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外阴乳头状瘤(papilloma of vulva)实际上是瘤样增生。外阴乳头状瘤为上皮来源的肿瘤。病变多发生在大阴唇,也可见于阴阜、阴蒂和肛门周围。外阴乳头状瘤分为两类,即乳头状瘤与疣状乳头状瘤。此外还有一种以上皮增生为主的纤维乳头状瘤,可视为外阴乳头状瘤的一种亚型。外阴纤维乳头状瘤介于外阴乳头状瘤与软纤维瘤之间,即构成肿瘤上皮和纤维组织都占中等量,常常纤维结缔组织多于上皮,因而质地软而韧。有时临床上所见的大多数不是真正的乳头状瘤,只是有乳头形成而已。真性乳头状瘤系良性上皮性肿瘤,多无症状。宜局部切除,但范围应稍广,以免复发。标本送病检。
1.病因:外阴乳头状瘤是由局部炎性刺激外阴皮肤或黏膜、表面向外生长形成的乳头状突起的肿块,是以上皮增生为主的病变。
2.病理生理:①典型的乳头状瘤:肉眼所见为单发或多发的局部突起,以上皮增生为主,肿瘤表面有无数的乳头状突起,乳头小而多,质略硬。镜下可见复层鳞状上皮有明显的棘层细胞增生肥厚,上皮向表面突出而形成多数的乳头状形态,上皮脚变粗向真皮纤维结缔组织内伸展。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无明显的变异性,但偶尔可见少数核分裂象。肿瘤恶变率低,为2.5%~3%。②疣状乳头状瘤:乳头细而密,如菜花或疣状,质地硬,镜下可见上皮棘层细胞增生肥厚,基底膜较平坦,无明显上皮脚向下伸展。③纤维上皮乳头状瘤:纤维上皮乳头状瘤系由肿瘤上皮与纤维组织构成,属于乳头状瘤者其上皮成分多于纤维组织,肿瘤表面有较宽而粗的突起或皱襞,镜下可见表面为复层鳞状上皮覆盖,细胞有中度增生,细胞无异型性,上皮脚多而宽大。肿瘤一般不发生恶变。
二、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外阴乳头状瘤多发生于老年妇女,发病年龄大多在40~70岁。病变生长缓慢,可无症状,但也可有外阴瘙痒及局部炎症病史。病变多见于大阴唇、阴阜、阴蒂或肛门周围等部位。可单发或多发,病变一般不大,偶有大至4~5cm。肿瘤可带蒂呈葡萄状或者菜花状。如肿瘤较大,因反复摩擦,表面可溃破、出血和感染。妇科检查时发现外阴部有乳头状肿块,可单发或多发,质略硬。
2.诊断:借助于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性质,同时排除有无恶变。应与外阴湿疣及外阴癌鉴别,前者有炎症及特殊感染史,后者有痒、痛、溃疡等表现。同时须与软纤维瘤区别。软纤维瘤以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主的肿瘤,也好发于大阴唇,肿瘤直径一般有1.5~2cm大小,常有蒂,肿瘤球形,外表皱襞较多。
3.好发部位:好发于大阴唇、阴阜、阴蒂或肛门周围。既可单发也可多发,偶可达到4~5cm直径。
4.并发症:由于部位易发生摩擦,故常并发出血和外阴、阴道感染。
三、医技检查
1.分泌物涂片检查:分泌物涂片行微生物学检查、宫颈刮片必要时作分段诊刮,排除生殖道恶性肿瘤。
2.肿瘤标志物检查。
3.其他辅助检查:活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四、诊断依据
1.多发生于老年妇女,位于大阴唇或阴阜,菜花状,生长缓慢。
2.病理检查可确诊。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典型的乳头状瘤与尖锐湿疣在临床上有时难以区别。尚应与外阴扁平湿疣、早期外阴癌进行鉴别。
1.外阴尖锐湿疣:多发生于外阴和肛周,呈多灶性乳头状增生。有感染史,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发展迅速。镜下见上皮棘细胞层肥厚,可见挖空细胞。
2.外阴扁平湿疣:呈丘疹或结节状,多发生于阴唇和会阴。容易破溃,分泌物可找到苍白密螺旋体。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3.外阴癌:呈乳头状或菜花状增生,有疼痛、瘙痒症状,易形成溃疡,生长迅速。病理检查可确诊,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
4.外阴软纤维瘤:呈息肉状,镜下见有明显的纤维血管间质的成分。
六、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以局部切除为主,但范围稍广,在病灶外0.5~1cm。切除不干净,手术后可复发。手术时作冰冻切片检查,若证实有恶变,应作较广泛的外阴切除。
2.治愈标准:肿瘤切除。
七、预防与预后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做好随访。
典型的乳头状瘤恶变率低,为2%~3%。纤维乳头状瘤一般不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