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并殖吸虫是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又名肺吸虫病,因人食用未熟的含有囊蚴的蝲蛄或蟹类而感染,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临床上根据主要损伤部位分型为:胸肺型、肝型、腹型、皮肤性、心包型、中枢神经型、和亚临床型。其中以肺吸虫病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咳果酱样痰等。
1.流行病学:肺吸虫病的流行取决于当地存在的该病贮存宿主、转续宿主、第一及第二中间宿主,且当地居民有生吃或不熟蟹类的饮食习惯。在我国分布较广达18个省市自治区,凡能在痰、粪便中检出虫卵的动物和人均为该病的传染源而传播疾病。其主要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是生吃或不熟的带有肺吸虫囊蚴的溪蟹或蝲蛄而感染,也可因生吃或不熟的带有肺吸虫童虫的猪、野猪、鸡、鸭等转续宿主的肉而感染。人群普遍存在易感性。
2.发病机制:肺吸虫囊蚴当被吞食后,30~60分钟即在上段小肠内经胆汁等消化液的作用而脱囊,脱囊后尾蚴穿过肠壁到达腹腔,在腹腔内幼虫先钻入腹壁肌肉内,稍稍发育,约一周后再逸出到腹腔内。可暂时侵入肝脏或穿透横膈到达胸腔,在胸腔内生活数日至十几日后侵入肺实质,并在肺内定居发育,经60~80天后即成熟排卵。虫体虽大多穿过横膈进入胸腔,但亦可继续在腹腔内窜行,侵犯肝脏、脾脏、肾脏形成囊肿。虫体亦可直接沿神经根侵入脊椎管在脊髓旁形成囊肿,破坏或压迫脊髓,造成截瘫。窜向下腹可侵及膀胱或沿腹股沟管到阴囊,引起精索及阴囊内病变,有的虫体可穿过腹壁肌至皮下组织,并到处游走成为游走性皮下结节。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体征
早期可有腹痛、腹泄、食欲不振、皮疹、发热、胸闷、咳嗽等。因本虫可以侵犯全身各处,依侵犯部位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最短可于食蟹后4小时发病,多数在15~30天。
2.急性并殖吸虫病:初发症状为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继之出现畏寒、发热,稍后出现咳嗽、胸痛、咳痰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可见到肺部病变、胸腔积液等。
3.慢性并殖吸虫病:大多数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已进入慢性期。主要症状是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并伴有乏力、消瘦、盗汗等。
(二)临床分型
按被侵及的主要器官可分为下列几型:
1.胸肺型:最常见,以咳嗽、胸痛、气短等为主要表现。病初为干咳,继之痰液渐增多,咳嗽加剧,痰中可混有少量血丝,逐渐转为铁锈色或烂桃样血痰。痰中可查见并殖虫卵及夏科-莱登晶体。胸膜受累时可出现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或粘连。
2.腹型:约占30%,多见于感染早期。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腹隐痛为全腹或以右下腹为主。腹泻为黄色或淡黄色稀便,每天2~4次,虫体在腹腔内游走可导致广泛粘连。虫体侵犯肝脏可形成嗜酸性肝脓肿,出现肝功能异常。偶可扪及腹部结节与肿块。
3.皮肤型:主要为皮下结节或包块。卫氏并殖吸虫病皮肤型占10%,一般不游走;斯氏狸殖吸虫病皮肤病型占50%~80%,游走性为其特点。皮下结节或包块可在腹部、胸部、腰背部及四肢的皮下深层肌肉内扪及,直径1~6cm,表面皮肤正常,触之有痒感或疼痛感,活检可查见童虫。
4.脑脊髓型:以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尤其儿童多见,临床表现视侵犯脑组织的部位及程度而异。脑型常有颅内压增高,为颅内占位病变表现,也可出现反复癫痫发作,视幻觉及肢体感觉异常,或有瘫痪、失语,偏盲等症状。斯氏狸殖吸虫病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型可出现下肢麻木感或刺痛,继之出现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等表现。
5.其他类型:有的患者阴囊出现肿块,可大如鸡蛋或拳头,局部轻微疼痛,肿块内可查见并殖吸虫卵或成虫。有的感染者无明显症状及脏器损害表现(亚临床型),而仅皮内试验或血清学检测阳性,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三)并发症
肺型:可能产生的疾病有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炎、及液气胸,常见继发感染,伴胸腔积液;脑型肺吸虫病:可并发癫痫、抽搐、运动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截瘫。另外,还可并发全身多部位的脓肿、囊肿病变。囊内由肉芽组织充填、纤维化,最后形成疤痕。
三、医技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加,急性期可达40×109/L。嗜酸粒细胞增多,一般为0.05~0.2,急性期可达0.8以上。血沉明显增快。
2.病原诊断:在痰、粪及各种体液内查见虫卵,或皮下结节活检见虫卵或虫体来判断是否患有此类疾病
3.免疫学检查:如皮内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都有助于诊断,特别是对虫体不寄生于肺内或虫体尚未成熟的病例,免疫学试验更有重要价值。
4.X线检查:对诊断胸肺型,中枢神经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诊断依据
1.有在流行区进食生或不熟的石蟹或蜊蛄史,或饮用溪流生水史。
2.咳嗽、咯血、咳棕褐色果酱样痰,可有低热、盗汗、胸痛。肺部体征少。根据肺吸虫侵犯主要器官的不同,可分肺型、腹型、脑型、皮肤型(结节型)四种类型。
3.实验室检查:血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痰、胸水、肺泡灌洗液、胃液及粪便中找到肺吸虫卵可确诊。
4.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边缘模糊的圆形或椭圆形浸润阴影;单房、多房性囊状阴影。肺部阴影时隐时现,变化不定。病变以中、下肺野多见,常伴有少量胸腔积液。
5.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血清补体结合试验、后尾蚴膜试验、琼脂双向扩散试验、对流免疫电泳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等阳性结果有诊断价值。
6.皮下或肌肉结节活体组织检查查见嗜酸性肉芽肿,内有肺吸虫虫囊或幼虫者可确诊。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发现肝、肺、颅内等部位病变时应与肿瘤、炎症、结核等疾病鉴别。鉴别方法:询问流行病学史;虫卵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六、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
⑴吡喹酮:对卫氏并殖吸虫病和斯氏狸殖吸虫病均有良好疗效,副作用轻,疗程短,服用方便,是目前治疗并殖吸虫病的首选药物。每日剂量为75mg/kg,分3次口服,2~3天为1疗程。脑型患者宜间隔1周后,再给予1疗程。
⑵三氯苯哒唑:为一种新的苯丙咪唑类衍生物,对并殖吸虫有明显杀虫作用,剂量为5mg/kg,1次/d,3天为一疗程。疗效与吡喹酮相似,副作用轻微。
⑶硫氯酚:成人剂量3g/d,儿童50mg/(kg·d),分3次口服,连续用10~15天或间日服用,20~30天为一疗程,近期治愈率为84%~95%。脑脊髓型常需2~3个疗程。本品副作用为腹泻、恶心、呕吐等。个别病例可因虫体杀死后释放大量异体蛋白而出现赫氏(Herxheimer)反应,表现为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发绀、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应立即停用本品,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孕妇慎用本品。本药现已少用。
2.对症治疗:颅内高压者使用脱水剂;咳嗽、胸痛者给予镇咳、镇痛剂;癫痫发作可给予苯妥英钠治疗等。
3.外科治疗:脑脊髓型并殖吸虫病出现压迫症状,经内科治疗无效可考虑外科手术;皮下包块可手术切除;胸膜粘连明显时可行胸膜剥离术等。
七、后与预防
1.预后:本病预后良好,脑型患者只要早期治疗,也可完全治愈,否则可留有后遗症甚至死亡。
2.预防:①控制传染源:彻底治疗本病患者,以及病猫、病犬等家畜。捕杀对人有害或为保虫宿主(包括转虫宿主)的动物。不用生溪蟹、生蝲蛄喂猫和犬等,以防动物感染。②切断传播途径:流行区人群,特别是儿童不吃生的或未煮熟透的溪蟹、蝲蛄,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③保护易感者:在流行区广泛宣传本病防治知识,加强猫、犬管理,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