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该疾病的病因:
⑴遗传因素:自从rudin(1916)开始对精神分裂症状的遗传学进行认真研究后,半个多世纪以来系统的家系调查,证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有一定作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得多;且与病人的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其中子女、同胞及父母为最高,分别16.4%.11.5%~14.3%,9.2%~10.3%。但遗传在病理学上的作用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临床上并不都是绝对的遗传性精神病。该病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外,使人体生理、心理与环境体系中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⑵特殊的个性特征: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病前即存在一些特殊的个性特征,如孤僻、内向、怕羞、明暗多以、思想缺乏逻辑性 好幻想等,称之为分裂性人格。国内许多学者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病前约50%~60%具有分裂性人格。因此,该变革性弱点,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多种多样:缓慢起病居多,以时隐时现、内容不固定的性格改变和类神经症症状最为常见,还可表现为强迫状态或人格解体。亚急性起病时常呈抑郁、强迫状态或疑病观念,继之产生妄想性体验。急性起病者往往突然出现兴奋躁动、冲动毁物、行为反常、恐惧不安、困惑迷茫或伴有意识障碍。
2.特征性症状:以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思维、情感、意志活动之间互不配合为特征。
⑴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在意识清楚情况下,病人的语句、概念或上下文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即联想松驰或联想散漫,重者呈破裂性思维。逻辑推理荒谬离奇(逻辑倒错性思维),或用一些普通的词句、名词或动作表达某些特殊的、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对一些符号、自创或拼凑的“字”赋予特殊意义(语 词新作)。病人的思维活动在无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突然中断( 思维中断),或涌现大量的强制思维(思维云集)。
⑵思维异己体验:病人认为自己的思想被外力夺走(思维被夺)或一些思想是由外力插入自己脑中的(思维被插入);感到自己内心体验已被人知晓(思维被洞悉)或被广播出去(思维播散)。
⑶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不能与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产生共鸣或联系。病人对外界事物及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缺乏内心体验(情感淡漠);遇上喜事痛苦或遇不幸而嘻笑(情感倒错),同时有两种对立的情感体验(矛盾情感);无故独自发笑、悲啼或暴怒。
⑷孤独退缩、活动减少、行动被动常与情感淡漠相伴随。对一些事物产生对立意向(矛盾意向);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或伤害自己(意向倒错);拒绝执行一切要求(违拗)或机械的执行任何要求(被动服从)。
3.常见症状
⑴幻觉:以言语性幻听最常见,病人听见两个或几个声音在谈论自己或以第三人称评论自己(争议性或评论性幻听),对病人发出指令(命令性幻听),声音讲出了病人当时的想法(思维鸣响)。
⑵妄想:以被害、关系和影响妄想最常见。发生于已有的精神障碍的背景上的称继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妄想回忆等均为原发性妄想,常突然发生,找不到心理上的原因,一旦出现即深信不移。
⑶其他常见症状有感知综合障碍或人格解体 紧张性木僵 腊样屈曲 模仿言语 模仿行为或精神运动性兴奋。
4.并发症:由于疾病本身的特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病,病情容易反复。每一次复发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大脑的永久性损伤,认知功能进一步受损、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对于患者家属,复发意味着亲人病情的恶化和多次强制性的住院治疗,必须承担更大的经济负担和情感压力;对于医务工作者,复发会增加治疗的难度,以及最终预后的不理想。因此有效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另外,患者对任何其他疾病都没有特殊的免疫力,反之,由于精神症状,生活自理能力差,罹患其他躯体疾病的机会增多。要指出的是:精神分裂症和其他躯体疾病在治疗上存在着对抗性的矛盾,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精神分裂症并发结核病:因为精神分裂症病人具有生活懒散、退缩、饮食不主动、孤独少动等症状,常导致营养状况下降及机体抵抗力差,所以易并发结核病,如肺结核及肠结核等。并发肺结核的处理方法是:首先请精神科医师和结核科医师会诊,看看两个病各自的严重程度如何。如精神分裂症病情已趋稳定,而肺结核正在活动期,应到结核病医院住院治疗,由精神科医师提供精神科治疗的具体方案;如果相反,则应到精神病医院治疗;如果两种病都很重,则应由两个科的医师通过会诊进行协商。当两种病都很严重时,在治疗上甚为棘手,且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如肺结核需要充分休息,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兴奋躁动或受幻觉、妄想支配而到处乱跑,促使结核病恶化;严重的肺结核患者躯体衰弱,使精神病的治疗用药又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这样的病人一定要及时送医院,由有经验的医师给予治疗。目前我国较大的精神病医院都设有结核病区,可收治这一类病人。在50年代以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结核患病率很高,而近20年来随着精神科医疗水平的提高及精神医学的发展,精神分裂症并发肺结核的患病率逐年下降。
⑵精神分裂症合并肝脏疾病:较完善的精神病医院都设有收治结核、肝炎的传染病区,当精神分裂症合并传染性肝炎时,可到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要指出的是,精神分裂症与传染性肝炎在治疗上存在着很大矛盾。因为所有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都是通过肝脏解毒的:在肝炎使肝功能下降或衰竭_的基础上,药物会进一步增加肝脏负担而使肝功能恶化;而不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兴奋、打闹同样会促使肝功能衰竭,所以治疗时须权衡利弊。
⑶精神分裂症合并心脏病:某些抗精神病药物能加重心力衰竭;反之,心脏病可使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要视心功能情况而定,病人住院后的治疗方案应由有经验的医师制订。
⑷精神分裂症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如患阑尾炎等外科疾病,需到外科进行手术,必要时派精神科护士护理;患了口腔、耳鼻咽喉等疾病,需进行专科会诊,由相关科治疗。总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人一样,可以罹患各种疾病。总的原则是看病人以哪种病为主。如果是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合并的疾病很轻,就住在精神科病房;反之,则住所患疾病的病房,可请精神科医生会诊,提出必要的精神科治疗方案及派精神科护理人员前去护理。目前我国大城市中设备条件较好的精神病医院都配备了内、外、妇等躯体病门诊。
三、医技检查
还没有特定的检查可以诊断本病,精神科医生诊断本病时必须全面评估病人的既往史和症状,只有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并且有明显的工作、学习和社会功能缺陷才能考虑诊断本病,在发病初期,来自家人、朋友和老师的关于病人的情况介绍对诊断非常重要。
通过CT和MRI可以发现精神分裂症存在颅内异常,但这些异常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没有特异性。
四、诊断依据
1.症状标准:确定无疑有下述症状中至少两项,且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以及情感高涨或低落。
⑴联想散漫或破裂性思维,或逻辑倒错,或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⑵原发性妄想(如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毫无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妄想,或妄想内容自相矛盾、荒谬离奇,不需核实即可肯定病理性。
⑶情感倒错或情感不协调。
⑷评论性(或争议性、命令性)幻听,或思维化声,或持续l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或假性幻听。
⑸紧张症状群或怪异愚蠢行为。
⑹意志减退,较以往显著的孤僻、懒散,或思维贫乏,或情感淡漠。
⑺有被动体验,或被控制体验,或被洞悉感,或思维被播散体验。
⑻思维被插入,或被撤走,或思维中断,或强制思维。
2.严重程度标准:自知力丧失或不完整,且至少有下述情况之一。
⑴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⑵现实检验能力受损;
⑶无法与病人进行有效的交谈。
3.病程标准:精神障碍的病期至少持续3个月。
4.排除标准
⑴上述症状可肯定排除因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所引起。
⑵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分裂性症状的病程至少长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病程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5.单纯型精神分裂症诊断依据
⑴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第⑥项症状标准,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社会性退缩等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
⑵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并逐渐趋向精神衰退。
⑶从无明显的阳性精神病性症状。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医生必须排除病人的精神症状是否由心境障碍所致,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排除有可能导致精神症状的内科、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疾病,例如颅内肿瘤、颞叶癫痫、自身免疫性疾病,亨廷顿病、肝脏疾病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六、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原则:宜从小剂量开始,递增至疗效满意的治疗量,持续1月左右再渐减至维持剂量(相当于治疗量的1/4~1/3),通常维持治疗半年以上。
2.常用口服抗精神病药治疗剂量及范围:氯丙嗪,每日300~400mg、奋乃静,诶日30~60mg、舒必利,每日300~800mg、氯氮平,每日300~400mg、甲硫达嗪,每日400~600mg、氟哌啶醇,每日20~30mg、维思通,每日4~6mg、三氯噻吨(复康素),每日10~20mg,哌咪清,每日2~12mg。
3.长效制剂:能有效地维持慢性期病人的疗效,如每周服五氟利多30~60mg,每2~3周肌内注射氟奋乃静葵酸酯或氟奋乃静庚酸酯12.5~50mg、高抗素(氯噻吨)200mg、三氯噻吨葵酸酯20~40mg,每月肌内注射安度利可或哌泊噻嗪棕侣酯50~100mg。
4.药物治疗的副作用:锥体外系反应是最常见的副反应,可表现为假性帕金森反应、静坐不能、动眼危象、吞咽或言语困难等,可口服安坦,每日4~8mg或肌内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0.3~0.5mg。肝功损害、粒细胞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嗜睡、便秘、泌乳、色素沉着、闭经或性功能障碍等。
七、预防
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三级预防”的概念,一级预防是指从病因发病机制方面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指预防复发和防止残疾。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充分阐明,所以一级预防难以实施。在二级预防方面,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的工作,如诊断标准的统一、标准评定量表的使用、对疾病进行早期的心理社会干预,使二级预防工作进展较快。三级预防主要指康复,指利用尽可能取得的条件和时机采取综合的手段,使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精神分裂症病人复发率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让病人不复发或少复发,是重要的防治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出院前的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病人经住院治疗大部分精神症状消失后,自知力部分恢复,通过心理治疗,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变化的情况,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病人一些防治疾病复发的方法。
2.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得到医疗性监护的保证及心理上的支持。
3.建立定期门诊随访制度,指导患者服用适量的维持治疗药物,通过药物治疗预防复发,研究表明,维持服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
4.提高全社会的心理卫生知识水平,可以从社区开始进行精神卫生知识的宣教工作,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日间工疗站,为精神分裂症病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重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