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肺念珠菌病(puhnonary candidiasis)是由白念珠菌或其他念珠菌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肺炎。感染途径主要是吸入,其次为血源性播散。
白念珠菌寄殖于人的口腔、咽喉、上呼吸道、阴道及肠道黏膜,一般不致病。当患有严重的慢性疾病,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等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侵入导致发病。初期病变以急性化脓性炎症伴脓肿形成为主,病灶周围有菌丝和吞噬细胞浸润。后期呈干酪样坏死、空洞形成、纤维化及肉芽肿。念珠菌尚可产生致病性强的水溶性毒素,在临床上引起休克。
二、临床表现
肺念珠菌病有两种类型,亦是病程发展中的两个阶段。
(一)支气管炎型
1.症状:症状轻微,一般不发热。主要表现剧咳,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或浓痰,偶带血丝。
2.体征:查体发现口腔、咽部及支气管黏膜上被覆散在点状白膜,胸部偶尔听到干性啰音。
(二)肺炎型
1.症状:多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表现为畏寒、高热,咳白色泡沫黏痰,有酵臭味,或呈胶冻状,甚至有咯血、呼吸困难等。
2.体征: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
3.并发症:偶可并发渗出性胸膜炎。
三、医技检查
1.X线检查:显示两肺纹理增多,或呈弥漫性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部分可融合成大片致密影,边缘模糊,形态多变,发展迅速。病变大多位于中下肺野,肺尖较少受累。
2.真菌检查:痰液涂片直接镜检可查见念珠菌;真菌培养根据菌落生长和镜检鉴定菌种。此种方法必须结合其他方面情况,才能考虑诊断是否成立。
3.病理组织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刷洗涂片和活检,肺、胸膜穿刺活检有利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4.免疫学检测:①真菌皮肤试验:念珠菌素皮试对念珠菌感染诊断有参考价值,一般试验呈现阳性,但严重感染病例也可出现阴性反应;②荧光抗体试验:对直接涂片标本、真菌培养的菌落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组织切片病原菌检测有鉴定价值;③分子生物学技术:近年来已用于检测真菌病原学,但其结果难以鉴别其为定植菌抑或感染菌是其缺点。
5.念珠菌代谢产物检测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可测定念珠菌基因序列,使早期诊断成为可能,但某些方法还处于实验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四、诊断依据
1.有肺及全身慢性疾病,长期应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等病史。
2.咳嗽、咳乳白色黏液胶冻样痰,偶带血丝,重者还可有畏寒、高热、胸痛等,少数有败血症。可并发胸膜炎或心内膜炎。肺部可闻湿性啰音,或有胸膜炎体征。根据病情发展不同,临床分为3型:①支气管炎型;②支气管-肺炎型;⑧肺炎型。
3.胸部X线检查:早期肺中、下野纹理增多,病情发展后呈弥漫性斑点或小片状阴影,由肺门渐向肺的周边扩展,最后融合成大片阴影。常伴有胸膜改变。
4.痰、分泌物涂片及培养连续3次以上查见白色念珠菌可确诊。
5.血清沉淀试验、凝集试验效价不断升高,有诊断价值。
6.经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肺活检,病理组织查到菌丝及酵母样孢子可确诊。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细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多有高热、咳嗽、咳痰、胸痛、气促等症状,肺部实变体征和湿啰音,白细胞升高,胸片示片絮状浸润阴影,但病原学诊断较困难,需从痰液或胸液中分离出致病菌。
2.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一般先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然后向下蔓延引起肺部炎症。因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受损,常诱发细菌感染。确诊需根据咽拭、痰液病毒分离及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
3.肺结核:常见于年轻患者,有低热、盗汗等症状,早期为刺激性干咳,而后有痰,空洞形成后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半数病人可有咯血。诊断主要根据胸片检查和痰或其他标本中找到结核菌或结核特异性病理改变。
4.还需要与肺曲霉病、卡氏肺囊虫肺炎等引起的肺炎鉴别。
六、治疗原则
1.轻症:消除诱因,治疗原发病,增强病人免疫能力。
2.重症:及时应用抗真菌药物。广谱抗真菌药对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有较好疗效,如氟康唑水溶性好,体内分布广泛,吸收快、血药峰值高,在主要器官、组织、体液中具有较好渗透能力,有口服及静脉滴注两种剂型;两性霉素B亦可用于重症病例,但毒性反应大,可选用毒性反应较小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对有呼吸道感染者,可加用5-氟胞嘧啶气溶吸入治疗。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状态和真菌药敏结果选用。
七、预后
大部分患者可治愈。治愈标准为:症状消失,X线检查肺部病变消失,痰培养连续3次阴性。
参考文献:
[1] 邵长周,何礼贤.肺真菌病.见:白春学,钮善福,何礼贤,主编.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1-59.
[2] 赵景春,平芬,主编.实用呼吸病学.第1版.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00-502.
[3] 何礼贤,肺真菌病.见:朱元珏,陈文彬,主编.呼吸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6-777.
[4] 孙传兴,主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好转标准.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50.
(薛丽英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