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股骨颈骨折(fractures of femoral neck)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绝大多数患者其骨折线均在髋关节囊内,故又称为股骨颈囊内骨折,它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其发病率亦有增加趋势。
股骨颈骨折分为直接外力损伤和间接外力损伤,老年人多由于骨质疏松,骨小梁变得极为脆弱,同时老年人的自愈能力比较差,反应迟缓,因而当遭受轻微外力时即可发生骨折,大多为生活性损伤,如平地滑倒或绊倒,由床上或坐椅上跌下致伤等。青壮年人一般不存在骨质疏松,股骨近端骨结构十分坚硬,需要较大的暴力才能发生股骨颈骨折,如交通损伤或高处坠落伤等。此外疲劳骨折、病理性骨折也是病因之一。
股骨颈骨折按骨折部位可以分为头下型、头颈型、经颈型和基底型。根据骨折线与股骨干垂直线所成的角度(Linton角)分型,则小于30°为Ⅰ型,介于30°与50°之间为Ⅱ型,大于50°为Ⅲ型。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则Ⅰ型为不全骨折;Ⅱ型为完全骨折,但无移位;Ⅲ型为完全骨折,部分移位;Ⅳ型为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老年人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及行走,活动受限。
2.体征:①畸形:患侧下肢呈现屈曲短缩、内收外旋畸形。②肿胀:股骨颈骨折多为囊内骨折,故骨折后局部肿胀不明显。③疼痛:活动患侧髋关节时疼痛明显,腹股沟中点有压痛,患侧足跟或大粗隆叩击痛阳性。④功能障碍:移位骨折病人伤后不能坐起或站立,髋关节和下肢活动受限,但一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在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要特别注意。⑤患侧大粗隆升高:大粗隆位于髂—坐骨结节连线(Nelaton线)之上;大粗隆与髂前上棘的水平距离(Bryant三角的底边)缩短。
3. 并发症:①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多有全身多个系统疾病,伤后长期卧床易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②解剖结构所导致的剪应力作用,影响骨折及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和内固定效果,骨折不愈合发生率较高。③股骨头血供的解剖特点及骨折后股骨头血供阻断,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概率较高。
三、医技检查
1.X线检查:髋关节正、侧位多可以清楚显示骨折及骨折类型,是骨折首选检查,如当时未能显示骨折,而临床仍有怀疑者,可嘱患者卧床休息,两周后复查X线片,此时由于骨折局部的吸收,骨折线多可清晰可见。
2.CT或MRI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比较轻微的线状骨折或无明显移位的骨折,较X线检查更灵敏,但费用较高。
四、诊断依据
1.多见于老年人。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起,患肢不敢活动。
2.查体患肢有内收外旋及屈曲短缩畸形,足跟或大粗隆有叩击痛,患侧大粗隆上移(Nelaton线及Bryant三角测量证实)。
3.X线或CT检查显示骨折,必要时2周后复查正、侧位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表现股骨颈骨折类似,但发病年龄较后者平均高5~10岁左右,由于是髋关节囊外骨折,患肢外旋角度可达90°,髋部肿胀明显,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X线检查可以明确明确诊断。
2.髋关节后脱位:通常是暴力损伤,最常见于汽车高速行驶时突然刹车,由于惯性使坐位乘客膝部受到外力撞击后脱位,伤后患肢呈现屈曲短缩、内收内旋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常于臀部触及隆起的股骨头,髋关节活动丧失,X向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六、治疗原则
1.无移位骨折的治疗:对于无移位如GardenⅠ型、GardenⅡ型骨折和外展嵌插型骨折,可给予卧床休息,患肢置于轻度外展位并辅以牵引治疗。但临床上常遇到转变成错位骨折,而且长期卧床易发生致命并发症,故近来多主张采取内固定,以利病人早期活动。
2.移位骨折的治疗:股骨颈骨折中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移位,除年龄较大全身情况差,合并有心、肺、肝、肾等功能障碍而不能耐受手术者以外,均应手术给予复位和内固定。①复位方法包括手法复位、牵引复位和切开复位;②内固定术包括三刃钉内固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滑动式螺钉-接骨板(Richard钉)内固定和多钉内固定等等。
3.骨折不愈合的治疗:包括各种接骨术和植骨术。
4.人工关节置换术:适应证:①高龄(65~70岁以上)患者;②全身情况较差估计难以耐受两次手术者;③股骨头、颈粉碎骨折;④股骨颈骨折复位失败者;⑤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3个月以上者,股骨头坏死或合并髋关节骨关节炎者;⑥股骨颈骨折的病人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者,如偏瘫、帕金森病或精神病患者,病人不能长期卧床,以早期起床为宜。具体手术方式包括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适应证又有所不同。
七、预后
股骨颈骨折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发生主要和年龄、骨折移位程度和类型、手术时间、复位质量、内固定方法、开始负重的时间等因素有关,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树清 胥少汀.髋部损伤.见: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58-677.
[2] 王沛.下肢骨折及关节损伤.见:陈孝平,主编.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82-986.
[3] 蔡汝宾.髋部损伤.见:王亦璁,主编.骨与关节损伤.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9-865.
[4] 孙传兴,主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好转标准.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81.
(贾伟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