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简称室扑)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为心室肌快而微弱的收缩,其结果是心脏无排血,心音和脉搏消失,心、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阿-斯综合征发作和猝死。室颤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严重心律失常,也是临终前循环衰竭的心律改变;而室扑则为室颤的前奏。常见的有急性心肌梗死、严重低钾血症、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氯喹等的毒性作用;心脏手术、低温麻醉以及电击伤等。
临终前室颤一般难以逆转,突然意外地发生于无循环衰竭基础的原发性室颤,可呈短阵或持久发作,给药及时且治疗恰当的,有长期存活的可能。
室扑与室颤的发生机制大多为心室内多个折返中心形成不协调的冲动,经大小、方向不一的传导途径到达心室各部,形成折返的基础为心肌细胞复极速度与不应期长短的不一致性明显加重,而心肌缺血、心肌坏死、严重心动过缓或中枢交感神经兴奋为常见诱因。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心室扑动及心室颤动可为持久性或阵发性的在短时间内反复发作,持续几秒钟至1~2分钟或更长。心室颤动时心室已无有效的收缩,心排血量极少或无排血,可迅速发生脑缺血,表现为阿-斯综合征患者突然抽搐常为全身的抽搐,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达数分钟,多发生在心室颤动后10秒内意识丧失昏迷常发生在心室颤动30秒后。随几次缓慢的叹息状呼吸后呼吸逐渐变浅而停止此常发生在心室颤动后20~30秒内面色由苍白变暗紫心音脉搏血压均消失。瞳孔散大多在心室颤动30~60秒出现。
2.并发症: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已失去排血的功能。临床出现抽搐、晕厥、阿-斯综合征心脏性猝死。
三、诊断依据
1.常见于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严重缺血;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率极为缓慢;严重低钾或高血钾;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洋地黄、奎尼丁、锑剂、氯喹等毒性作用;触电、溺水;心脏手术及低温麻醉等。
2.循环呼吸骤停,意识丧失,继之全身抽搐,呈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
3.心电图:QRS波群与T波不能辨认,而代之为快速、匀齐、连续的宽大扑动波,其频率150~250次/分。
四、容易误诊的疾病
1.需与其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①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之前或刚终止之后的心电图上如有Q-T间期延长和U波的存在,相对长的联律间期或典型的诱发顺序(长-短周长)等则支持TDP;②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时的临床情况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2.本类型心律失常应与发作性晕厥和猝死的疾病鉴别。例如应与间歇依赖性TDP、预激综合征伴极速性心房颤动、特发性心室颤动Brugada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癫痫等相鉴别应除外继发性Q-T间期延长。
五、治疗原则
自60年代心肺复苏技术日益发展以来,室扑与室颤的复苏成功率和复苏后长期存活率已有显著提高。复苏后长期存活者(尤其是不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室颤的复发率高,一年内死亡率可达30%。
六、预防
1.防治其病因。
2.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或以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或临床电生理技术诱发室性快速心律失常,以识别有发生原发性室颤的高危险的患者。
3.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消除室速、减少复杂性室性早搏(如室性早搏连发、多源性室性早搏、R在T上型的室性早搏)。以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临床电生理技术或血药浓度评价疗效。
4.用起搏器或手术治疗慢性反复发作的持久性室速或预激综合征伴心室率快速的房颤、房扑患者。
5.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旋切术、旋磨术、激光消融术、支架放置术等以改善心肌供血;室壁膨胀瘤及其边缘部内膜下组织切除以切断室性心律失常的折返途径。
6.急性心肌梗死后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