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丙型病毒性肝炎
疾病名称:丙型病毒性肝炎
其他名称:丙型肝炎,丙肝
疾病编码:ICD-9:070.501+573.1* ICD-10:B17.101
所属部位:腹部,
所属科室:传染科,肝病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09-11-24
    一、概述
 
    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C,HC)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所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丙型病毒性肝炎呈全球性分布,流行性很强,国外人群 HCV感染率高达3%,我国健康人群HCV抗体阳性率为0.7%~3.1%。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很强,一旦感染很难治愈,并极易转为慢性肝炎和发生肝硬化,甚至诱发肝癌。

    二、临床表现
 
    原则上综合诊断。参考流行病学资料,如输血及血制品史、手术史及与丙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等;临床特点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要依靠特异血清学检查。

    1.症状和体征

    ⑴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抗HCV。

    ⑵HCV CDNA/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和血清中HCV-RNA:是将HCV RNA逆转录为HCV DNA,扩增放大后作电泳观察结果。应注意严格操作规程,避免实验污染。

    2.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关节炎(12%~27%),肾小球肾炎(26.5%),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少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及心包炎等,其中尤以糖尿病和脂肪肝值得重视。少数患者可后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

    三、医技检查

    1.抗-HCV:大部分HCV感染者,体内均出现抗HCV。因此,检测抗-HCV对丙型肝炎诊断很有价值。抗-HCV阳性是HCV感染的标志。但目前检测结果不能充分反映急性、慢性抑或恢复期感染。抗体效价也不能反映HCV感染的强度,至少在动物试验中未能证实。抗-HCV阳性可能表示近期感染后的免疫状态,但大多数表示现症HCV感染,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体的传染性。人感染HCV后勤工作至抗-HCV阳转,这段时间个体长短差异很大,目前所用方法,测出抗体较晚,在该期唯一感染的标志患者始终不出现抗-RNA,此外尚有20%丙型肝炎患者始终不出现抗-HCV,故实际感染率比检出率高,抗-HCV阴性不能除外HCV感染。

    2.HCV-RNA:因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HCV含量很低,直接做核酸杂交,很难查到HCV-RNA,须先经核酸扩增后测定。采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HCVcDNA/PCR,简称cPCR)测定肝和血清中HCV草药RN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的优点。HCV RNA阳性是HCV感染的直接证据、是HCV复制指标、有传染性。因HCV RNA较抗-HCV出现早,故可用于早期诊断及献血员的筛查。HCV RNA阴性,说明HCV被清除,因此,也可做为判断预后和疗效的指标。

    四、诊断依据

    丙型肝炎病毒指标包括抗HCV及HCVRNA。

    1.抗HCV:即丙肝抗体,不是中和抗体,对人体无保护作用,是目前诊断丙型肝炎的主要指标。但因感染HCV后抗HCV出现较慢,一般在发病后2~6个月,甚至1年才转阳,故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丙型肝炎的方法,而且1次阴性,也不能直接否定诊断。当各型病毒性肝炎特异性标志检测阴性,临床症状及单项ALT升高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应考虑是否为丙型肝炎感染。

    2.HCV RNA:即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是HCV的遗传物质,是表示体内感染HCV的直接指标。目前用PCR方法可以直接检测血中的HCV RNA,可用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因其较丙型肝炎抗体出现早,故是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和判断传染性的一项有用的指标。总之,对有典型临床表现且其发病与输血及血制品密切相关,已排除其他肝炎的可疑丙型肝炎患者,可进一步查HCV RNA及抗HCV,如HCV-RNA及抗HCV均阳性或HCV RNA单独阳性即可确诊为丙型肝炎。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中毒性肝炎。

    2.胆囊炎。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脂肪肝、阿米巴肝病等引起的血清转氨酶或血清胆红素升高者相鉴别。

    4.淤胆型肝炎应与肝外梗阻性黄疸(如胰头癌、胆石症等)相鉴别。

    六、治疗原则

    1.α-干扰素(α-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治疗后血清HCV RNA转阴率可达50%~80%,但停药后约半数HCV RNA又转阳,再用α-干扰素仍有效。在HCV复制指标转阴同时可见肝功能改善及肝脏病变好转。提示干扰素对HCV有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复发时间多在治后6~12个月,若治后12个月ALT持续正常,血清HCV RNA阴性,则可能治愈。其复发原因为:①病毒基因型不同,一般Ⅲ型IFN疗效好,Ⅱ型疗效较差;②出现突变株;③未完全清除病毒;④耐抗病毒药物。有报告用干扰素治疗散发性丙型肝炎效果较输血后丙型肝炎好。急性丙型肝炎如ALT持续异常超过6个月,应用干扰素治疗。常用有干扰素α-2b(干扰能),用法为:每次300万U,肌内注射,每日1次,用2周;后改为每次300万U,肌内注射,隔日1次,用14周。一般疗程3月至6月。若增加干扰素剂量,延长治疗时间(12月或更长),可望提高疗效。近期疗效50%。

    2.三氮唑核苷(rilavirin,病毒唑)为广谱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不如干扰素。对血清和肝HCV-RNA无明显降低作用。

    七、预防

    1.对献血员进行抗HCV筛查是目前降低输血后丙型肝炎的重要措施。

    2.管理传染源:按肝炎型别隔患者,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宣传丙型肝炎防治知识,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3.切断传播途径:医疗器械一用一消毒,采用1次性医疗用品;严格掌握输血、血浆、血制品的适应症;保证血液及血制品质量。

    4.保护易感人群:有报告用免疫球蛋白预防丙型肝炎有效,用法为0.06ml/kg,肌内注射。最终控制本病要依靠疫苗预防,HCV分子克隆成功,为该疾病的疫苗预防提供了条件。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百日咳 下一疾病:败血症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