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可以是原发性,结核杆菌通过血行播散或肠黏膜进入相应的淋巴结,或者是肠壁的原有病变已完全愈合而未留痕迹。也可以是继发于肺结核或肠结核。受累淋巴结数目多少不一、大小不等;呈淡黄色、灰白色或粉红色,且易融合在一起呈团块状,与肠管、腹膜、大网膜粘连,几乎均有干酪样变;有时可坏死液化溃破至腹腔、肠腔,或通过腹壁向外排出。病痊愈后可见散在或广泛的钙化现象。本病在小儿较多见。
1.病因:结核杆菌感染可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常因饮用受结核杆菌污染的牛奶或乳制品而发病;继发性较原发性多见,多继发于开放性肺结核或肠结核。病变淋巴结若破溃可引起结核性腹膜炎。
2.发病机制:多见于童年期,可以是原发,也可能是继肠结核或肺结核而续发的。在原发病例,其细菌大都是直接透过健康的肠壁而进入淋巴结,或者是肠壁的原有病变已经完全愈合未留痕迹。在继发病例,则大多数在肺或肠有明显的病灶。淋巴结受累最多的是在回盲部,在盲肠及升结肠内侧的腹膜后间隙中,以及在小肠系膜下端部分。偶尔,上腹部的淋巴结也可以有结核性病变。随着病期的不同,受累的淋巴结可以有急性肿大,呈干酪变,化脓,或者硬结钙化等不同的变化。有些钙化的淋巴结可以坚硬如结石,在X线检查时与肾脏结石或胆囊结石甚为相似,常需通过肾盂造影或胆道造影才能鉴别。有些淋巴结的干酪变或冷脓肿可相互融合成团,其大如拳,须开腹探查方能鉴别。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⑴患者持续性低热、疲倦不适。
⑵脐部或右下腹常有持续性隐痛,有时阵发性加剧,也可表现为急腹痛,类似绞痛,伴恶心、呕吐。可有腹泻或便秘。
⑶查体脐周或左上腹、右下腹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有压痛,常疑为急性阑尾炎而施行手术。
⑷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时,可出现慢性中毒征状和营养不良,表现为长期不规则低热、食欲减退、消瘦、贫血、乏力、腹泻。有时可触及团块状肿大的淋巴结,比较固定,不易推动。
⑸肿大的淋巴结可压迫门静脉使回流受阻,产生腹水及腹壁静脉曲张;压迫下腔静脉引起下肢水肿;压迫幽门致幽门梗阻;压迫肠道致不完全性肠梗阻。在成人,可缺乏临床症状,而表现为脐周触及腹块,剖腹探查时始发现为淋巴结结核。
2.并发症:常并发开放性肺结核或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腹水及腹壁静脉曲张,幽门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等疾病。
三、医技检查
1.实验室检查
⑴红细胞沉降率:多明显加快,可作为评定结核病活动程度的指标之一。
⑵血常规:①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增高。②血红蛋白轻度降低。
⑶血浆蛋白:近20%慢性患者有低蛋白血症。
2.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1:10000试验呈阳性反应,有参考价值。
3.腹部平片:肠系膜尤其是回肠末端外有散在的钙化的阴影。
4.钡餐造影:若合并肠结核,可见肠运动过速,病变段受刺激收缩,充盈不佳。病变侵及小肠时,钡餐通过可有激惹现象,小肠动力加强,出现狭窄现象。
5.胸片:可发现肺部结核病灶。
四、诊断依据
1.术前腹部X线平片发现钙化灶,胃肠钡餐检查示肠管有激惹征象、肿块产生的肠管压迫或粘连征象,OT试验阳性,均有助于诊断。电子计算计断层扫描可发现腹部内大小不一或融合成团的淋巴结,中央可有坏死液化区。
2.诊断
⑴有进食未消毒的牛奶史、结核接触史或者结核病史。
⑵临床特点:①消化道症状及体征:腹痛、腹泻或便秘、腹部肿块。②结核中毒症状:发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③抗结核治疗有效。
⑶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或其他免疫学检查阳性。
⑷X线检查:肠系膜有干酪样坏死病灶。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应与慢性阑尾炎、回盲部恶性淋巴结瘤、肠套叠等相鉴别。
2.若X线检查类似结石的阴影时,尚需通过肾盂造影或胆道造影与肾脏结石或胆囊结石相鉴别。
六、治疗原则
该疾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当并发肠梗阻或淋巴结化脓穿破致腹膜炎时,则需手术治疗。有时为了诊断,需要除外恶性淋巴瘤或其他肿瘤时也行剖腹探查。
1.支持疗法:活动性肠系膜结核应卧床休息,纠正营养不良,必要时可给以静脉内高营养,输血或输入血浆蛋白。
2.抗结核治疗
⑴抗结核药物的选择:对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炎的处理类似其他部位的结核,但疗程必须在1~1.5年。对初治病例,链霉素、异烟肼、吡嗪酰胺和利福平等第一线药物为首选。为了延缓或防止耐药性的产生,目前强调2~3种药联合治疗,用利福乎、异烟肼及链霉素合并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只有3%。若为继发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炎,病人可能曾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对一线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可考虑第二线药物,如乙胺丁醇、乙硫异酰胺、卡那霉素、环丝霉素等。
⑵治疗方案:①2HSP/10HP;②2HSE/10HE。
一般在治疗开始后1~2周内,患者的自觉症状即可改善,食欲增加,体温和大便趋于正常。然而如果治疗不及时。病程已届后期,即使给予合理、足够抗结核治疗,仍不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⑶药物副作用:副作用发生的时间以前半月内最多见,超过60天无副作用者,继续服药则很少发生。副作用多发生在肝脏、胃肠、神经、肾、关节、皮肤、血液等器官系统。按其发生的频率,大致排序为:肝损害、胃肠反应、过敏反应和神经反应,其他副作用很少见。①肝损害:多为一过性。较多见于异烟肼(雷米封)、利福平、吡嗪酰胺、对氨水杨酸(PAS)等。肝脏损害的发病率与年龄及用乙醇有关,在含异烟肼和利福平的多药方案,转氨酶升高可达30%。②胃肠反应:是最多见的副作用。常见于对氨水杨酸(PAS)、吡嗪酰胺、利福平等。③关节肿痛:多见于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与利福平合用可减少发生。④神经系统副作用:大剂量应用异烟肼可引起周围神经炎;链霉素损害平衡功能;卡那霉素等以损害听力为主;视神经损害是乙胺丁醇的主要副作用。⑤过敏反应:多见于间歇疗法或复治的患者,通常在用药后2个月内发生。链霉素、利福平、对氨水杨酸(PAS)发生过敏较多,乙胺丁醇发生过敏反应比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水杨酸(PAS)晚。⑥血液系统副作用:是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最常见的是利福平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氨硫脲引起的血液异常最多。⑦肾毒性:最常见于氨基糖苷类药物。
3.对症治疗
⑴腹泻:可用碱式碳酸铋(次碳酸铋)0.6g,每日3次。
⑵腹痛:给予颠茄、阿托品等药物,严重者可给予输液及钾盐。
⑶不完全梗阻:除上述对症治疗外,应行胃肠减压。
4.剖腹探查:本病常疑为急性阑尾炎而施行手术。术中可以发现阑尾多属正常,但肠系膜淋巴结多数有肿大,腹腔中并可有少量积液。此时可照例予以阑尾切除,淋巴结可摘出1枚做活组织检查,腹腔则缝合而不予引流,患者大都可以痊愈。
应注意营养,食用多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铁质的食物。并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法基本上同结核性腹膜炎,疗程1~1.5年。肿大淋巴结压迫腹内脏器产生相应症状,经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外科手术,解除压迫。干酪坏死的淋巴结可将干酪样物剔除。其余未产生压迫症状的淋巴结,一般不予处理。
七、预防
1.控制传染源。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人。痰结核菌阳性患者早期接受合理化疗,痰中结核菌可在短期内减少,以至消失,几乎100%可获治愈,因此早期发现病人,尤其是菌阳性者,并及时给予合理的化疗是现代防痨工作的中心环节。早期发现病人的方法是对怀疑病人及时进行X线胸片和菌细菌学检查。
2.切断传染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菌阳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患者用过的食具可煮沸,被褥在列日下暴晒,痰盒便器可用5%~10%来苏浸泡;平时应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清洁,勤洗澡、勤换衣。
3.保护易感人群。①接种卡介苗,它是一种无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使未受结核菌感染者获得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保护率约为80%,可维持5~10年;接种对象主要为新生儿和婴幼儿,大中小学生和新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地区人员;但接种卡介苗所产生的免疫力也是相对的,应重视其它预防措施。②提高抗感染和自我保护能力,树立良好的卫生、生活行为习惯,不抽烟、不酗酒、勤洗澡、保证充足的睡眠,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加强体育锻炼,预防感冒,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与结核病人接触,探视病人应在医生允许情况下或带口罩等采取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