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皮肤病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疾病名称: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其他名称:
疾病编码:ICD-9: ICD-10:B36.002
所属部位:皮肤,
所属科室:皮肤科,中医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12-11-27

一、概述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圆形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毛囊炎改变,其皮损特征表现为圆顶状毛囊性丘疹或脓疱样损害。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平均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男女均可发病,男多于女。亦有报告女多于男。本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背上部、胸前、双肩、颈部,少数见于前臂、小腿和面部,腹部有时亦会发生。

1.病因:本病的病原菌是糠秕马拉色菌。

2.发病机制:糠秕马拉色菌是人体皮肤正常菌群之一。在促发因素影响下,在毛囊内大量繁殖。其脂肪分解酶使毛囊的甘油三酯变成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口产生多量脱屑,引起毛囊导管阻塞。糠秕孢子菌的过度繁殖,皮脂的潴留,细胞碎片的积聚和游离脂肪酸的刺激,导致阻塞的毛囊扩张,继而破裂,内容物释入组织而产生炎症。  

3.病理变化:切下完整的毛囊丘疹作病理切片,PAS染色,在扩大的毛囊腔内可见大量圆形或卵形的芽生孢子,聚集成堆,直径25。偶见单个、小群或成簇分布。HE染色,表皮轻度角化增厚,毛囊上部及周围有单核细胞聚集,附近真皮有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在血管周围浸润。有时可见少数中性粒细胞浸润。

二、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主观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常伴有灼热和刺痛感。运动或洗澡后出汗,可加剧瘙痒。皮损呈弥漫性或散在性,多呈对称性。皮疹为圆顶状毛囊红色小丘疹,间有毛囊性小脓疱,可挤出粉状物。周边有红晕。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或广谱抗生素的病人易并发本病。本病往往并发花斑癣、面部痤疮。常见于多汗症、油性皮肤、脂溢性皮炎的患者。

2.临床特点:①青壮年多见;②皮损好发于胸背和上臂;③皮损表现为圆顶状毛囊性丘疹或脓疱样损害,直径24mm,按痤疮治疗无效。

3.并发症:引起的皮肤毛囊性真菌感染。 

三、医技检查

1.直接镜检:用柳叶刀片把整个毛囊丘疹削下,加10%KOH溶液1滴,盖上盖玻片,微微加温,压成单层细胞。不染色,镜下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带厚壁的成堆孢子或香蕉状菌丝。中央蓝色反光,其周围有一圈透亮区即为厚壁。有时可找到出芽的孢子。不染色的孢子很容易和脂肪滴混淆,脂肪滴是蓝色均质反光,没有厚壁。

2.染色法:在盖玻片周边放乳酸酚苯胺蓝染色液1滴,让其渗进片内。镜下见糠秕马拉色菌的厚壁透亮,胞质周围染成较深的蓝色,呈圈状。中央较淡,有时可找到芽生孢子。脂肪滴不染色,不易混淆,直接镜检阳性率达60%。染色法阳性率达98%

3.培养:糠秕马拉色菌具嗜脂性,在含油的培养基中可培养出来。

四、容易误诊的疾病

该疾病需要与寻常痤疮、细菌性毛囊炎、皮肤念珠菌病、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毛囊虫性毛囊炎鉴别。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临床表现与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相似,好发于男性青壮年。脂溢部位有毛囊性丘疹、脓疱性瘙痒,但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最高可达40%以上,毛囊内的脓液含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上皮细胞,皮质类固醇内服或外用有效。

五、治疗原则

1.2%酮康唑洗剂或酮康唑霜局部使用。

2.损害广泛或严重者,可口服酮康唑片0.2g,1次/d,连服2周,伊曲康唑0.2g,1次/d,连服2周;或氟康唑0.1g,1次/d,连服2周。

3.去除诱发因素,保持皮肤清洁,健康和干燥,尽可能避免局部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等。

六、预后与预防

1.预后:病程慢性。

2.预防:平时注意个人卫生,用过的内衣,床单,毛巾要烫煮消毒,否则易引起复发。本病易误诊为痤疮或细菌性毛囊炎,病后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切不可乱用药物治疗。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疖肿病 下一疾病:老年性角化病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