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恙虫病
疾病名称:恙虫病
其他名称:丛林斑疹伤寒,沙虱热,红河热,洪水热,沙螨皮炎
疾病编码:ICD-9:081.201 ICD-10:A75.301
所属部位:全身,
所属科室:传染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12-10-08
    一、概述

    恙虫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恙螨幼螨叮咬人体传入病原体——恙虫病立克次氏体后导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1.病原学说:恙虫病的病原体为恙虫立克次体,又名东方立克次体是一种细小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在电子显微镜下其结构与其他立克次体大致相似。其强毒株能产生强烈的毒素,与普氏及莫氏立克次体的毒素相类似,但其抗原结构与性质则不同于其他立克次体。恙虫立克次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01%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中经数小时即失去活力,但在低温或真空干燥的条件下却能存活很长时间。

2.流行学说:恙虫病从半沙漠地区到高山草地,从热带森林到海滨的各种不同地带都有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及东南沿海诸省如广东、福建、浙江、台湾、广西、云南、及四川等省均有病例报道。③传播途径:恙螨生长于阴暗潮湿的草丛中,雌虫在泥土中产卵,约经三周孵化成幼虫。当动物或人经过草地时,幼虫爬至动物或人身上短期寄生,吸食组织液及淋巴液。通常恙螨的幼虫一生中只饱食一次。经35天后,离开动物宿主坠落于地上,约经三个月的发育由稚虫而至成虫。稚虫及成虫均生活于泥土中,以节肢动物的虫卵及幼虫或植物的液汁作为食物,并在泥土中越冬。恙虫立克次体在恙螨幼虫体内繁殖,并经卵传递至第二代幼虫。当第二代幼虫叮咬人或动物时,才将病原体传播给人或动物而引起发病。

3.发病机制:恙虫病的基本病理组织变化与斑疹伤寒所见相似,主要为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以及小血管血栓形成,上述病变可能系由立克次体的毒素所引起。当人们被受感染的恙螨幼虫叮咬后,恙虫立克次体乃由咬伤处直接或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器官病变。

4.病理生理:①肉眼所见:在恙螨幼虫叮咬处可见原发性溃疡或焦痂,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质地柔软。约1/3的病例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体腔内常有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肝、脾大、充血,肺脏显示出血性小叶性肺炎。②镜下所见:原发病灶表现为单纯性组织坏死或渗出性坏死性炎性反应,坏死组织内有以中性白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其周围血管、毛囊汗腺及神经末梢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碱性巨噬细胞浸润。焦痂附近的局部淋巴结中的淋巴窦扩张,其中可见网织细胞明显增生并可见灶性坏死。其他部位的淋巴结则仅见淋巴窦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但罕见有坏死灶。脾窦扩大充血,有散在网织内皮细胞增生及吞噬红细胞现象,肺及心脏均示有间质性炎症。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420天,一般为1014天。

1.症状体征

⑴毒血症:症状起病急骤,先有畏寒或寒战,继而发热,体温迅速上升,12天内可达3941℃,呈稽留型、弛张型或不规则型。伴有相对缓脉、头痛、全身酸痛、疲乏思睡、食欲不振、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个别患者有眼眶后痛。严重者出现谵语、烦躁、肌颤、听力下降,脑膜刺激征,血压下降,还可并发肺炎。发热多持续13周。

⑵焦痂及溃疡:为本病特征,约见于67.198%的患者。发病初期于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红色丘疹,一般不痛不痒,不久形成水泡,破裂后呈新鲜红色小溃疡,边缘突起,周围红晕,12天后中央坏死,成为褐色或黑色焦痂,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0.51cm,痂皮脱落后形成溃疡,其底面为淡红色肉芽组织,干燥或有血清样渗出物,偶有继发化脓现象。多数患者只有1个焦痂或溃疡,少数23个,个别多达10个以上,常见于腋窝,腹股沟、外阴、肛周、腰带压迫等处,也可见于颈、背、胸、足趾等部位。

⑶淋巴结肿大:全身表浅淋巴结常肿大,近焦痂的局部淋巴结肿大尤为显著。一般大小如蚕豆至鸽蛋大,可移动,有疼痛及压痛,无化脓倾向,消散较慢,在恢复期仍可扪及。

⑷皮疹:约35%100%的患者在46病日出现暗红色斑丘疹。无痒感,大小不一,直径为0.20.5cm,先见于躯干,后蔓延至四肢。轻症者无皮疹,重症者皮疹密集,融合或出血。皮疹持续310天消退,无脱屑,可留有色素沉着。有时在第78病日发现软硬腭及颊黏膜上有黏膜疹。

⑸其他:50%患者有脾大;1020%患者肝大。部分病人可见眼底静脉曲张,视乳头水肿或眼底出血。心肌炎较常见。亦可发生间质肺炎、睾丸炎、阴囊肿大、肾炎、消化道出血、全身感觉过敏、微循环障碍等。

2.并发症:可并发支气管肺炎、脑炎、胸膜炎、中耳炎、腮腺炎、流产、血栓性静脉炎、DIC、感染性休克等。偶有各处出血、血管内溶血等。国内所见的并发症较少,以支气管肺炎和心血管功能不全较多见。

三、医技检查

1.发病早期:白细胞计数常偏低,白细胞分类有核左移现象,至第二、三周白细胞可稍增加。在整个病程中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多在正常范围。尿常规检查除有轻度蛋白尿外,偶可见血球及管型。

2.急性期:由于出汗较多同时食欲减退,故血清氯化物常有不同程度减低,人血白蛋白减少。少数病例尚可出现自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现象,血清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均可增加。

3.脑脊髓液常规检查:潘迪氏试验可为阳性,但细胞计数多属正常。

4.恙虫病患者的血清可与变形杆菌OXK菌体抗原发生凝集反应,此为目前诊断恙虫病广泛应用的血清学检查方法。一般在病程第一周仅约1/3的病例呈阳性反应,至病程第二周阳性率可增至895%,第三周阳性率可达100%。但自第四周以后阳性率又开始下降,23个月后可转为阴性。

5.X线检查:病程中大多数患者胸部X线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少数严重病例可存在支气管肺炎。

6.心电图检查:于严重病例中可见P-R间隔延长,T波平坦或倒置等异常改变,但多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

四、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在流行地区,夏秋季节,病前3周内有恙虫或鼠类接触史。

2.临床特点:急起寒战,高热弛张,持续12周;面潮红,球结膜充血;头痛,全身痛,于腋窝、腹股沟、外阴、肛门等处可见无痛性焦痂溃疡,于第28病日全身皮肤散在出现红色斑丘疹。局部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例有肝脾肿大。

3.实验室检查

⑴血象:白细胞减少或正常。

⑵外斐试验(OXk凝集试验):免疫荧光检查,小白鼠腹腔接种等。在单核细胞内可查见立克次体。也可作鸡胚接种、细胞培养分离病原体。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虽然典型的恙虫病病例不难确诊,但仍应注意与伤寒、蜱传斑疹伤寒及登革热等病进行鉴别。少数病例可能同时罹患疟疾而给诊断增加一定困难,更应倍加注意。

六、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流食或软食,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高热者可用解热镇痛剂,重症患者可予皮质激素以减轻毒血症状,有心衰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用强心药、利尿剂控制心衰。

2.病原治疗:强力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对本病有特效。由于恙虫病立克次体的完全免疫在感染后两周发生,过早的抗生素治疗使机体无足够时间产生有效免疫应答,故不宜早期短疗程治疗,以免导致复发。有认为磺胺类药有促进立克次体繁殖作用,应予慎重。

七、预后与预防

1.预后:本病的预后随地区及恙虫立克次体毒力的强弱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多能康复。特别是自采用氯霉素治疗以后,病死率已有明显降低。但有谵妄、昏迷等神经症状或合并有心力衰竭、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尤其是其中未能得到及时治疗的病例,预后多较差,此外由于本病的免疫力较低,患者于康复后亦可再次感染。

2.预防:消灭传染源:主要是灭鼠。采用各种灭鼠器与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灭鼠。②切断传播途径:铲除杂草、改造环境、消灭恙螨孳生地是最根本措施。流行区野外作业时,应铲除或焚烧住地周围50米以内的杂草,然后喷洒1%2%敌敌畏,亦可用40%乐果乳剂或5%马拉硫磷乳剂配成1‰溶液以2025ml/m2计算渍洒地面。③个人防护:避免在溪边草地上坐卧,在杂草灌丛上晾晒衣服。在流行区野外军事训练,生产劳动、工作活动时,应扎紧袖口、领口及裤脚口,身体外露部位涂擦5%的避蚊剂、苯甲酸苄酯或硫化钾溶液;以防恙螨幼虫叮咬。回营区后及时沐浴、更衣、如发现恙螨幼虫叮咬,可立即用针挑去,涂以酒精或其他消毒剂。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有效疫苗,进入重疫区的人员,可服强力霉素预防。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隐孢子虫病 下一疾病:耶尔森菌肠炎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