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急性甲状腺炎大都由于口腔或颈部化脓性感染而引起,故又称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病原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感染局限于甲状腺肿的结节或囊肿内时,因不良的血液循环易形成脓肿。
1.病因: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菌等。细菌可经血道、淋巴道、邻近组织器官感染蔓延或穿刺操作进入甲状腺。大部分病例继发于上呼吸道、口腔或颈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的直接扩散,如急性咽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少部分病例继发于败血症或颈部开放性创伤。营养不良的婴儿、糖尿病患者、身体虚弱的老人或免疫缺陷的病人易发。梨状窝瘘是引起儿童急性甲状腺炎的主要原因。Walfish等报道1例癌性食管-甲状腺瘘并甲状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的甲状腺炎。病毒感染非常罕见,但已有数例AIDS病人患甲状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报道。
2.病理生理:①肉眼观甲状腺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如发病前甲状腺正常,多呈弥漫型;如原有甲状腺腺瘤或结节,则多为局限型。偶见脓肿形成;②镜检典型的急性甲状腺炎的组织学变化是在甲状腺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组织坏死,呈急性化脓性炎或非化脓性炎改变,化脓性炎常见微脓肿形成;甲状腺滤泡破坏,血管扩张充血,有时可见细菌菌落。
3.流行病学:①易感人群:营养不良的婴儿、身体虚弱的老人、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占68%),其中分枝杆菌感染占9.4%,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性感染常见。真菌(尤其是念珠菌)感染占15%、寄生虫感染占5%、肺囊虫和梅毒(3%)感染少见。病毒感染非常少见,但已经有几例AIDS病人甲状腺受到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报道;②感染途径:可继发于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全身或局部的细菌感染可经血行、淋巴管到达甲状腺;邻近化脓性病灶直接侵入甲状腺组织或甲状腺结节或囊肿内引起;咽喉梨状窝瘘是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感染途径,尤其在儿童,这些病例都具有从左咽喉梨状窝通向甲状腺的内瘘。这种内瘘来自第4或第3鳃囊。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与重视,报告例数增加。然而感染途径明确的病例在临床上很少。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数日内甲状腺或甲状腺肿肿胀,有压痛和波及至耳、枕部的疼痛。严重的可引起压迫症状如气促、声音嘶哑、甚至吞咽困难等。腺体组织的坏死和脓肿形成可引起甲状腺的功能减退。患者全身可有体温增高等。
由于甲状腺血运极为丰富,淋巴回流良好,有完整的包膜,且甲状腺组织内碘浓度高,故其抗感染力强,因而受感染形成甲状腺炎的几率不高。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患者全身表现可有寒战、发热;外周血粒细胞升高;甲状腺局部红肿,呈弥漫型或局限型肿大,有时伴有耳、下颌或头枕部放射痛。早期颈前区皮肤红肿不明显,触痛显著。颈部活动受限。可有声嘶、呼吸不畅或吞咽困难,头后仰或吞咽时出现“喉痛”。严重者可形成脓肿,但波动感不明显。炎症可累及单侧甲状腺或双侧甲状腺,有的仅限于峡部。炎症的后期可表现局部脓肿,出现波动感,少数病例可发生搏动性肿物。在复发性AST中,80%是因为持续存在梨状窦-甲状腺瘘,其中92%的发生在甲状腺左叶,6%发生在右叶,2%为双侧甲状腺发生。
2.并发症:并发症较为罕见,主要因甲状腺功能紊乱、脓肿压迫,或感染的局部或全身扩散而引致。
⑴甲状腺功能紊乱由于腺体的破坏,临床可出现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和黏液性水肿。
⑵脓肿压迫症状甲状腺脓肿压迫神经和气管,可出现声带麻痹、气管阻塞、局部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等表现。
⑶感染局部蔓延甲状腺脓肿破裂向周围组织和器官(如前纵隔、气管及食管)穿破及扩散,可引致颈内静脉血栓形成和气管穿孔等。
⑷全身扩散感染经血路全身扩散,病人可并肺炎、纵隔炎、心包炎、脓毒血症等。若延误治疗常可导致死亡。
三、医技检查
1.实验室检查
⑴血常规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
⑵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⑶C反应蛋白增高。
⑷甲状腺的功能检查:细菌感染的AST病人,其甲状腺的功能大都正常,但在真菌感染的病例中,甲状腺功能大多偏低,而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人则多有甲亢倾向。
⑸细菌学检查:颈部穿刺抽吸脓液进行细菌培养、革兰染色有助于确定感染细菌。
2.甲状腺扫描:90%以上的细菌感染病人和78%的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人,可发现凉结节或冷结节。
3.B超检查:可发现甲状腺单叶肿胀或脓肿形成。
4.X线检查:可了解气管偏移或受压情况,有时可发现甲状腺及甲状腺周围组织中由产气细菌产生的游离气体。
5.CT或MRI检查:可发现纵隔脓肿。
四、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甲状腺局部红肿,呈弥漫型或局限型肿大,伴耳、下颌或头枕部放射痛;可有声嘶、呼吸不畅或吞咽困难等神经、气管、食管受压迫症状。体检:甲状腺局部触痛显著,颈部活动受限;形成脓肿时,局部可有轻微波动感。
2.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基本正常;血象检查提示有感染病灶;甲状腺影像学检查,提示局部脓肿形成的可能;甲状腺扫描可发现凉结节或冷结节。
五、治疗原则
1.局部早期宜用冷敷,晚期宜用热敷,全身给予抗菌素。有脓肿时应早期行切开引流,以免脓肿破入气管、食管、纵膈内。
2.抗生素治疗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前,宜选用广谱抗生素。通常针对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口服耐青霉素酶的抗生素,如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或联合青霉素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症状较重的病人,应采用注射给药,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可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或氯霉素,有效抗生素的使用至少持续14天。
3.切开引流、手术切除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可防止炎症进一步发展和脓肿形成。但如果脓肿形成后,仅仅使用抗生素并不足够,在B型超声检查、或CT发现局部脓肿,或发现游离气体时,需切开引流。如有广泛组织坏死、或持续不愈的感染时,则应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清除坏死组织,敞开伤口。
4.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在严重、广泛的AST,或组织坏死导致暂时性、长期性甲减时,应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六、预后和预防
1.本病的预后良好,可以自然缓解。一些病人在病情缓解后,数月内还可能再次或多次复发,反复发作虽不常见,而在临床上可能遇到,但最终甲状腺功能回至正常。然而,甲状腺局部不适可持续存在几个月。通常,在病后数周或数月以后,大多数病人甲状腺功能指标均恢复正常,而滤泡贮碘功能的恢复却很慢,可以长至临床完全缓解以后的1年以上。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减的发生率不到10%,在以前曾有甲状腺手术或同时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病人容易有这种结果。极少数病例可发展为慢性淋巴性细胞性甲状腺炎或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2.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和咽炎,对预防本病发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