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孤立性的组织细胞的非肿瘤性质的异常分化,是郎罕氏细胞增多症的一种表现,以前称为组织细胞增多症。多发生于5—10岁的儿童,侵犯部位为骨骼和肺。
1.病因:发病原因不明,多数认为是感染性和免疫源性的。
2.病理生理:组织检查可见嗜酸性肉芽肿是软的、肉芽状、胶质状的组织。颜色灰红、褐色或者褚黄色。显微镜下观,嗜酸性肉芽肿内大量郎罕氏细胞。这些郎罕氏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和髓腔内的树突状细胞。电镜下,这些细胞与郎罕氏细胞一样都含有浆内的颗粒状小体,Birbeck‘s颗粒。镜下尚可见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多核砼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巨细胞。早期的病灶内富含郎罕氏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晚期病损内细胞数量减少,纤维组织增多。
二、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局部疼痛、肿胀,血沉升高。
2.并发症:可并发溃疡,出血,穿孔,梗阻和癌变。
三、医技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
2.X线检查:嗜酸性肉芽肿病灶的放射线表现无特殊性,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表现。颅骨的病损表现为内外颅骨板层不规则的锋利破坏,形成“斜边缘”,(Beveled edge),骨盆的缺损边界多模糊。脊椎缺损多发生于椎体。发生在长骨,则多位于股干,干骺端的髓腔中份。病损可以造成骨内、骨膜的反应。
3.CT、MRI:对于明确病变髓腔内的范围及对皮质骨的破坏程度有价值。
四、容易误诊的疾病
影像学诊断需与尤文氏肉瘤、骨肉瘤、转移瘤和化脓性骨炎鉴别。
五、治疗原则
1.一旦确诊,应首选手术治疗。
2.对弥漫性病例,可在胃大部切除的同时,辅以小剂量皮质醇激素治疗。
六、预后
如累及心、肺、肾等器官,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