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妊娠合并贫血(anemia in pregnancy)较常见。当妊娠期红细胞计数3.5×1012/L以下,或血红蛋白<100g/L,或红细胞压积在0.30以下时,即可诊断贫血。常见者为缺铁性贫血,较少见者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该疾病的病因:①妊娠期需铁量增加而补充不足。胎儿发育需要大量的铁,产时失血、产后哺乳的丢失,加上孕期胃酸分泌减少铁的吸收率降低,如补充不及时或不充分,可发生贫血。双胎妊娠也是贫血常见的原因。②寄生虫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某些热带国家或地区,寄生虫引起的妊娠期贫血非常严重。特别是孕妇患钩虫病,可因失血过多而造成严重贫血。③慢性感染及患有肝肾疾病等。如泌尿系统感染,不仅影响红细胞的产生、寿命,还影响其破坏后再利用而抑制机体利用储备铁的能力。④其他可加重缺铁的情况有慢性失血、妊娠呕吐或慢性腹泻、双胎、铁质吸收不良、偏食等。
二、临床表现
1.轻度贫血:多无明显症状重者可表现为面黄、水肿、头晕、心慌、气短及食欲不振等甚至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及心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出现在妊娠后期或产褥期。除上述症状外尚可有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症状。
2.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均低于正常值。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容积多低于30%血色指数、平均血红蛋白量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也均明显降低红细胞小而扁、形态不正常、大小不均匀骨髓涂片可见幼稚红细胞增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血色指数及平均血红蛋白量均较高红细胞直径增大呈椭圆形骨髓涂片可见巨幼红细胞增生。
3.轻度贫血对妊娠可无明显影响。严重者可引起早产或死产分娩时易出现宫缩乏力产后易发生乏力性子宫出血有时较少量的出血即可引起休克或死亡产后易感染。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多属正常但因铁的储备不足日后易发生贫血。
三、诊断依据
1.妊娠期血红蛋白低于l00g/L、红细胞计数低于3.5×1012/L及血细胞比容低于0.30。缺铁性贫血较常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少见。
2.轻症者可仅感疲倦乏力;重度贫血则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耳鸣、心慌、气短、食欲不振,可出现水肿,甚或伴有腹水。血红蛋白下降到40~50g/L时可并发贫血性心脏病及心衰。胎儿发育可受影响。
⑴缺铁性贫血:①多有慢性失血、慢性疾病及营养不良史。②血象多为低色素小细胞性者,血红蛋白降低较红细胞减少更明显。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心染色浅。中性粒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均增多。③血清铁低于8.9μmol/L,总铁结合力高于53.7μmol/L。④骨髓示红细胞系增生,分类见中幼红细胞增多,晚幼红细胞相对减少,含铁血黄素及铁颗粒减少或消失。
⑵巨幼红细胞性贫血:①有营养不良及缺乏叶酸病史,以妊娠后期、产褥期及多胎妊娠时较多见。②贫血症状多急而严重,消化道症状明显,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舌炎等。③血红蛋白常低于50g/L,红细胞大小不一,平均体积大于正常。中性粒细胞分叶较正常多。重症者常伴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有时外周血可查见巨幼红细胞。④骨髓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可见典型的巨幼红细胞。见到巨核髓细胞也有助于诊断。⑤血清叶酸值下降。⑥叶酸治疗效果明显。
四、治疗原则
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时,以补铁补血为主要治疗原则,可参考下面的治疗方法:
1.补充铁质:一般口服铁剂治疗,绝大多数效果良好,而且此方法简便、安全,价格低廉。不同剂型有各自的治疗用量,但常用标准剂量为每天150~200mg。口服铁剂治疗应尽早开始,单纯缺铁性贫血经治疗2周后,血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浓度升高,并继续上升,可于4~6周后逐渐恢复正常。严重贫血7~10天后网织红细胞可上升6%~8%,说明治疗有效,若3周后,仍不见网织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上升,应确定诊断是否正确,查明原因并予以纠正。注射铁剂疗效不一定快,主要优点在于能短期内补铁,但偶可引起致命性变态反应,应严格掌握,肌注时局部疼痛明显或有恶心、呕吐、头晕、腹泻时,应停止注射。治疗孕妇贫血时给予足量叶酸及其他维生素,可促进铁剂吸收。铁之缘片含有乳酸亚铁、阿胶、富锌蛋白粉等成分,补血效果较佳。
2.输血:除非有血容量不足的现象,或严重贫血要接受手术时,一般不需要输血。严重缺铁性贫血可引起某种程度心功能不全及病态血容量过多现象,对于此类患者,在极为小心谨慎的情况下,可采取少量多次输血的方式,速度宜慢,并应预防输血反应。
3.产时处理:分娩时应尽量减少出血,防止产程延长、产妇疲乏及产后出血,必要时可阴道助产以缩短第2产程。对待产后出血,由于其贫血的特殊性,应当高度重视,必要时及早输血。分娩过程注意防止感染,产后可短期应用抗生素。另外,贫血极严重或有其他并发症,如心血管病变者不宜哺乳。
4.治愈标准:症状体征消失,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正常。
5.好转标准:症状、体征改善,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未完全恢复正常。
五、预防
避免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可在妊娠期进行预防,预防一般从怀孕12~16周开始到哺乳期应补充铁剂,剂量、途径与贫血程度相关。维生素C、稀盐酸有利于铁的吸收,应同时补充。如补铁后改善不明显可加入氨基酸,可通过食物中增加蛋白质及新鲜蔬菜的方法进行补充。注意饮食多样化,有助于各类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有些影响铁吸收和加剧铁消耗的因素应及时纠正,如胃肠系统疾病及慢性感染、血液丢失等。另外有一些生活的细节应当注意,如铁锅炒菜有利于铁吸收;服铁剂时禁忌饮浓茶;抗酸药物影响铁剂效果,应避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