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骨科疾病 ->肱骨外髁骨折
疾病名称:肱骨外髁骨折
其他名称:
疾病编码:ICD-9:812.414 ICD-10:S42.401
所属部位:上肢,
所属科室:急诊科,骨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09-09-22

    一、概述

    肱骨外髁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以小儿最多见,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为5~12岁。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该疾病的病因:

    ⑴伸直型: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沿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而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外髁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近端向前下移位,严重时可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按骨折的侧方移位情况,又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其中尺偏性骨折肘内翻发生率可高达74%。

    ⑵屈曲型:较少见,约占5%。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由后下斜向前上方。

    二、临床表现

    1.表现:患者有明显外伤史,患肢疼痛,活动受限。X线片可确定诊断及骨折类上臂短缩、前臂正常上臂正常、前臂短缩型。

    2.伸直型肱骨外髁骨折的特点: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屈曲型肱骨外髁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3.并发症:常伴神经和血管损伤,尤其是Ⅰ、Ⅱ型骨折,其发生率为6%~16%。受损最多的是正中神经,其次为桡神经,再次为尺神经。从神经损伤与移位的关系来看,远折端向后外侧移位时,易引起正中神经和桡神经损伤;向后内侧移位时,易引起尺神经损伤。

    另外,合并动脉损伤也常发生,主要是肱动脉,肱动脉破裂引起伤处迅速肿胀诊断常不困难;肱动脉痉挛或受压,一般因肱骨近端直接刺激,加之前方肱二头肌腱膜压迫,早期出现肢体远端缺血症状,结合X光片可早期诊断,而肱动脉挫伤所致血管内膜或管壁出血,肿胀,逐渐引起血栓形成,导致血管腔闭塞,为一慢性过程,早期无血流障碍,后期逐渐引起的肢体缺血疼痛,容易与骨折疼痛混淆。

    三、医技检查

    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除正、侧位X线摄片外,尚应根据伤情拍摄特殊体位相,如开口位(上颈椎损伤)、动力性侧位(颈椎)、轴位(舟状骨、跟骨等)和切线位(髌骨)等。复杂的骨盆骨折或疑有椎管内骨折者,尚应酌情行体层片或CT检查。

    四、诊断依据

    1.有外伤史。

    2.局部疼痛、压痛、肿胀,有畸形和功能障碍。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3.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

    4.X线摄片可确定骨折情况和类型。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主要应与肘关节脱位相鉴别,其要点如下:

    1.肱骨髁外骨折(申直型):肘关节可部分活动,肘后三角无变化,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2.肘关节脱位:肘关节弹性固定,肘后三角有变化,上臂正常、前臂短缩。

    六、治疗原则

    1.青枝骨折: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桡侧侧方移位不必完全纠正,尺侧侧方移位应矫枉过正,以避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半伸直位;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小于900屈曲位,以骨折稳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度。若屈曲位影响循环,稍伸直后骨折又不稳定,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外加石膏托适当屈曲位外固定;亦可牵引治疗,消肿后再石膏固定。

    3.牵引治疗: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小时,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4.开放复位: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5.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先复位固定骨折,观察1~3个月,若无恢复则行神经探查松解或修复术。

    6.缺血性挛缩: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对出现5“P”征者,首先复位骨折、解除压迫因素。仍无改善者,即应早期探查、修复血管,必要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七、预防

    该疾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无有效预防措施。平日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创伤是关键。

    在防治方面最关键是要尽量早诊断、早处理;骨折复位后应密切观察肿胀疼痛以及末梢循环情况,如果发现远端血运障碍,及早手术;肘部肿胀明显时,切断肱二头肌腱膜减压;外髁骨折易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减少手术创伤。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下一疾病:肱骨外科颈骨折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