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open-angle glaucoma)又称为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等,其主要特征如下:①两眼中至少有一只眼的眼压持续大于等于21mmHg;②房角开放,外观正常,没有与眼压升高相关的病因性眼部或全身其他异常;③存在典型青光眼性视神经乳头和视野损害。
此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不明,病程进展缓慢,多无明显症状,不易早期发现,危险性较大。
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心血管疾病和血液流变学异常者、近视眼患者、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是此型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二、临床表现
1.症状: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常感视物模糊、眼胀、头痛等;眼压波动较大或眼压高时也可出现眼胀、虹视、鼻根酸痛、雾视;晚期视野缩小可行动不便,夜盲。
2.体征:前房深度正常,虹膜平坦,房角开放,眼压高时可角膜水肿。眼压不稳定,波动幅度大,一般清晨和上午较高,到下午逐渐下降,至半夜最低。冬天较夏天要高些。也有的下午较高而上午较低。眼压多在中等水平,很少超过60mmHg的。
三、医技检查
1.房角:房角开放,房角形态不随眼压波动而变化,可见到梳状韧带、小梁网色素增多。
2.视野:早期多出现旁中心暗点,以固视点周围10度以内范围鼻上方最多见。还可见到鼻侧阶梯,随病程进展可出现弓形暗点。中心视野出现暗点或稍后,周边视野可出现缩小,常在鼻上方开始,然后是鼻下方,最后是颞侧,最终可仅剩管状视野。
四、诊断依据
1.多见于40岁以上病人,男多于女,有青光眼家族史,病情发展缓慢,症状多不明显,偶觉头痛、眼胀、视力疲劳,经休息后即消失,中心视力可维持相当时间。为双侧性。
2.眼压:初期眼压波动范围较大,仅在每日的某些时候轻度升高,所以单独测量l次时可能正常,如果24h眼压曲线相差>1.06kPa(8mmHg)即为阳性。
3.检眼镜检查:早期视乳头改变不明显,以后杯盘比的竖径>0.6,两眼相差超过0.2,视乳头出现杯状凹陷,血管呈屈膝状,有时可见动脉搏动,视乳头周边有青光眼晕。晚期青光眼凹陷加重,视乳头萎缩。
4.视野检查:早期有旁中心暗点,以后发展成弓形暗点及鼻侧阶梯;至中期,周边视野呈向心性缩小;最后发展成管状视野,终至失明。
5.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应灵敏,前房角镜检查多为宽角。以后瞳孔
出现轻度或中度散大,对光反应迟钝。
6.房水流畅系数一般<0.13。
7.暗适应呈进行性减低。
8.激发试验:①饮水试验:饮水前后眼压相差≥1.06kPa(8mmHg)为阳性。②妥拉苏林试验:注射前后眼压相差≥1.20kPa(9mmHg)为阳性。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高眼压症:眼压超过正常水平,长期随访并不出现视神经和视野损害,眼压通常在21~30mmHg之间。
2.生理性大杯:双眼对称、杯凹均匀扩大,盘沿宽窄一致,没有视乳头出血、没有杯凹切迹、没有神经纤维层缺损的改变。眼压和视野无异常。
六、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①β受体阻滞剂:0.5%噻吗洛尔、贝特舒、美开朗、贝他根等,每日1~2次,有较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心衰、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较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严重阻塞性呼吸道疾病者,避免使用;②β受体激动剂:1%肾上腺素,每日2~3次;③拟胆碱药物:毛果芸香碱最常用,每日3~4次;④碳酸酐酶抑制剂:派立明眼水,每日2~3次。乙酰唑胺,每次125~250mg口服,每日1~3次,磺胺过敏者禁用;⑤前列腺素衍生物:是目前最有效的眼局部降眼压药,常用的有适利达眼水、苏为坦眼水,每晚1次;⑥高渗脱水剂: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2.激光治疗:眼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不理想时,可试行氩激光小梁成形术,可有效降低眼压30%,但维持时间长短不一。
3.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是小梁切除术。
七、预后
此型青光眼预后与视神经损伤程度、眼压高低、视乳头易损性、患者对治疗的配合性以及治疗是否恰当等有关。早期发现尽快将眼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可延缓和减轻视神经损伤及视野缺损的发生,故应加强青光眼的早期筛查工作,普及青光眼知识。但是有些病例经过治疗后眼压明显下降,而视野缺损仍继续进展。患者应理解治疗后眼压虽下降,但仍需终身定期随诊。
参考文献:
[1] 李美玉.原发性青光眼.见: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0-448.
[2] 孙兴怀.开角型青光眼.见:葛坚,主编.眼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8-153.
[3] 孙传兴,主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好转标准.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