲型、伸直型、屈曲旋转型和垂直压缩型。②根据骨折后的稳定性,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③Armstrong-Denis分类:是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分类。共分为:压缩骨折、爆裂骨折、后柱断裂、骨折脱位、旋转损伤、压缩骨折合并后柱断裂、爆裂骨折合并后柱断裂。④按部位分类: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骨折或脱位。按椎骨解剖部位又可分为椎体、椎弓、椎板、横突、棘突骨折等。⑤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多发生于儿童和中老年患者,特点是影像学检查无骨折脱位。

    2.病理:①脊髓休克:脊髓损伤早期多伴有脊髓休克。表现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单纯脊髓休克可在数周内自行恢复。球海绵体反射的出现或深腱反射的出现是脊髓休克终止的标志。②脊髓挫裂伤:可以是轻度出血和水肿,也可以是脊髓完全挫灭或断裂。后期可出现囊性变或萎缩。③脊髓受压:由于突入椎管的移位椎体、碎骨块、椎间盘等组织直接压迫脊髓,导致出血、水肿、缺血变性等改变。

    上述病理所致的脊髓损伤临床表现,根据损伤程度可以是完全性瘫痪,也可以是不完全瘫痪。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胸腰段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称为截瘫,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为四肢瘫痪,简称“四瘫”。

    ⑴脊髓损伤:在脊髓休克期间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驰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不能口头,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椎体束征,胸端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上颈椎损伤的四肢瘫均为痉挛性瘫痪,下颈椎损伤的四肢瘫由于脊髓颈膨大部位和神经根的毁损,上肢表现为驰缓性瘫痪,下肢仍以痉挛性瘫痪。 脊髓半切征:又名Brown-Sequard征。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脊髓前综合症:颈脊髓前方受压严重,有时可引起脊髓前中央动脉闭塞,出现四肢瘫痪,下肢瘫痪重于上肢瘫痪,但下肢和会阴部仍保持位置觉和深感觉,有时甚至还保留有浅感觉。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症 多数发生于颈椎过伸性损伤。颈椎管因颈椎过伸而发生急剧溶剂变化,脊髓受皱褶黄韧带、椎间盘或骨刺的前后挤压,使脊髓中央管周围的传导束受到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四肢瘫,上肢于下肢,没有感觉分离,预后差。
 
    ⑵脊髓圆锥损伤:正常人脊髓终止于第1腰椎体的下缘,因此第1腰椎骨折可发生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致大小便不能控制和性功能障碍,两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仍保留正常。
 
    ⑶马尾神经损伤:马尾神经起自第2腰椎的骶脊髓,一般终止于第1骶椎下缘,马尾神经损伤很少为完全性的。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驰缓性瘫痪,有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及括约肌功能丧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没有病理性椎体束征。
 
    ⑷脊髓损伤后各种功能丧失的程度可以用截瘫指数来表现。“0”代表功能完全正常或接近正常。“1”代表功能部分丧失。“2”代表功能完全丧失或接近完全丧失。一般记录肢体自主运动、感觉及两便的功能情况。相加后即为该病人的截瘫指数,如某病人自主运动完全丧失,而其他两项为部分丧失,则该病人的截瘫指数为2+1+1=4,三种功能完全正常的截瘫指数为0,三种功能完全丧失则截瘫指数为6。从节腾指数可以大致反映脊髓损伤的程度,发展情况,便于记录,还可比较治疗效果。
   
    2.并发症

    ⑴褥疮,这是由于局部长期受压,导致该处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

    ⑵泌尿系统感染,脊髓损伤患者由于留置的尿管长期在体内刺激,导致膀胱防御机制减退,其感染率相当高;

    ⑶关节僵硬和畸形;

    ⑷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⑸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⑹便泌;

    ⑺应激性溃疡,多发生于创伤较大的患者,由于刺激大,可能会使植物神经功能改变,消化功能紊乱,而发生胃及十二指肠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创伤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静脉回流缓慢,长期卧床极易造成下肢静脉血栓。

    三、医技检查

    1.X线检查:常规摄脊柱正侧位、必要时照斜位。阅片时测量椎体前部和后部的高度与上下邻椎相比较;测量椎弓根间距和椎体宽度;测量棘突间距及椎间盘间隙宽度并与上下邻近椎间隙相比较。测量正侧位上椎弓根高度。X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2.CT检查: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和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3.MRI(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MRI可显示脊髓损伤早期的水肿、出血,并可显示脊髓损伤的各种病理变化,脊髓受压、脊髓横断、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脊髓萎缩或囊性变等。

    4.SEP(体感诱发电位):是测定躯体感觉系统(以脊髓后索为主)的传导功能的检测法。对判定脊髓损伤程度有一定帮助。现在已有MEP(运动诱导电位)。

    5.颈静脉加压试验和脊髓造影:颈静脉加压试验,对判定脊髓受伤和受压有一定参考意义。脊髓造影对陈旧性外伤性椎管狭窄诊断有意义。

    四、诊断依据

    1.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史。

    2.外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3.X线平片可显示脊柱节段的骨折、脱位、骨片刺入椎管和关节突交锁的情况。

    4.腰椎穿刺和行颈静脉压迫动力试验,可了解椎管腔有无出血和阻塞。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腹腔脏器损伤:由于脊髓损伤腹膜后血肿对植物神经刺激,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应注意鉴别。

    2.脊柱骨折脱位、爆裂骨折,发生脊髓水肿、出血和断裂的概率较高,单纯性压缩骨折发生脊髓损伤概率较低,但仍有并发脊髓损伤,甚至有的脊柱没有发现骨折却有脊髓损伤。因此当临床症状严重但与X线、CT检查不相符时,应及时作MRI检查,以观察了解脊髓情况。

    六、治疗原则

    1.急救和搬运

    ⑴脊柱脊髓伤有时合并严重的颅脑损伤、胸部或腹部脏器损伤、四肢血管伤,危及伤员生命安全时应首先抢救。

    ⑵凡疑有脊柱骨折者,应使病人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切忌使脊柱作过伸、过屈的搬运动作,应使脊柱在无旋转外力的情况下,三人用手同时平抬平放至木板上,人少时可用滚动法。

    对颈椎损伤的病人,要有专人扶托下颌和枕骨,沿纵轴略加牵引力,使颈部保持中立位,病人置木板上后用砂袋或折好的衣物放在头颈的两侧,防止头部转动,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2.单纯脊柱骨折的治疗

    ⑴胸腰段骨折轻度椎体压缩:属于稳定型。患者可平卧硬板床,腰部垫高。数日后即可背伸肌锻炼。经功能疗法可使压缩椎体自行复位,恢复原状。3~4周后即可在胸背支架保护下下床活动。

    ⑵胸腰段重度压缩超过三分之一:应予以闭合复位。可用两桌法过伸复位。用两张高度相差30cm左右的桌子,桌上各放一软枕,伤员俯卧,头部置于高桌上,两手把住桌边,两大腿放于低桌上,要使胸骨柄和耻骨联合部悬空,利用悬垂的体重逐渐复位。复位后在此位置上石膏背心固定。固定时间为3个月。

    ⑶胸腰段不稳定型脊柱骨折:椎体压缩超过1/3以上、畸形角大于20°、或伴有脱位可考虑开放复位内固定。

    ⑷颈椎骨折或脱位:压缩移位轻者,用颌枕带牵引复位,牵引重量3~5kg。复位后用头胸石膏固定3个月。压缩移位重者,可持续颅骨牵引复位。牵引重量可增加到6~10kg。摄X线片复查,复位后用头胸石膏或头胸支架固定3个月,牵引复位失败者需切开复位内固定。

    3.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主要取决于脊髓损伤程度,但及早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是保证脊髓功能恢复的首要问题。手术治疗是对脊髓损伤患者全面康复治疗的重要部分。手术目的是恢复脊柱正常轴线,恢复椎管内径,直接或间接地解除骨折块或脱位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稳定脊柱(通过内固定加植骨融合)。其手术方法有:

    ⑴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对颈3以下的颈椎骨折可行牵引复位,前路减压或次全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或颈围外固定。明显不稳者可继续颅骨牵引或头胸石膏固定。

    ⑵颈椎后路手术脱位为主者牵引复位后可行后路金属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或用钢丝棘突内固定植骨融合,必要时行后路减压钢板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⑶胸腰段骨折前路手术:对胸腰段椎体爆裂性或粉碎性骨折,多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对陈旧性骨折可行侧前方减压术。

    ⑷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后路手术包括椎板切除减压、用椎弓根螺定钢板或钢棒复位内固定,必要时行植骨融合术也可用哈灵顿棒或鲁凯棒钢丝内固定。

    4.综合症法

    ⑴脱水疗法:应用20%甘露醇250ml;每日2次,目的是减轻脊髓水肿。

    ⑵激素治疗:应用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缓解脊髓的创伤性反应有一定意义。

    ⑶一些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E、A、C及辅酶Q等,钙通道阻滞剂,利多卡因等的应用被认为对防止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损害有一定好处。

    ⑷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如三磷酸胞苷二钠、维生素B1、B6、B12等。

    ⑸支持疗法:注意维持伤员的水和电解质平衡,热量、营养和维生素的补充。

    七、预防

    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创伤是防治该疾病的关键。

    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还需注意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从被动锻炼开始,逐步用主动锻炼代替,促使肢体保持最佳状况,提高康复后的生活质量。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脊髓神经根炎 下一疾病: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