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淋菌性结膜炎也称淋病眼或淋菌性脓漏眼,是一种极为剧烈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该疾病的特点为高度眼睑、结膜充血水肿及大量脓性分泌物,如治疗不及时,将短时间内发生角膜溃疡及穿孔,导致失明的严重后果。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性病被控制,此病在我国已极为罕见。但是,近年来,淋菌性生殖泌尿系感染在我国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该疾病的病因: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多因出生时为母体阴道炎性分泌物或其他被淋菌污染的用品所感染。成人性淋菌性结膜炎病菌多因自身或他人的尿道分泌物所感染,偶由经血行感染者即所谓内因性淋菌性结膜炎,常双眼发育,良性经过,可伴体温升高。常由Neisser淋球菌感染所致,本菌为G-(Gram染色阴性)双球菌。熟悉和掌握该疾病的基本防治原则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
⑴成人性淋菌性结膜炎:①有淋菌性尿道炎或有接触淋病患者污染物的病史。潜伏期10小时至3日不等,起病急骤,双眼或单眼发病,病情急剧发展。眼睑高度红肿,疼痛,睑结膜高度充血,伴小出血点及假膜形成,球结膜高度水肿,可遮盖角膜周边部,甚至于突出于睑裂之外,有耳前淋巴结肿痛。②病初分泌物为血性或浆液性,结膜刮片可见上皮细胞内有大量淋球菌。3—5日后眼睑肿胀减轻,而代之以大量的脓性分泌物不断由结膜囊排出如泉涌,此为脓漏期,分泌物中有大量淋球菌。③2—3周后,脓性分泌物减少但仍含淋菌,有传染性。结膜水肿消退,睑结膜高度肥厚,乳头肥大,表面粗糙,可持续数月之久。炎症全部消退以后,睑结膜上遗留瘢痕。④角膜并发症甚为常见。初为角膜上皮点状着染,角膜周边实质浅层部分或全环形浸润,浸润与角膜缘间有窄的透亮区相隔,伴轻度前房反应。轻者数日后角膜浸润消退遗留薄翳,重者前房大量积脓,角膜形成溃疡,很快穿孔。
⑵新生儿性淋菌性结膜炎: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潜伏期在2~5日内者,多为母亲产道感染,生后7日后发病者多为产后感染。表现为双眼剧烈的结膜炎,病初眼球结膜水肿、充血,分泌物水样、血清样、血性,数小时后转为脓漏期。角膜合并症发生较迟而轻,但多在角膜中央,严重影响视力。
2.并发症:如果病性继续加重,则有角膜边缘黄色浸润,迅速发展为角膜边缘溃疡甚或穿孔,最终因全眼球炎和角膜白斑而失明。
三、医技检查
1.体格检查:重点注意结膜囊有无大量脓性分泌物。
2.辅助检查:结膜刮片和分泌物涂片行Gram和Giemsa染色检查、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和血培养。
四、诊断依据
1.多有接触感染,潜伏期短。常仅数小时至2—3天。
2.症状猛烈,眼睑高度红肿,发热、疼痛、不能睁开。分泌物多,为黄色脓液,不断溢出,故又称脓漏眼。
3.睑结膜水肿、充血明显、有小的出血点及伪膜。球结膜水肿呈堤状环绕角膜。
4.耳前淋巴结肿胀,压痛。
5.常合并角膜感染,引起溃疡、穿孔,甚至眼球萎缩。
6.对可疑病例,结膜刮片或分泌物涂片检查,上皮细胞内外可发现淋球菌。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临床上主要应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相鉴别。
六、治疗原则
1.疾病治疗:①冲洗结膜囊内积聚的分泌物。②局部应用敏感抗生素滴眼液及抗生素眼膏。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③合并角膜溃疡时按角膜溃疡治疗。④巩膜移植。
2.药物治疗:①次治疗者应用青霉素及其他类型抗生素滴眼液交替滴眼,同时肌注或静滴青霉素,成人可口服诺氟沙星。②对用药后病情未能控制者更换其他抗生素滴眼液,必要时根据药敏选择有效的抗生素。③选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液、1:1000新洁而灭液、1:10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结膜囊,每日2~3次,直至分泌物消失为止。
七、预后与预防
1.预后:急性期及时正确治疗可完全治愈。无合并症淋病经单次大剂量药物治疗,治愈率达95%;治疗不彻底,可产生合并症
2.预防:①宣传性传播疾病知识,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严禁嫖娼卖淫。②使用安全套,可降低淋球菌感染发病率。③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减少感染的危险。可在性交前后各服用诺氟沙星或阿莫西林,可有效的预防性病的感染。④性伴同时治疗。⑤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与隔离,不与家人、小孩尤其女孩同床、同浴。⑥执行新生儿硝酸银溶液或其他抗生素液滴眼的制度,防止发生淋菌性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