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动脉损伤一般发生在股动脉。股动脉起自髂外动脉,于腹股沟中点下方开始至下方内收肌裂孔处延至腘动脉;在这过程中股深动脉主干又分出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内侧动脉和穿动脉。除战时穿通伤外平时多因股骨干骨折时锐刺刺伤或其他锐器引起。以股(浅)动脉多见。亦可引起股动脉与股静脉同时受损而引起动静脉瘘;刺伤引起股动脉管壁部分破裂于后期有可能形成假性动脉瘤或是继发性血栓形成。股动脉受阻后侧支循环主要依靠股深动脉所形成的动脉网;因此在此段或其上方受损则所引起的肢体坏死率可高达80%。
1.病因:股骨髁上骨折的刺伤,强大暴力致膝关节脱位,髁部粉碎性骨折及锐器刺伤均可致伤。
2.发病机制:股动脉起自髂外动脉于腹股沟中点下方开始,至下方内收肌裂孔处延至腘动脉;在这过程中股深动脉主干又分出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内侧动脉和穿动脉,除战时穿通伤外,平时多因股骨干骨折时锐刺刺伤或其他锐器引起,以股(浅)动脉多见,亦可引起股动脉与股静脉同时受损而引起动静脉瘘,刺伤引起股动脉管壁部分破裂于后期有可能形成假性动脉瘤或是继发性。
二、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
⑴开放性创伤:无论何段股动脉出血均可因搏动性出血而立即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尤以血管不全断裂者严重;此种情况除战伤外主要见于交通事故。
⑵闭合性动脉裂伤:如管壁断裂或部分断裂,则大腿迅速出现进行性肿胀且可见与脉搏相一致的搏动(后期则无),同时出现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及其他肢体症状,其失血量大多在1000~1500ml以上,因此亦多伴有休克征。
⑶股动脉壁挫伤或内膜撕裂伤:此种类型临床上多见,管壁也可能被刺破而迅速闭合(裂口大多较小且与血管走行相平行),除骨折症状外,早期血管受损症状多不明显,但于后期则出现假性动脉瘤,由于受损动脉多处于痉挛状态下肢表现缺血症状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2.并发症:可并发血栓形成、感染、伤后水肿、假性动脉瘤、外伤性动静脉瘘等。另外,注意小腿肌间隔综合征的发生,一旦发生及时诊断,及时处理。
三、医技检查
个别诊断困难者可选择性地采用血管造影术
四、容易误诊的疾病
在复合伤或钝性伤时,由于合并伤的症状遮掩或没有明确伤口和显性失血,可能漏诊血管损伤。一般在下列情况下应警惕血管损伤的可能:①喷射状或搏动性和反复出血者。②巨大或进行性增大的血肿,尤其是搏动性血肿。③不明原因的休克。④钝性损伤后,有损伤部位远端的血供障碍表现。⑤临近血管行经的骨折和大关节损伤,同时存在远端肢体血供障碍者。⑥坠落伤或车祸等减速伤患者要考虑到主动脉或内脏动脉损伤的可能。
五、治疗原则
1.诊断明确者立即进行腘动脉修复重建术,包括经造影后证实之病例均应按急诊处理,争取将肢体缺血时间压缩至最低限度。
2.可疑动脉损伤者及早行手术探查,尤其是对骨折需手术治疗者,更应争取时间,在优先处理腘动脉探查及修复的前提下进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术。
3.消除致伤因素主要指邻近腘动脉走行部位的骨关节损伤,必须力争良好的复位及稳固而有效的内固定,这不仅是对已引起腘动脉损伤治疗上的要求,而且也是预防再次损伤的首要条件。
4.伴有腘静脉损伤者应同时予以修复,以防因外周阻力增加而继发肌间隔高压症候群。
5.重视小腿肌间隔症候群的预防及治疗从某种角度来看,小腿肌间隔症候群与腘动脉受累可互为因果,并易构成恶性循环。因此必须将其消除,以防加剧病情。
六、预后与预防
1.预后:腘动脉损伤的诊断愈快愈好,因诊断的早晚与其预后关系十分密切。血管吻合后血运再通,一般预后良好。
2.预防:①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骨折复位不稳定时,应禁止患者膝关节过伸,以防损伤腘动脉和胫神经。②膝关节屈位固定时,腘窝部应衬垫适宜的海绵或棉垫,预防刺激压迫血管、神经。③功能锻炼。推拿、按摩髌骨时,手法应适当,不可粗暴,以免增加痛苦和造成新的损伤。④如发现胫前、胫后动脉搏动减弱,足踝感觉、运动障碍时,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