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隐孢子原虫(cryptosporidium)所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儿童感染率明显高于成人。临床以急慢性腹泻为主要症状。
本病呈全球性流行,已报道的地区包括五大洲近30个国家。我国从1987~1989年曾有婴幼儿和儿童病例报道。多见于饲养家畜人家。免疫缺陷者、低年龄小儿、医务人员等更易感染。也易在卫生条件不好的家庭、托儿所及儿童医院内流行。
该病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在温暖、雨季和湿润的月份容易出现感染高峰。传播方式以粪-口,手-口途径为主。传播类型为动物-人,人-人。污染的水源、空气也能传染(囊合子很微小,尘埃足以携带其飞扬)。骨髓移植而感染者也有报道。
隐孢子虫很小约2~6μm。属于单宿主寄生,在单一宿主体内完成其生活史。在人小肠黏膜上皮表面发育,进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形成囊合子排出体外,即具有感染性,整个生活史周期需13~15天。
隐孢子虫属顶端复合物亚门、孢子虫纲、球虫亚纲、真球虫目。有微小隐孢子虫、鼠隐孢子虫和贝氏隐孢子虫三种,主要寄生于人、牛等体内者为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隐孢子虫生活史中有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无需转换宿主。
当含子孢子的卵囊进入人体内,经消化液作用,子孢子脱囊而出,侵入肠上皮细胞,在细胞微绒毛区的纳虫空泡内进行无性增殖、发育为滋养体,后者经三次核分裂发育为I型裂殖体(type I meront)。成熟的I型裂殖体含6~8个裂殖子。裂殖子释出后侵入其它上皮细胞,重新发育为I型裂殖体,或经二次核分裂发育为Ⅱ型裂殖体(typeⅡmeront)。成熟的Ⅱ型裂殖体含4个裂殖子,释出后侵入肠上皮细胞,发育为雌、雄配子体,进入有性生殖阶段,进一步发育为雌、雄配子,结合后形成合子,进入孢子生殖阶段。合子发育为卵囊。成熟卵囊含4个裸露的子孢子,呈月牙状,1.5μm×0.75μm大小。卵囊呈圆形或椭圆形、3~5μm大小,有薄壁和厚壁两种类型。薄壁型卵囊约占20%,其子孢子逸出后直接侵入宿主上皮细胞,继续无性生殖,形成宿主自身体内的重复感染;厚壁卵囊约占80%,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即具感染性,是传播本病的传染源。整个生活史约5~11天完成。
隐孢子虫主要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的刷状缘,由宿主细胞形成的纳虫空泡内,空肠近端是原虫数最多的部位,严重者可累及整个消化道上皮细胞,以及其他上皮细胞,如呼吸道、胆管和胆囊、胰腺等。虫体寄生的肠黏膜绒毛萎缩、变短变粗、或融合脱落,但病变轻者可不明显。隐孢子虫的寄生可破坏肠绒毛的正常功能,引起小肠消化不良和吸收障碍而发生腹泻。体内自身重复感染使肠黏膜表面积缩小、黏膜酶(如乳糖酶等)的减少亦为引起腹泻的原因。病变局部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早期可检出IgA、IgM,后期可检出IgG抗体,但滴度低,是否有保护作用尚未明。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IFN-r对预防和减轻本病似有一定作用。
二、临床表现
取决于宿主的免疫状态,本病可分为下列两种类型:
1.免疫功能正常者的隐孢子虫病:潜伏期一般为7~10天(5~28天)。主要表现为自限性腹泻,每日5~10次,以水样便为多见,或为黏液稀便,持续数日自愈、偶可持续1个月左右。可伴纳差、恶心、呕吐、上腹部痛(多为间歇性、轻度),少数病人可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体重可轻度下降。血象大多正常。婴幼儿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偶见反应性关节炎。
2.免疫功能缺损者的隐孢子虫病:潜伏期难以确定。症状多而重,持续时间长。患者常有霍乱样腹泻,每日多达数十次、量达1~10升,患者常有水电解质紊乱及体重下降,甚至呈恶病质。隐孢子虫尚可引起喉-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可同时伴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X线检查显示肺纹理增深、间质性肺炎等。胆囊感染见于10%AIDS伴隐孢子病患者,表现为急性胆囊炎或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不一定有腹泻;本病伴胰腺炎、肝炎者亦有所见,从胆汁、胰液或肝活检胆管上皮细胞找到隐孢子虫即可确诊。播散型隐孢子虫病往往于尸解时发现。
三、诊断依据
诊断依靠粪便中找到卵囊,一般用金胺-酚染色法进行筛查,可疑虫体时可用改良抗酸染色法,二者联用效果最理想。必要时可用小肠黏膜活检。诊断目前应用免疫荧光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单克隆抗体测定,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100%。
四、治疗原则
1.患者应及时隔离治疗,
2.防止水源及食物的污染极为重要。无特效治疗,抗生素绝大多数无效。螺旋霉素对症状改善有一定疗效。口服大蒜素每次20~40mg,首次加倍,每天4次,6天为1个疗程,1~3疗程后粪检卵囊大多阴性。
五、预防
病人与病畜的粪便应加强管理以防止粪便污染食物和饮水,注意个人卫生。卵囊在外界抵抗力强,常用的消毒剂不能将其杀死,10%福马林,加热65~70℃30分钟可杀死卵囊。病人用过的肠镜等器材、便盆等,在3%漂白粉澄清液中浸泡15分钟后再予清洗。病人应适当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