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耳鼻咽喉科疾病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疾病名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其他名称:
疾病编码:ICD-9:382.301 ICD-10:H66.301
所属部位:耳部,
所属科室:耳鼻咽喉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09-07-09

    一、概述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为中耳黏膜、骨膜甚至骨质的慢性化家性炎症,其特点是鼓膜穿孔、反复流脓、听力减嫁、有时引起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罹患者多是青壮年,40岁以后很少发生。

    该疾病的病因:①急性期延误治疗和用药不当等。②乳突发育不良,病变发生后很难消散。③继发于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和肺炎等,中耳黏膜急性坏死,炎症侵及鼓窦乳突,尤其是继发于耐药性较大的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治疗非常困难。④鼻、咽部慢性疾病和鼻窦炎、扁桃体炎及增殖体肥大等,炎性分泌物易于进入咽鼓管内,而且病变妨碍了咽口引流。⑤慢性周身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肺结核和肾炎等,机体抵抗力减弱。⑥患有过敏性疾病,如上呼吸道黏膜变态反应性水肿、渗出,累及咽鼓管和中耳。⑦上鼓室发生胆脂瘤 听骨坏死或鼓室外侧壁破坏。

    二、临床表现

    1.根据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三型:

    ⑴单纯型:最常见,多由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临床特点为;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黏液性或黏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鼓膜穿孔多为紧张部中央性,大小不一,但穿孔周围均有残余鼓膜。鼓室黏膜粉红色或苍白,可轻度增厚。耳聋为传导性,一般不重。

    ⑵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此型特点: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常有臭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可累及鼓环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并可经穿孔突于外耳道。传导性聋较重。

    ⑶胆脂瘤型:胆脂瘤非真性肿瘤,而为一位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由于囊内含有胆固醇结晶,故称胆脂瘤(cholesteatoma)。

    耳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奇臭。一般有较重传导性聋,如病变波及耳蜗,耳聋呈混合性。

    2.根据病变轻重和危险程度分为三型:

    ⑴单纯型:亦称咽鼓管鼓室型,最多见,病变主要局限于鼓室内。正常咽鼓管及前鼓室由纤毛柱状上皮覆盖,内含腺体,后鼓室、鼓窦及乳突为立方形上皮,鼓室内听骨、肌肉、韧带及神经等均由黏膜包围,形成很多皱折及浅袋,一般黏膜感染发炎,如果治疗及时,鼓膜穿孔,引流通畅,炎症可很快治愈。否则,浅袋病变扩大,黏膜病变成为不可逆性,流脓虽不多,但长期流脓不止,或自愈后不久又反复流脓。乳突多气化良好而无恙。

 
    ⑵坏死型:亦称骨疡型。黏膜组织广泛破坏,听骨、鼓环、鼓窦及乳突小房均可发生出血、坏死,尤其是松弛部和后鼓室上方多发生穿孔,脓不多而臭味很大,穿孔内常能见到肉芽和息肉阻塞引流,严重听力减退,有时可有头痛和眩晕,乳突多为间质或为硬化型。

    ⑶胆脂瘤型:亦称危险型。鼓室或鼓窦内形成增生过长的上皮团块,其外包以纤维组织,内含坏死上质、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因能压迫破坏骨质,具有恶性肿瘤性质,故过去错误地称为胆脂瘤,实质上并非肿瘤。耳流脓虽不多但味奇臭,穿孔内可见有白色碎块、豆腐渣样胆脂瘤上皮团。可引起头痛、头晕,因骨质广泛破坏,易并发颅内外并发症,故称为危险性中耳炎,乳突多是硬化型。

    表1 三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鉴别
 

 

单纯型

坏死型

胆脂瘤型

流脓性质

黏液或黏脓性,不稠,色白或淡黄,臭味不大

完全脓性,不稠,色黄,有时带血性,有臭味

完全脓性,量少,很稠,有痂皮,色黄,臭味极大,似臭鸡蛋

流脓时间

反复发作,间歇性

持续性

持续或间歇,脓很少外流

鼓膜穿孔

多为中央性小穿孔

中央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

松弛部或边缘性穿孔

听骨链

多正常,鼓室黏膜水肿

听骨有破坏,鼓室有肉芽及息肉

听骨有破坏,鼓室有肉芽及胆脂瘤

耳聋

轻度传导性耳聋

中度传导耳聋

重度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

胆脂瘤

很少有

常见

乳突X线摄片

小房密度增加,无骨质破坏

间质性乳突骨髓炎,间有骨质破坏

硬化乳突,多有边缘整齐圆形骨质破坏


    3.中耳黏膜炎症可诱发含有胆固醇结晶的胆脂瘤与胆固醇肉芽肿,后者虽属胆固醇脂病(Choleatosis),但仅是一种肉芽肿,和胆脂瘤的上皮堆积团块迥然不同。二者在病因病理方面的区别要点为:

    ⑴胆固醇肉芽肿:因咽鼓管阻塞,鼓室形成负压、渗出或形成胶耳,毛细血管出血,胆固醇结晶和血铁质素析出沉着于上皮表层而形成,鼓膜显蓝色,乳突小房黏膜水肿,显微镜下典型表现为胆固醇肉芽肿,胆固醇结晶被异物巨细胞包绕,外层为纤维肉芽组织,多见于鼓室出血坏死性病变,不是胆脂瘤的前身,与胆脂瘤形成无关。

    ⑵胆脂瘤:发生机制:①先天性胆脂瘤:很少见。系中耳内胚胎剩余上皮组织由于某种因素刺激增生过长,而形成的上皮团块。多位于上鼓室,可无中耳炎史,鼓膜完全正常,待向外扩张穿破鼓膜后,因继发感染而开始流脓。②后天性胆脂瘤:系化脓性中耳炎局部刺激上皮增生过度而形成,发病率占慢性中耳炎的30%。流脓的性质和时间因病变轻重有所不同,轻者为黏脓性、间歇性,时好时坏;重者呈持续性,为黄稠脓液且有臭味;急性发作中可有头痛、耳痛、头晕和发热,严重时可出现面瘫和脑膜炎等症状;早期鼓膜为中央圆形或肾形穿孔,偶可见到松弛部及边缘部小穿孔,该区常由脓痂覆盖,很少流脓,如不仔细清除脓痂,甚易漏诊。
 
    4.并发症:乳突根治术的常见并发症有:①损伤性面瘫,因解剖不熟、操作技术不当和先天性面神经解剖异常所致,可造成部分或完全性损伤,80%位于鼓室段。②损伤水平半规管或刮去镫骨,造成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如继发感染可致永久性全聋。③手术暴露脑膜板或乙状窦板引起脑膜炎等颅内感染。④损伤颈内静脉球和颈内动脉,造成大出血,偶见于大胆脂瘤破坏和严重骨髓炎病人。⑤骨桥未完全开放和外耳道后骨壁削低不够,造成外耳道肉芽增生,日后形成瘢痕狭窄甚至闭锁。⑥最常见的是胆脂瘤,若肉芽及骨炎等病变组织清除不尽,术后将依旧流脓不止。

    三、医技检查

    1.单纯型:乳突X线摄片常为硬化型,而无骨质缺损破坏。

    2.骨疡型:乳突X线摄片为硬化型或板障型,伴有骨质缺损破坏。

    3.胆脂瘤型:乳突X线摄片示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区,边缘多浓密、整齐

    四、诊断依据

    1.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史。

    2.根据病变分为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主要症状为流脓及听力减退。

    ⑴单纯型:鼓膜中央性穿孔,有黏脓性分泌物,不臭。乳突X线摄片为坚实型,无骨质破坏及胆脂瘤形成。

    ⑵骨疡型:鼓膜有边缘性或松弛部穿孔,骨壁被侵蚀。听骨破坏,有臭脓。鼓室黏膜充血、肿胀、增厚或有肉芽、息肉。乳突X线摄片有骨质破坏。

    ⑶胆脂瘤型:多为鼓膜后上边缘性穿孔,有白色豆渣样臭分泌物。乳突X线摄片有胆脂瘤空洞。

    ⑷如有剧烈头痛、发热、寒颤,耳痛、流脓突然减少,眩晕、恶心、呕吐、面瘫或乳突区压痛等症状应注意颅内、外并发症的发生。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需要鉴别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几种类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

    六、治疗原则

    (一)局部治疗

    据国内慢性化脓中耳炎脓培养,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而且抗青霉素强的革兰阳性菌不断增多,用一般广谱抗生素口服或静注已难奏效,特别是中耳乳突黏膜下血管已瘢痕纤维化,局部血液内药物达不到有效浓度,相反却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故局部用药反较有利。可取脓培养做药敏,选用有效药物,常用制剂和用法基本同急性化脓中耳炎。但仅适用Ⅰ或Ⅱ型慢性中耳炎。用药前一定要清除外耳道脓痂,患耳朝上侧卧,滴药后取排气置换法,推压耳屏,最好用吸引器抽引干净,然后推压药液迫使进入鼓室乳突腔内,有的长期流脓的Ⅰ型中耳炎,经定期合理的治疗后,1~2个月内即能痊愈。否则,用药不当和不坚持每日定时滴药,难能达到治愈目的。

    (二)手术治疗

    1.慢性单纯性及骨疡性中耳炎

    ⑴去除周围感染病灶:影响鼻通气的鼻甲肥大、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应予手术切除和矫正,慢性鼻窦炎应进行根治,慢性扁桃体炎和增殖体肥大应予切除,尤其是小儿增殖体肥大和发炎,是中耳炎长期不愈的原因,切除后往往中耳炎也加速痊愈。

    ⑵鼓室成形术:为清除病变,重建听力,50年代Wüllstein及Z?llner曾创用鼓室成形术(Tympanoplasty),现已被后人广泛应用。该氏于1956年将鼓室成形术分为五型:Ⅰ型(鼓膜修补术):适用于鼓室内无肉芽、胆脂瘤、骨质无病理变化者,鼓膜修补成功,听力能显著提高。Ⅱ型(上鼓室乳突凿开术):适用于鼓膜边缘部或松弛部穿孔,有肉芽及胆脂瘤,骨质有病理改变者。Ⅲ型(鸟听骨式术):适用于病变轻重,听骨链中断而镫骨完整者。清除病变组织,用残留鼓膜或植皮与镫骨粘着,建成一新鼓室或听骨链成形,听力即得以提高。Ⅳ型(全鼓室与小鼓室修建术):适用于全部听骨破坏。手术清除病变后,用残余鼓膜或植皮,建成一圆窗与咽鼓管相通的小鼓室,使两窗间音波阻力差增大,可改善声音传导以提高听力。Ⅴ型(小鼓室加开窗术):适用于听骨缺失,镫骨被肉芽和瘢痕组织固定。除手术建立小鼓室外,再在水平半规管上开窗,使声波经新窗传入内耳,以提高听力。

    此五型有的涉及到鼓窦和乳突手术,内容含混不清。美国眼耳鼻喉科学院听力保存委员会提出,鼓室成形术的定义应是一种清除鼓室疾病和重建听觉机构的手术,仅包括鼓膜和听骨修补,不应包括乳突手术。如涉及到乳突,应标明鼓室成形加乳突手术。国内鼓室成形术多采用Ⅰ、Ⅱ、Ⅲ、Ⅳ型,Ⅴ型者很少采用。通常Ⅰ型即为鼓膜修补术,Ⅵ型即为乳突根治术。

    2.严重骨疡性和胆脂瘤中耳炎手术:因患骨髓炎、肉芽及胆脂瘤等病变,应清除病变以达到干耳为主,在可能条件下再改善听力。有胆脂瘤者,必须彻底清除病变以预防发生颅内外并发症。现将代表性几种手术介绍如下:

    ⑴鼓膜修补术:中耳炎干耳1~2个月后进行。根据穿孔大小选择修补方法。①药物烧灼补贴法:适用于穿孔在3mm以下者,一般小穿孔烧灼2~3次即可修补成功。②组织瓣膜移植修补术:适用于穿孔大于0.4cm者。移植材料种类繁多,经证实最好为自家中胚层组织,如颞筋膜、耳屏软骨膜和乳突骨膜等。鼓膜移植分内植、外植和夹层移植等法。除小儿外一般采用局麻。内外植入法效果相同,可根据术者习惯选用。夹层法最适用于边缘部穿孔者。

    ⑵听骨链修复术:慢性中耳炎听骨坏死很多,最常见的是砧骨长脚,术中应修复听骨链。如砧骨长脚坏死,可将砧骨体下拉与镫骨相接;如砧骨消失,应转移锤骨长突与镫骨连接,亦可做人工砧骨连接;如只有镫骨或足板,可做鸟听骨和小鼓室成形。近年曾有不少采用异体听骨及全听骨链移植成功者,但取材不便,难能普遍推广使用。

    ⑶上鼓室鼓窦凿开术:于局麻或全麻下进行。耳内切口,将外耳道上方皮片连同鼓膜后份翻向前下,暴露上鼓室外侧壁,用骨凿或电钻去除外侧壁,开放鼓窦入口,暴露所有骨质破坏和胆脂瘤病变。清除所有坏死黏膜、肉芽,清除坏死的部分听骨和胆脂瘤,剪去锤骨头,冲洗止血后,将外耳道皮片拉回压向鼓窦区,并可取颞筋膜或骨膜贴补于鼓膜穿孔之下,外用碘仿条填塞。此术亦称改良性乳突根治术。

    ⑷鼓室切开术:在保留外耳道后上壁和鼓室的基础上清除病灶,手术分为前后径路和联合径路三种。①前径路法:病变仅限于上鼓室,而鼓窦正常者。耳内切口,将外耳道前后皮片翻向前下,暴露上鼓室壁,凿开上鼓室,不打开鼓窦,仅清除鼓室前上及咽鼓管口病变,并进行鼓膜及听骨成形术。②后径路法:耳后切口,完成单纯乳突凿开术,清除乳突和鼓窦病灶后,在显微镜下用电钻自鼓窦向前下扩大,保留鼓沟及较薄的外耳道后骨壁,于砧肌短突与鼓索神经之间,用小钻头磨去面神经隐窝后壁,暴露中鼓室的后上区,清理面神经隐窝和圆窗周围的病变,然后的情进行鼓膜和听骨重建术。③前后联合进路:亦称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凿开术。1957年Jansen为了彻底清除病灶和改进听力,倡用联合径路保留外耳道后骨壁法,治疗Ⅱ或Ⅲ型慢性中耳乳突炎,但必须有过硬的显微耳科手术技术,否则中耳炎难以治愈,据Jansen报道1000手术,胆脂瘤复发率为2.2%。

    ⑸乳突根治术:于全麻下进行,亦可试用局麻。乳突发育很小,用耳内切口,一般用耳后切口。暴露乳突,用电钻或骨凿将整个乳突病变小房去除,彻底刮除肉芽和胆脂瘤,如进行根治应扩大鼓窦,去除外侧骨壁即断桥,削底外耳道后骨壁至不低于砧骨窝水平,否则易损伤面神经垂直段。在明视下手术,勿损伤脑膜板、乙状窦板、面神经和半规管。如疑有颅内并发症,即使骨壁完整,也应磨开骨板进行探查。如病变不重,外耳道皮肤正常,可将外耳道皮片由鼓窦处纵行剪开,分成上下两瓣推向前方,亦可完全切除,然后清理鼓室病变,最好在显微镜下明社中进行。除保留镫骨及圆窗口外,鼓室内坏死黏膜、肉芽、坏死听骨、胆脂瘤及鼓膜张肌等,应予一并清除。如鼓室病变不重,听力损失不大,咽鼓管功能正常,可望二期进行鼓室成形术者,清理病变组织时可以略有保守,否则病变均应清除干净,尤其是咽鼓管鼓口病变黏膜、肉芽,清除不尽往往是术后继续流脓的主要原因。一般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鼓室、鼓窦及乳连成一大空腔,将保留的外耳道后壁皮片分成上下两瓣翻向乳突腔内,固定在耳后软组织上,另取大腿替尔皮片植于乳突鼓室腔内,外用碘仿纱条填塞。术后9~10日取碘仿纱条,用4%硼酸酒精滴耳,1~2周后即可干耳。手术后遗留大空腔的缺点是,遇有冷热空气和水刺激可发生眩晕和头痛。所植皮片很薄,供血不足,容易发生上皮剥脱,产生溃疡,再度流脓,或上皮堆积形成胆脂瘤。为消除术后空腔,60年代曾盛行乳突腔填塞术,即主中保留完整的外耳道后壁皮肤,然后取附近带蒂颞肌瓣和胸锁乳突肌瓣填充干乳突腔内,亦有用自体肋骨、髂骨移植,甚至充填异体骨者。经远期随访,虽有个别骨头感染脱落或肌瓣吸收,腔隙复现,还有少数复发胆脂瘤者,一般术后均无痂皮产生,很少再发生感染,仍有采用价值。

    (三)治愈标准

    1.单纯型者耳流脓停止,听力提高。

    2.骨疡型、胆脂瘤型手术治疗后乳突腔上皮愈合,无分泌物。

    七、预防

    1.洗澡或游泳时耳朵内如果进水,可能容易滋生细菌,若已进水时,可以用棉棒清洁,但深度不要太深。

    2.曾经发生过中耳炎的人,容易再度复发,自己要避免感冒,一旦感染到感冒或中耳炎,应找合格医生治疗。

    3.家中如果有人抽烟、擦油漆或点香时,应该保持空气流通,这样可防止上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而引起肿胀。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慢性单纯性鼻炎 下一疾病:慢性喉炎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