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砷化氢,ASH3,别名砷化三氢。是一种无色气体,稍有大蒜样臭味。加热至230℃时分解为元素砷和氢气。砷化氢对人体的影响以急性中毒为主,接触高浓度本品后,一般经数小时至1~2天潜伏期,即开始出现溶血等症状体征。急性中毒又分为轻、中、重度中毒。轻度中毒以全身乏力、头痛、恶心或呕吐为主要症状;溶血开始表现巩膜轻度黄染,尿色深暗,但尿量正常,尿常规阴性。中度中毒表现为畏寒、寒战,继之发热;常伴有腰痛,尿呈酱油色,尿量减少,但尚无尿闭,尿检有血红蛋白、尿蛋白,且见有红、白细胞和管型;中度黄疸,贫血,网状细胞升高;肝脏常肿大,有压痛;血液尿素氮量可轻度增加。重度中毒可迅速出现严重溶血症状,全身症状较重,体温升高,肾区疼痛颇剧,尿量极少(24小时少于400ml)或出现尿闭,黄疸严重,有的皮肤可呈古铜色,肾功能严重减退,贫血较为明显;患者可逐渐进入谵妄状态,血压常升高,有时有中毒性心肌炎发生,血钾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肝大、肝功能异常,以谷丙转氨酶增加为最常见,严重者常因肾功能衰弱或继发性感染而死亡。砷化氢所致的慢性中毒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头痛、乏力、恶心、呕吐、浮肿及腹部和肾区疼痛,多发性神经病和皮肤损害等,呼气中有大蒜样气味,并伴有贫血,尿砷可增高。
二、临床表现
具有乏力、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脱离接触后症状较快地消失。
1.轻度中毒:常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腰背部酸痛,且出现酱油色尿、巩膜皮肤黄染等急性血管内溶血的临床表现;外周血血红蛋白、尿潜血试验等血管内溶血实验室检查异常,尿量基本正常。符合轻度中毒性溶血性贫血,可继发轻度中毒性肾病。
2.重度中毒:发病急剧,出现寒战、发热、明显腰背酸痛或腹痛,尿呈深酱色,少尿或无尿,巩膜皮肤明显黄染,极严重溶血皮肤呈古铜色或紫黑色,符合重度中毒性溶血性贫血,可有发绀、意识障碍。外周血血红蛋白显著降低,尿潜血试验强阳性,血浆或尿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高。血肌酐进行性增高,可继发中度至重度中毒性肾病。
3.诊断:根据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砷化氢气体的职业史和急性血管内溶血的临床表现,结合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参考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它病因所致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三、诊断依据
急性砷中毒的诊断可根据设施或接触史,临床出现急性胃肠炎、意识障碍、肝和肾功能损害等。急性砷中毒初期应与感染性急性胃肠炎鉴别,此时血砷、尿砷明显增高。慢性砷中毒多表现为皮肤黏膜病变、多发性神经炎、肝功能损害和蛋白尿等。慢性砷中毒应与其他病因所致的临床表现鉴别。指(趾)甲出现米氏线,说明有砷吸收。尿砷超过2.66μmol/L(0.2mg/L)提示有过量砷吸收。
四、治疗原则
1.发生事故时,所有接触者,均应迅速脱离现场。
2.对接触反应者,应严密观察48小时,安静休息,鼓励饮水,口服碱性药物,并监测尿常规及尿潜血试验。
3.中毒患者均应住院治疗,早期足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早期合理输液,正确应用利尿剂以维持尿量,碱化尿液。忌用肾毒性较大的药物。对重度中毒者,应尽早采用血液净化疗法;根据溶血程度和速度,必要时可采用换血疗法;并注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保证足够热量等对症支持治疗。
4.其他处理:轻度中毒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度中毒者视疾病恢复情况,应考虑调离有害作业。如需做劳动能力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