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阴茎癌(carcinoma of penis)主要为鳞状上皮癌,发病原因与包茎包皮垢长期刺激有明显关系。发生部位多在阴茎头、包皮内板和冠状沟处。
阴茎癌可看作是一种包茎或皮过长的晚期并发症,也是一种可预防的肿瘤。阴茎头白斑,增殖性红斑可能癌变,但较少见。经常清洗、保持包皮腔的干净十分重要。阴茎癌很少浸润尿道海绵体,故一般不影响排尿。阴茎癌恶性程度较低,发生转移较晚,转移途径主要经淋巴,最先出现的转移是沿包皮下层淋巴组织,转移至两侧腹股沟淋巴结,沿血流发生远处转移者,极少见。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发病年龄多在35岁以上,都有包茎或包皮过长、包皮炎的病史。最初表现为阴茎头丘疹、疣样新生物或硬结,尤以沿冠状沟区多见,一般治疗均不能阻止其生长扩大,直至出现溃疡及溃烂不断扩大。在包茎内的病变不能察见,病人可感到阴茎头部有痒感,继则注意到包皮外口有恶臭的脓性分泌物渗出,直至包皮溃破穿孔,肿瘤逐渐外露,呈菜花状。阴茎癌一般不影响排尿,病人亦无特殊不适,病变发展为进行性的阴茎溃烂过程。病人就诊时,一般都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但多数由于阴茎癌并发局部感染所致,仅少数为肿瘤转移。
2.并发症:放射治疗是有争论的,有主张阴茎癌仅行放射治疗,由于大量照射可引起尿道狭窄、尿瘘、阴茎坏死和水肿等并发症,应用受到限制。阴茎癌感染、坏死也可降低放疗效果。早期阴茎癌可在博来霉素配合下行X线照射,效果良好。
阴茎癌的预后与肿瘤分期:治疗早晚,治疗方法,患者年龄及肿瘤恶性程度有关。I期阴茎癌手术后患者约3/4存活5年,临床诊断为I期者5年生存率下降至1/2。对已有转移并行腹股沟淋巴清除术者5年生存率仅约l/3。
三、医技检查
局部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四、诊断依据
1.阴茎无痛性硬节或基底硬韧的溃疡。晚期为菜花样肿物,有恶臭,易出血。
2.有包茎、包皮过长反复感染史。
3.感染或转移可使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4.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阴茎结核:多有泌尿生殖系结核病史,或结核病接触史。病理活检有结核杆菌可查。
2.阴茎尖锐湿疣:初起为淡红色小丘疹,渐增大多发,外形呈乳头样或蕈样,或菜花样突起,且易发生糜烂、渗出,增大亦较迅速。临床甚似癌肿,须组织活检鉴别。
3.阴茎乳头状瘤:是阴茎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初起为一小的局部隆起,渐增大呈乳头状,有蒂或无蒂,呈红色或淡红色,质较软,生长缓慢,继发感染者可有恶臭样分泌物,易误为阴茎癌。通过活检可作出鉴别。
4.阴茎角:属一种慢性增殖性疾病。局部突起呈条状、柱状生长,灰褐色或黄色,边缘清楚,或干硬如羊角,或头缩尖锐。虽呈增生性组织改变,但无癌细胞生长,赖病检可资鉴别。
5.阴茎硬结症:本病多发于阴茎海绵体,以局部纤维结节为主。虽肿块坚韧,境界不清,但较癌变肿块硬度差,增长亦缓慢,且表面光滑,有一定活动性,并很少形成溃疡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与阴茎癌不难鉴别。
六、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如肿瘤较局限,可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切线距肿瘤2公分之外,如病变已波及大部分阴茎,则行阴茎全切除术,术中将尿道开口移植在会阴部,取蹲位排尿。
阴茎癌患者,绝大多数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但肿大的淋巴结大部分系由阴茎癌并发感染引起,仅有少部分是癌肿淋巴结转移所致。对有淋巴结转移者,应作两侧腹股沟淋巴清扫切除术,必要时包括清扫切除股管及髂窝淋巴结,阴茎癌切除手术与淋巴结清扫手术可同期或分期进行。对不能明确病变性质的肿大淋巴结,可在切除阴茎癌肿术后2~3周视淋巴结变化情况,再决定须否施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作为术后辅助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
3.化学治疗:争光霉素对阴茎癌有较好效果,配合手术治疗可提高疗效。
七、预后和预防
1.预后:阴茎癌无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经手术治疗,治疗愈率为90%,已有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19%~38%。另外,年轻病例、癌肿转移早、预后差。
2.预防:①讲究个人卫生,经常洗澡。②包皮过长者早行包皮环切术。③积极预防和治疗阴茎癌前驱性病症如包茎、龟头包皮炎、乳头状瘤和巨大尖锐湿疣等。④阴茎遇有不适,应早期检查、早期确诊。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定期消毒,积极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