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皮肤病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疾病名称: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其他名称:恶性黑色素瘤
疾病编码:ICD-9:172.901 ICD-10:C43.903
所属部位:皮肤,
所属科室:皮肤科,肿瘤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09-10-14

    一、概述

    恶性黑色素瘤(maligment melanoma)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黑色素细胞肿瘤,占皮肤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多发生于皮肤,也见于接近皮肤的黏膜。病因不清,但与以下因素有关,如阳光照射、外伤刺激、痣细胞瘤、种族(白种人发病率高)、遗传、免疫反应等。该疾病的病因:

    ⑴大气污染:氟里昂等有害物质的大量排放破坏了臭氧层,造成紫外线滤过不充分,有害的紫外线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携手共同作用于人体皮肤,造成黑素细胞异常表达,引发黑素瘤。

    ⑵爱美之心作怪:许多人为了追求皮肤的洁嫩而大量使用化学类化妆品,造成化学性皮肤污染,甚至有人用化学腐蚀剂去除掉皮肤上的黑痣,结果适得其反,刺激了黑素细胞的过度增殖。

    ⑶卫生知识缺乏:对长在足部、会阴部等易受摩擦部位的黑痣未引起足够重视,凭其长期受到挤压与摩擦,终致其发生恶性转变。

    ⑷滥用雌激素类药物:研究发现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内有雌激素受体,因此,人们怀疑雌激素过量会刺激黑色素瘤的发生。

    ⑸免陷缺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寿命明显延长。伴随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功能逐渐衰退。研究发现,免疫功能低下是黑色素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临床上老年人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很高。

    二、临床表现

    初起为一色素斑,棕色至黑色不等,且色泽常不均匀,深浅不一,边缘不甚规则,以后可逐渐扩大,隆起成斑块、结节或肿块,甚至溃破、出血,最后发生转移。根据临床表现,恶性黑素瘤可分为以下4型:原位黑素瘤、浅表散播性黑素瘤、结节性黑素瘤、恶性雀斑样痣黑素瘤。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不同分型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1.结节型:此型临床最为常见。其特征是肿瘤呈结节状突出于皮肤表面,颜色较为一致,为黑褐色或灰红色,亦有偶见无色的。肿块表面多规则,或菜花状,或息肉状,或菌状。表面常发生溃疡。肿块于短期内常迅速增大,达数厘米不等。

    2.蔓延型:此型呈表浅湿疹样外观,多由原位黑色素瘤浸润发展而来,肿瘤周围皮肤具有湿疹样变化。蔓延型湿疹样恶性黑色素瘤的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呈灰黑色、灰白色、淡红色等杂乱色。
    3.雀斑型:此型多由原位病变恶性雀斑发展而来。瘤块附近表皮具有雀斑样特征。其边缘变极不规则,但表面却呈扁平状,颜色多呈不同程度之棕色,亦可与蔓延型相似。本型常于老年面部雀斑病变基础上发生,不过我国较少见。

    4.特殊型 肿瘤位于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内,呈小结节状,境界清楚,但无包膜,呈现灰白色或灰蓝色,质硬,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一旦确诊,应及时作手术切除。对怀疑有转移的病例,术后还应配合化疗。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疗法也在研究中,其中对卡介苗治疗研究最多。

    5.并发症:早期可发生转移,转移部位多见肺、脑。

    三、医技检查

    1.常规物理检查。

    2.病理检查。

    四、诊断依据

    1.多发于30岁以后,有色人种以肢端较多。

    2.我国约22%与外伤有关,约l3%源于先天性小痣恶变。
 
    3.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于正常皮肤者,常于30岁以后出现黑斑,缓慢扩大,边缘常不规则,发展至一定阶段,在黑斑基础上出现丘疹、结节和溃疡,皮损迅速扩大。源于先天性小痣者,多在30岁以后出现皮损增大,疼痛或瘙痒,短时间内即可淋巴结转移。源于外伤者可于伤口愈合后或直接发于慢性溃疡。

    4.易发生引流区淋巴转移,有时在肿瘤周围出现卫星灶。

    5.组织病理:①原位恶性黑素瘤:①损害相对较大(>6mm),不对称;②黑素细胞散在于表皮各层;③表皮内黑素细胞水平扩展;④表皮内黑素细胞巢大小、形状不一,相互融合,界限不清;⑤附属器上皮内黑素细胞增生;⑥黑素细胞有异型性;⑦黑素细胞限于表皮内。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应注意与良性交界瘤、幼年性黑色素及细胞性蓝痣相鉴别,亦更应注意与基底细胞癌相鉴别。还应注意与硬化性血管瘤、老年痣、脂溢性角化病、甲床下陈旧血肿相鉴别。

    1.良性交界痣:镜下所见为良性大痣细胞,并无异性细胞,仅在真皮内生长,其炎性反应不明显。

    2.幼年性黑色素瘤:于小孩面部呈生长缓慢的圆形结节。镜下见细胞呈多形性,有核分裂。瘤细胞不向表皮浸润,且瘤体表面亦不形成溃疡。

    3.细胞性蓝痣:好发于臀、尾骶、腰部,呈淡蓝色结节,表面光滑而不规则。镜下可见树枝状突的深黑色细胞、大棱形细胞,并集合成细胞岛。有核分裂相或坏死区时,应考虑到有恶变的可能。

    4.基底细胞癌:是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由表皮的基底层向深部浸润,癌巢周围为一层柱状或立方形细胞。癌细胞染色深,无一定排列。癌细胞内可含黑色素。

    5.硬化性血管瘤:表皮过度角化,真皮乳状增殖,扩张的毛细血管常被向下延伸的表皮突围绕,貌似表皮内血肿一样。

    6.老年痣:见于老年人体表呈疣状的痣,表皮过度角化,粒层部分增厚或萎缩,棘层肥厚,基层完整,亦可有色素增加。真皮乳头增殖,外观呈乳头瘤样增生。

    7.脂溢性角化病:病灶亦呈乳头瘤样增生,表皮下界限清楚,角化不完全,粒层先增厚,后变薄甚或消失,增生的表皮细胞内可有少量或较多的黑色素。

    8.甲床下血肿:多有相应外伤史。镜下为干枯的血细胞,可有上皮成纤维细胞增生。

    六、治疗原则

    (一)外科治疗
 
    1.活检手术:对疑为恶性黑色素瘤者,应将病灶连同周围0.5~lcm的正常皮肤及皮下脂肪整块切除后作病理检查,如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则根据其浸润深度,再决定是否需行补充广泛切除。一般不作切取或钳取活检,除非病灶已有溃疡形成者,或因病灶过大,一次切除要引起毁容或致残而必须先经病理证实者,但切取活检必须与根治性手术衔接得越近越好。世界卫生组织恶性黑色素瘤诊疗评价协作中心在一组前瞻性分析中认为切除活检非但对预后没有不良影响,而且通过活检可了解病灶的浸润深度及范围,有利于制订更合理、更恰当的手术方案。

    2.原发病灶切除范围:老观点主张切除病变时一定包括5cm的正常皮肤已被摒弃。大多数肿瘤外科学家对薄病变,厚度为≤1mm,仅切除瘤缘外正常皮肤1cm,对病灶厚度超过1mm者应距肿瘤边缘3~5cm处作广泛切除术。位于肢端的恶性黑色素瘤,常需行截指(趾)术。

    3.区域淋巴结清除术

    ⑴适应症:在美国大多数肿瘤外科医生持如下治疗态度:①病变厚度≤1mm者,转移率甚低,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不能指望其能改变远期预后;②病变厚度>3.5~4mm者隐匿性远处转移的可能性高,远期存活率也相对的低(20%~30%),即使做了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亦难望在存活率上会出现有意义的提高。尽管如此,主张只要尚无远处转移灶可查,便应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者大有人在;③厚度介于上述二类之间的病变,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相当高,是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可望提高生存期最佳对象。
   
    ⑵区域淋巴结清除的范围: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作颈淋巴结清除时,原发灶位于面部者应着重清除腮腺区,颏下及颌下三角的淋巴结;如病灶位于枕部,重点清除颈后三角的淋巴结。发生于上肢的恶性黑色素瘤需行腋窝淋巴结清除,发生在下肢者应做腹股沟或髂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发生于胸腹部的恶性黑色素瘤则分别作同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

    4.姑息性切除术:对病灶范围大而伴有远处转移等不适于根治性手术者,为了解除溃疡出血或疼痛,只要解剖条件许可,可考虑行减积术或姑息性切除。

    (二)放射治疗除了某些极早期的雀斑型恶性黑色素瘤对放射治疗有效外,对其他的原发灶一般疗效不佳。因此对原发灶一般不采用放射治疗,而对转移性病灶用放射治疗。目前常用放射剂量为:对浅表淋巴结、软组织及胸腔、腹腔、盆腔内的转移灶,每次照射量≥500cCy,每周2次,总量2000~4000cCy,对骨转移灶每次200~400cCy,总量3000cCy以上。

    (三)化学治疗

    1.单一用药

    ⑴亚硝脲类药物:对黑色素瘤有一定疗效。综合文献报道、BCNU治疗122例黑色素瘤,有效率为18%,MeCCNU治疗108例,有效率17%,CCNU治疗133例,有效率13%。

    ⑵氮烯咪胺(DTIC):由于DTIC的出现,使黑色素瘤的治疗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药物。GaiIanl报道DTIC的疗效最好,治疗28例黑色素瘤,每次剂量为350mg/m2,连用6天,28天为一疗程,有效率为35%。

    2.联合用药:恶性黑色素瘤对化疗不甚敏感,但联合用药可提高有效率,减低毒性反应,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如下:

    ⑴DAV方案(DTIc、ACNu、VCR)为黑色素瘤的首选化疗方案。用药方法:DTIcloo~200mg,iv d1~5 ACNU l00mgiv d1VCR 2mg iv d1,每21天重复1次。

    ⑵DDBT方案(DTIC、DDP、BCNU、TAM)用法:DTIC220mg/m2,静注d1~3/3w、DDP 25mg/m2,静滴d1~3w、BCNUl50mg/m2,静注d1/6w、TAM10mgPO,2/天。有效率52.5%。

    ⑶CBD方案(CCNU、BLM、DDP)用法:CCNU 80mg/m2,口服,d1/6w,BLMl5u/m2,静注d3~7/6w、DDP 40mg/m2,静注d8/6w。有效率48%。

    (四)免疫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自行消退,说明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卡介苗(BCG)能使黑色素瘤患者体内的淋巴细胞集中于肿瘤结节,刺激病人产生强力的免疫反应,以达治疗肿瘤的作用。BCG可用皮肤划痕法、瘤内注射和口服。对局部小病灶用BCG作肿瘤内注射,有效率可达75%~90%。近几年试用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A-2)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细胞)等生物反应调节剂,取得一定效果。

    (五)近愈标准:皮损消失,无转移。
   
    七、预防

    量避免日晒,使用遮阳屏是重要的一级预防措施,特别是对那些高危人群,加强对一般群众和专业人员的教育,提高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更为重要。

    1.对发生在容易摩擦部位的色素痣,应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如儿童大毛痣在腰部,常受腰带的摩擦和挤压,应尽早全部切除。若一次全部切除有困难时,未恶变前可在大毛痣中部尽量切除主要部分,两侧缝合,等侍周围皮肤拉松后,再切除其余部分,直到全部切除黑痣为止,以防恶变。每次切除的标本必须送病理检查。若有恶变,应全部切除,行植皮术。

    2.不宜用腐蚀药物或彻底的冷冻等方法刺激黑痣。一次冷冻不掉而反复数次,是有危险性的,因为黑痣常因外伤刺激而发生恶变。据报道,是有人因一次冷冻不彻底而发生恶变的。约有30%~50%的恶性黑色素瘤与外界刺激有关。如果因美容的需要,应将痣一次性切除,是比较安全可靠的。冷冻结合切除,力求一次完成,切忌分次切除,切除的标本应送病理检查。

    3.色痣恶变的信息:①色痣体积增大,色素或深或变浅。②色痣呈放射状向周围扩展。③色痣无故疼痛或不适,表面有少量的渗出物。④色痣区域淋巴结肿大,隐约可见蓝黑色。⑤病人解蓝黑色尿。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皮肤癌 下一疾病:皮肤基底细胞癌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