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突发性耳聋(以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其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应视为耳科急诊。
该疾病的病因:突聋病因不明,文献记载引起本病的原因共100多种,其中许多是罕见的。据Mattox(1977年)的意见,本病的原因顺序为病毒感染、血管疾病、膜迷路积水、迷路膜破裂及上述诸因素的联合。
二、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①耳聋:此病来势凶猛,听力损失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也有晨起时突感耳聋。慢者耳聋可逐渐加重,数日后才停止进展。其程度自轻度到全聋。可为暂时性,也可为永久性。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可为耳蜗聋,也可为蜗后聋。②耳鸣:耳聋前后多有耳鸣发生,约占70%。一般于耳聋前数小时出现,多为嗡嗡声,可持续1个月或更长时间。有些病人可能强调耳鸣而忽视了听力损失。③眩晕:约1/3突聋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其中约10%为重度耳聋,恶心、呕吐,可持续4~7天,轻度晕感可存在6周以上。少数患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而就诊,易误诊为梅尼埃病。数日后缓解,不反复发作。④耳堵塞:耳堵塞感一般先于耳聋出现。⑤眼震:如眩晕存在可有自发性眼震。
2.并发症:可并发不可逆的神经病理损害,导致终身失聪。
三、医技检查
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象、血沉、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血清学检查分离病毒和抗体滴定度测量,还可考虑血糖、血脂、血氮和血清梅毒试验。
2.耳镜检查:鼓膜正常,或微红。
3.听力检查:了解听力损失的性质、程度和动态。
4.前庭功能检查:必要时作眼震电图检查。
四、诊断依据
1.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为中或重度。
2.原因不明。
3.可伴耳鸣。
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5.除第Ⅷ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注:多在3天内听力急剧下降。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特发性突发性聋应该在排除了有明确原因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后方可确定诊断。故需与听神经瘤、梅尼埃病、耳毒性药物中毒、化脓性迷路炎、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自身免疫性内耳病、脑血管意外、梅毒、多发性硬化、血液或血管疾病等鉴别。
六、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患者尽可能住院治疗,卧床休息,限制水、盐摄入。
2.营养神经类药物:应及早使用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12、谷维素及能量合剂(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药物。
3.血管扩张剂:主要用于血管病变引起的突聋。烟酸、磷酸组胺、普鲁卡因等。
4.肝素:有人提出突聋常伴发于血液凝固性过高。肝素具有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并阻止血小板的凝集和破坏功能;尚有抗血管痉挛、减少血管渗透性等作用;其在体内可和组胺结合,限制组胺对细胞的破坏。小剂量肝素的应用已作为治疗突聋的常规用药。
5.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红细胞凝集,改善毛细血管循环。
七、预后
1.预后:突发性聋有自愈倾向,一部分患者可自行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前听力损失严重、伴有眩晕等是预后不佳因素。儿童和老人的听力恢复较其他年龄组差。治疗开始的时间对预后也有影响,一般在7—10天内开始治疗者,效果较好。
2.预防:由于突发性聋病因尚不明确,并无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作为一般性的预防,日常生活中可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感染。②勿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愉悦。③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减少烟、酒、咖啡等带来的刺激。④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