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妇产科疾病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疾病名称: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其他名称:乳房大导管乳头状瘤,乳房囊内乳头状瘤,乳衄
疾病编码:ICD-9:217-05 ICD-10:
所属部位:胸部,
所属科室:乳腺外科 妇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13-04-10

一、概述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经产妇多见,尤多发于40—50岁妇女,临床主要表现在乳头溢出浆液或血性液体,呈间歇或持续性,行经期间有量增加,部分病人在乳头附近可触及小的圆形肿物,质较软,与皮肤无粘连,可推动。本病恶变率达5%10%,被称之为癌前病变,临床上应予足够重视,必要时要对肿块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一般认为本病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

该疾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孕激素水平低下,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是雌激素异常刺激的结果。与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因相同。几乎70%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增生病的一种伴随病变。

二、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于导管上皮的良性乳头状瘤。根据病灶的多少或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于输乳管壶部内和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发生在中、小导管内。

⑴单发性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可在乳晕下或乳晕边缘部位能及到长约1cm的索状肿块,或扪及枣核大小的结节,由于肿瘤所在的导管内积血积液,按压肿块即有血样、奶样或咖啡样分泌物从乳头溢出,但溢液口固定。本病常为间歇性自发溢液,或挤压、碰撞后溢液。多数患者发现在内衣上留下棕黄色的污迹就诊发现的。溢液排出,瘤体变小,疼痛不明显偶尔有压痛、隐痛,该证恶变少见。

⑵多发性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源于末梢导管,位于周边区,是由于中、小导管内的腺上皮增生而形成。多在患侧外上象限有多个结节、颗粒成串珠状,边界不清,质地不均,部分有溢液症状,也有部分无溢液者,溢液呈血样、黄水样、咖啡样。本病恶变可达5%10%,被称之为“癌前期病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并发症:可并发乳头溢液、疼痛、乳房肿块等。

三、医技检查

1.实验室检查

⑴溢液细胞学检查:将乳头溢液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如能找到瘤细胞,则可明确诊断。但阳性率较低。

⑵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于可触及肿物的病例,采用针吸细胞学检查,可与乳腺癌进行鉴别诊断。

2.X线乳房平片:对该疾病的定位准确率不到30%,但可排除隐性乳腺癌引起的出血。由于乳管内乳头状瘤体积较小,密度淡,故X线平片很难发现。当瘤体较大时,表现为导管扩张条索状阴影或局部圆形致密影,边缘完整锐利,偶尔可见钙化。

3.乳腺导管造影:对乳管内的乳头状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及定位价值,尤其是对扪不到肿块的病例。肿瘤多位于1~2级乳腺导管内,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可见远端导管扩张或梗阻现象,在主导管梗阻处可见“杯口”状肿块影,管壁光滑,无外浸现象。

4.乳房透照试验:在暗室内,用手电筒对乳房进行透照检查,积血的肿块可显示出不透光的区域,此法方便确定肿块的部位。

5.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无痛苦,简便易行的特点,超声可见扩张的导管及其内的液性暗区,有时可见导管内的乳头状瘤及充盈缺损。

6.乳管内窥镜检查:对未触及肿块的乳头溢液,可提高其诊断率。乳管内窥镜观察,可见乳头状瘤为黄色或充血发红的实质性肿块,表面光滑呈桑葚状突向腔内,或呈息肉样隆起而周围管壁光滑,无凸凹不平现象。

四、容易误诊的疾病

应与乳腺结构不良症的囊性增生期、导管扩张症、大导管或壶腹部炎症、乳头状癌、Paget病等鉴别。

五、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是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前均应行乳导管造影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定位。术后宜做石蜡切片检查,因为冰冻切片检查在辨别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癌时最困难,两者常易发生混淆,故不宜以冰冻切片表现为恶性依据而行乳房根治术。如果为单发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时将病变的导管系统切除即可;如果为多发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因其较易发生恶变,则宜行乳腺区段切除,即将病变导管及其周围的乳腺组织一并切除。对于那些年龄在50岁以上者,造影显示为多发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经病理检查发现有导管上皮增生活跃甚至已有上皮不典型性改变者,则宜行乳房单纯切除,以防生变。

2.中医中药治疗:因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故中医称之为“乳衄”。一般认为乳衄多为肝郁火旺或脾虚血亏引起,故治疗应以疏肝解郁、清泄肝火及益气健脾、养血摄血为法。

⑴肝郁火旺型:乳孔内溢出鲜红或暗红色液体,乳晕部可触及肿块。伴有烦躁易怒,乳房及胸肋胀痛,口苦咽干,失眠多梦。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①治法:疏肝解郁、清泄肝火。②方药:丹皮9g,山栀9g,柴胡6g,当归9g,赤芍12g,橘叶9g,川楝子9g,制香附9g,夏枯草15g,侧柏炭9g,藕节炭9g,生甘草6g。

⑵脾虚血亏型:乳孔内溢出淡红或淡黄色液体,乳晕部可触及肿块。伴有面黄倦怠,食少便溏,虚烦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弱。①治法:益气健脾、养血摄血。②方药:炙黄芪15g,党参9g,白术9g,茯苓9g,当归12g,白芍12g,龙眼肉9g,远志6g,藕节炭9g,炙甘草6g。

六、预后与预防

1.预后: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较少见,局部切除后的预后良好。

2.预防:①营养充足,保持乳房部的肌肉强健,脂肪饱满。行端坐正,保持优美的体态,特别是不能含胸。②注意保护乳房,免受意外伤害,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及逗弄小孩时尤其应该注意。③根据自己乳房的情况佩戴质地柔软、大小合体的乳罩。④定期对乳房实施自我检查,定期到专科医生处做乳房部的体格检查,有必要时还可定期做乳腺X线摄片。在自我感觉不适或检查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就诊,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各种乳房疾病。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妊娠剧吐 下一疾病:乳腺脂肪坏死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