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儿科疾病 ->幼儿急疹
疾病名称:幼儿急疹
其他名称:婴儿玫瑰疹,猝发疹,第六病
疾病编码:ICD-9:057.801 ICD-10:B08.201
所属部位:皮肤,
所属科室:急诊科,儿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09-07-10

    一、概述

    幼儿急疹,也叫玫瑰疹,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春、秋两季较为普遍。常见于出生6个月至1岁以内的幼儿。即使是健康的幼儿也可发病。幼儿急疹的潜伏期大约7~15天。愈后良好。
 
    病原体为人类疱疹病毒6型,病毒颗粒呈球形,直经为200nm。其核衣壳为163个壳微粒组成的立体对称20面体,其内是由双股DNA组成的核心,核衣壳外有一层脂蛋白包膜。无症状的成人患者是该疾病的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得到抗体,出生后4个月时抗体阳性率为25%,11月为76%,5岁时90%,17岁时达98%。该疾病多见于6~18月小儿,3岁后少见,春、秋雨季发病较多,无男女性别差异。

    二、临床表现

    1.症状:潜伏期为7~17天,平均10天左右。起病急,发热39~40℃,高热早期可能伴有惊厥,病人可有轻微流涕,咳嗽、眼睑浮肿.眼结膜炎,在发热期间有食欲较差、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等症状,咽部轻度充血,枕部,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体温持续3~5天后骤退,热退时出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压之退色,初起于躯干,很快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较多,皮疹在1~2天消退,无色素沉着或脱屑。肿大的淋巴结消退较晚,但无压痛. 在病程中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可达70%-90%。

    2.并发症: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可能发生肝炎或肺炎等并发症。但有文献报道近年来国内外已见幼儿急疹严重并发症的病例----急性睾丸炎、急性喉炎、支气管肺炎、腹泻、良性颅内压增高、惊厥等。

    三、医技检查

    发病初1~2天白细胞增多,但后期白细胞减少,尤其中性多核粒细胞很低,而淋巴细胞增加,可高达70%~90%,热退后,在几天内白细胞数恢复正常。
 
    四、诊断依据

    1.骤起高热,而其他临床症状较轻。

    2.颈、枕、耳后淋巴结肿大压痛。

    3.周围血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分类计数较高。

    4.发病年龄在2岁以内。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麻疹:上呼吸道卡他症状重,病初口腔粘膜有Koplik斑,发疹和发热可同时存在。

    2.风疹:出疹前已发热6~24小时,高热同时发疹,颈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3.药疹:有服药史,末梢血淋巴细胞不高。

    六、治疗原则

    该疾病为自限性疾病,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是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

    1.一般治疗:患儿卧床休息,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要多饮水,给予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C等。

    2.对症治疗:高热时物理降温,适当应用阿斯匹林5~10mg/(kg•次),每日2~3次,一旦出现惊厥给予苯巴比妥钠或水合氯醛,可适当补液。

    中医治疗早期治宜疏风解表,出疹期宜清热凉血。

    七、预防

    预防的关键,在于不要与患幼儿急疹的孩子接触。同时,应提倡和鼓励孩子增加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能从根本上防患于未然。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婴儿腹泻 下一疾病:婴儿闷热综合征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