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神经系统疾病 ->小脑梗死
疾病名称:小脑梗死
其他名称:
疾病编码:ICD-9:434.908 ICD-10:I63.904
所属部位:头部,
所属科室:神经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12-12-05

一、概述

小脑梗死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小脑主要由小脑后下动脉、前下动脉及小脑上动脉供血,并有广泛吻合支,故小脑梗死发生率不高,约占全部脑梗死的5%,但病死率占全部脑梗死的15%

1.病因:小脑梗死常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导致的动脉硬化为基础病因,常因其供血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狭窄或闭塞、心源性栓塞及动脉源性栓塞等原因引起。有冠心病或阵发性房颤史均有可能引起小脑梗死。

2.病理生理:小脑的血液供应来自椎基底动脉发出的3对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梗死常因其供血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气体或脂肪栓塞所致。其中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在小脑梗死中最多见。根据不同动脉梗死造成的病理改变患者可出现各种类型的表现。Amarenco按临床表现、转归将小脑梗死归纳为3种类型:①良性小脑梗死:通常为PICASCA的正中支供应区梗死,该型在小脑梗死中最为常见,约占整个小脑梗死1/2以上。②假肿瘤型小脑梗死:该型可由SCA供应区单独受累引起,更多是有几支小脑动脉特别包括PICA供应区共同梗死引起。③昏迷型小脑梗死:患者通常在发病后短时间内昏迷,可并发脑干梗死。小脑梗死面积大,临床症状进行性恶化,常伴发小脑扁桃体疝,此型一般由多支小脑供应动脉梗死引起。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脑梗死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梗死灶大小、部位、是否累及脑干区压迫第四脑室而影响脑脊液循环。临床症状主要有倾倒或步态不稳、眩晕、恶心、呕吐、头晕、耳鸣或听力减退,构音障碍。但在最初数小时内无头痛或意识障碍,随后出现继发性水肿的临床表现类似脑出血。

2.体征:有共济失调、眼球震颤、肌张力改变、意识障碍及双侧锥体束征。

3.并发症:急性脑积水、脑干梗死、小脑扁桃体疝,严重者造成死亡。

三、医技检查

1.一般检查: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2.头颅CT:发病后24h内,一般无影像学改变(超早期阶段,发病6小时内,可有一些轻微改变)。24h以后,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病灶。2周左右梗死病灶(由于水肿减轻,吞噬细胞浸润)与周围正常组织等密度,难以分辨(称为模糊效应)。

3.MRI:梗死后数小时,即可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病变区域。可发现脑干、小脑梗死和小灶梗死。DWI(弥散加权成像)和PWI(灌注加权成像)可在发病后数分钟内检测到缺血性改变。

4.血管造影:DSACTAMRA可显示脑部大动脉的闭塞、狭窄及其他血管病变。

5.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可评估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建立的程度。

6.SPECTPET:可在发病后数分钟显示脑梗死的部位和局部脑血流变化。

四、容易误诊的疾病

应与脑出血、脑栓塞、颅内肿瘤、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炎等疾病鉴别。

五、治疗原则

对小脑梗死患者应密切观察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小脑梗死治疗定期复查CTMRI。如病情恶化,同时出现脑干受压体征,影像学显示第四脑室变形、脑干受压,是行枕下减压的手术指征。如无上述表现,但后颅窝紧密,如基底池消失,第三脑室和侧脑室增大,第四脑室消失,也应立即行枕下减压术,清除坏死组织,同时行脑室外引流。对不同类型小脑梗死的治疗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1.重症小脑梗死:CT显示有以下特征:第四脑室移位,阻塞性脑积水,基底池部分或完全消失。只要有以上特征之一,均可视为产生占位性改变的重症小脑梗死,需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神经体征变化,积极做好手术准备。

2.良性小脑梗死:患者意识清醒,无神经功能障碍或有轻度神经体征,CT显示后颅窝无占位性改变,可采取内科药物治疗,同时做CTMRI动态监测。

3.假肿瘤型小脑梗死:在发病初期患者意识清醒,但CTMRI已表现出小脑占位性改变的特征,需进行脑干原发和继发性损害的鉴别。若发病一开始就有脑干体征,表明为原发性脑干梗死;若表现为随着病情发展而后出现的脑干体征,则多为继发性脑干受压所致,行MRI检查有助于确诊。原发性脑干梗死不适宜手术,而小脑梗死后继发性脑干受压则是手术指征,且应尽可能在脑干受损前早期手术。

六、预后与预防

1.预后:良性小脑梗死,一般预后良好。昏迷型小脑梗死:预后不良。

2.预防:所谓的预防就是避免脑梗死的再次发生,同时要避免脑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如果在3小时内采用尿激酶、链激酶等溶解血栓,可有很快有效地再通,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治疗好脑梗死后,再次发生脑梗死的几率依然很高,在最初的30天内,发生率约为30%,而治疗后的首次动脉再次梗死一般发生在治疗后的710天内。脑梗死患者如何防止再次脑梗死,成为困扰神经医生和患者最为头痛的问题。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小脑出血 下一疾病:小舞蹈病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