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慢性鼻炎(chronic rhinitic)指鼻腔黏膜或黏膜下的炎症持续数月以上,或炎症反复发作,间歇期亦未恢复正常,且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感染者。为一常见病、多发病,亦可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临床上将慢性鼻炎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chronic simple rhinitis)和慢性肥厚性鼻炎(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c)。慢性肥厚性鼻炎多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转化而来,在组织学上没有绝对的界线。
慢性鼻炎的病因主要为:1.局部原因: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获彻底治疗;②鼻腔或鼻窦慢性病变的影响,如慢性鼻窦炎时,鼻黏膜长期受到脓液刺激;严重的鼻中隔偏曲,长期妨碍鼻腔的通气引流,以致鼻黏膜容易反复发生炎症,不易彻底恢复;③邻近感染病灶的影响,如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④长期或过多的局部应用鼻血管收缩剂萘甲唑啉(滴鼻净)、麻黄素可导致血管扩张,黏膜肿胀,引起药物性鼻炎;地卡因、利多卡因损坏纤毛活动。2.职业环境因素:长期或反复吸入粉尘、有害的化学气体(如二氧化硫、甲醛等),生活或生产环境中温度湿度的剧烈变化(如炼钢、烘溶、冷冻等作业)。3.全身因素:①全身慢性疾病(贫血、糖尿病、风湿病、结核、心肝肾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慢性便秘);②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后期、青春期);③营养不良(Vit A、VitC缺乏);④烟酒嗜好;⑤精神紧张。4.内服药: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利血平)、抗乙酰胆碱酯酶药(溴新斯的明)、抗交感神经药(麦角类)、某些口服避孕药等可致鼻黏膜血管扩张而发生鼻塞。
慢性鼻炎的主要病理表现为:1.慢性单纯性鼻炎:①鼻黏膜的深层血管扩张,鼻甲肿大,特别是下鼻甲海绵状组织呈慢性扩张;②黏液腺的功能活跃,分泌增多,分泌物的黏稠度增高。2.慢性肥厚性鼻炎:鼻黏膜、黏膜下层、骨膜、骨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甚至息肉样变。
二、临床表现
(一)慢性单纯性鼻炎
1.症状:鼻分泌物增多和间歇性、交替性鼻塞,有时为持续性。鼻塞特点是①间歇性:白天、夏天、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寒冷时加重;②角提醒:变换侧位方式时,两侧鼻腔阻塞随之交替。居下位的鼻腔阻塞,居上位者则通气。分泌物呈黏液状,较黏稠,浆液性者少见,脓性多见于继发感染。有时可有头痛、头晕、咽干、咽痛,鼻腔通畅后好转。呼吸性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耳鸣和耳闭塞感较少见。
2.体征:①鼻黏膜肿胀,表面光滑,以下甲最为明显。鼻甲柔软,富有弹性;以探针轻压之凹陷,探针移开后立即恢复;对减充血剂敏感。②鼻腔内分泌物较黏稠,多积聚于鼻腔底、下鼻道或总鼻道。
(二)慢性肥厚性鼻炎
1.症状:单侧或双侧持续性闭塞,无交替性。鼻涕不多,黏液性或黏脓性,不易擤出。常有闭塞性鼻音、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闭塞感以及有头痛、头昏、咽感、咽痛。部分病人有嗅觉减退或溢泪。
2.体征:①下鼻甲黏膜肥厚,鼻甲骨肥大。黏膜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椹状,尤以下鼻甲前端或后段游离缘为甚,其次为鼻中隔和中鼻甲。探诊轻压之为实质感、无凹陷。或虽有凹陷,但不立即复原。对减充血剂不敏感。②分泌物为黏液性或黏脓性,主要见于鼻腔底和下鼻道。
3.并发症:①持续鼻塞,常用口呼吸,可影响肺功能,口腔及咽部黏膜干燥,常伴咽炎及喉炎,易发下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肺炎;②影响小儿患者的身体、智力发育;③侵及咽鼓管,发生耳部症状;④蔓延至鼻泪管,可使其狭窄、阻塞;⑤刺激鼻前庭皮肤,引起鼻前庭炎、皲裂、湿疹及毛囊炎。
三、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和检查所见,诊断并不难。但须与变应性鼻炎相鉴别。变应性鼻炎的表现为阵发性发作、鼻内痒、连续性喷嚏,流清水样或黏液性鼻涕,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黏膜苍白。一些常用减压药物,如利血平可使鼻黏膜充血;含大量雌激素的避孕药,可致鼻黏膜充血、肥厚。长期应用减充血剂滴鼻,可引起药物性鼻炎,鼻黏膜肿胀、暗红。收缩反应迟缓。
四、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①找出全身和局部病因;②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③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④防止滥用减充血剂滴鼻。
2.局部治疗
2.1 慢性单纯性鼻炎局部治疗的目的:抗感染;消除鼻黏膜肿胀,使鼻腔及鼻窦恢复通气及引流;恢复纤毛和浆液黏液腺的功能。①)鼻内用减充血剂:可应用0.05%羟甲唑啉(阿复林),连续应用不宜超过7天,如需继续使用,则需间断3~5天。0.5%~2%麻黄碱滴鼻液连续用药不宜超过两周。若不得不用,应间断应用。禁用萘甲唑啉(滴鼻净),因已证实其可引起药物性鼻炎,对儿童以引起循环障碍的中毒反应,绝对禁用。②鼻内用糖皮质激素:是用于过敏和非过敏性鼻炎的最有效药物,可通过抗炎、缓解黏膜肿胀和改善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水肿的功能,可缩短病程,减少复发。常用二丙酸倍氯米松(伯克纳)、布地奈德(雷诺考特)、丙酸氟替卡松(辅舒良)。③鼻腔冲洗:分泌物较多或较黏稠者,可用生理盐水清理鼻腔,改善通气。④封闭疗法:0.25%~0.5%普鲁卡因作迎香、鼻通穴位封闭,亦可作鼻堤或下鼻甲前端黏膜下注射,每侧注射1~2ml,隔日1次,5~6次为1个疗程。注意个别患者对普鲁卡因过敏。⑤针刺治疗:迎香、鼻通穴,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⑥超短波治疗。
2.2 慢性肥厚性鼻炎局部治疗的目的:虽各阶段的病变而异,在鼻黏膜肥厚,但无明显增生的阶段中,宜力求恢复鼻黏膜的正常功能;如已有明显增生,则应以减轻鼻部症状和恢复肺功能为主。早期应用血管收缩剂、下鼻甲硬化剂注射、激光治疗、冷冻疗法、微波治疗、黏膜下电凝固术等方法使局部黏膜下产生疤痕组织,缩小鼻甲。黏膜肥厚者应用下(或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切除的黏膜原则以不超过下鼻甲的1/3为宜。下鼻甲骨肥大这可行黏骨膜下下鼻甲骨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
3.全身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用中医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属风寒型者可用苍耳子散加减。属风热型者在上方基础上去白芷、蝉蜕,加桑叶、银花、黄芩;睡眠时鼻塞重,活动时鼻塞轻,舌质红,脉弦细者可用当归芍药汤加减;反复发作,涕或稀或稠,面白便溏,食欲差,苔白,脉弦细者可用清脾汤加减。
五、预防措施
鼻内用减充血剂若用量过大或长期滥用,不但出现多用减效现象,产生依赖性和耐药性,而且会因继发性血管扩张,反射性充血,时鼻甲重大,鼻腔更为阻塞,并可引起心血管病变,因此应从严掌握适应症,不可滥用。新生儿禁用鼻内用减充血剂,婴幼儿必要时可应用0.5%麻黄碱滴鼻液,高血压、闭角性青光眼、甲状腺功能亢进、前列腺肥大以及服用β受体阻滞剂者均应慎用。
参考文献:
[1] 汪吉宝.慢性鼻炎.见: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5-168.
[2] 李源.慢性鼻炎.见:田涌泉,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68.
[3] 陈祥焘,苏河南,胡雨田.慢性鼻炎.见:卜国铉,主编.鼻科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76-282.
[4] 郑鸿祥.慢性鼻炎.见:郑中立,主编.耳鼻咽喉治疗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0.79-81.
(宋军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