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肥厚性鼻炎(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多由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因此在症状和体征上所见常有共同之处,但在程度上比单纯性为重。该疾病的病因:
一般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黏膜上皮纤毛脱落,变为复层立方上皮,黏膜下层由水肿继而发生纤维组织增生而使黏膜肥厚,久之,可呈桑椹状或息肉样变,骨膜及骨组织增生,鼻甲骨骨质也可呈肥大改变。
二、临床表现
1.鼻塞较重,多为持续性、常张口呼吸,嗅觉多减退。
2.鼻涕稠厚,多呈黏液性或黏脓性。由于鼻涕后流,刺激咽喉致有咳嗽。多痰。
3.当肥大的中鼻甲压迫鼻中隔时,可引起三叉神经眼支所分出的筛前神经受压或炎症,出现不定期发作性额部疼痛,并向鼻梁和眼眶放射,称筛前神经痛,又称筛前神经综合征。
4.并发症:鼻黏膜肿胀必然使鼻窦开口引流不畅所以常常并发鼻窦炎症,这种病人常有头胀、头痛、精神委靡、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尤其肥大的中鼻甲压迫鼻中隔时会出现三叉神经痛。
三、医技检查
1.下鼻甲明显肥大,或下鼻甲与中鼻甲均肥大,常致鼻腔堵塞。鼻腔底部或下鼻道有黏液性或黏脓性分泌物。
2.黏膜肿胀,呈粉红色或紫红色,表面不平,或呈结节状或桑椹状,尤以下鼻甲前端及其游离缘为明显。探针轻压凹陷不明显,触之有硬实感。
3.局部用血管收缩剂后黏膜收缩不明显。
四、诊断依据
1.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黏膜、骨膜增生肥厚。
2.鼻塞多为双侧持续性,有较重的闭塞性鼻音。分泌物黏稠,嗅觉减退。
3.可影响咽鼓管通气,鼓膜内陷,引起耳鸣和听力减退。亦可引起咽喉部炎症,或有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4.黏膜呈淡红色或暗红色,黏膜及鼻甲骨肥大,表面呈结节状或桑椹状肥厚,鼻甲黏膜用麻黄素液不易收缩,探针触压不易压出凹陷,用力压出凹陷后难立即恢复。
5.后鼻镜检查可有下鼻甲后端肥大。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鼻炎,两者病因基本相同,临床症状十分相似,通常后者系由前者发展演变而来。因此,在临床上,患者病期可能表现为前者,也可能表现为后者,或处于两者之间的过渡时期,给临床鉴别诊断带来困惑。现将两者鉴别要点归纳如下:
1.病变特点:慢性单纯性鼻炎是以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为特点的可逆性黏膜慢性炎症。慢性肥厚性鼻炎则是以鼻黏膜、黏膜下,甚至鼻甲骨质增生肥厚为特征的不可逆性病变。
2.临床症状特点:慢性单纯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鼻涕增多,主要为黏液性。而慢性肥厚性鼻炎则鼻塞程度较前者为重,呈持续性,并有较明显的闭塞性鼻音及程度不同的嗅觉减退;鼻涕虽不太多,可呈黏液或黏脓性,但不易擤出。两者临床症状并不绝对如上所述,有时可介于两者之间,或兼而有之。如单纯型有时也可出现持续性鼻塞,继发感染时,可有黏脓性分泌物出现等。
3.鼻腔检查所呈现的特点:慢性单纯性鼻炎,鼻黏膜呈暗红色,黏膜表面光滑、湿润、肿胀,以棉签或探针触压鼻甲组织时,感觉柔软而有弹性,触压时局部凹陷,停止触压时,则凹陷部位立即复原;与此相反,触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鼻甲组织时,则呈硬实感,不易出现凹陷,或出现凹陷后不易恢复原状;鼻黏膜和鼻甲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堪状,色泽为淡红、紫红或苍白。
4.对血管收缩剂的反应:前者由于病变仅仅是由于血管扩张、黏膜炎性肿胀而无增生性变化,因而对收缩剂反应良好,一经使用,黏膜肿胀很快减轻,症状有所改善;而后者因有组织增生肥厚性改变,对血管收缩剂反应不佳,症状改善程度亦差。
六、治疗原则
1.血管收缩剂滴鼻液的应用,限于轻型病例。
2.下鼻甲黏膜下硬化剂注射,其作用机理为硬化剂注射后,可使局部发生化学性炎性反应,产生疤痕组织,缩小鼻甲体积,改善通气。
3.下鼻甲黏膜下电凝固肥厚的黏膜组织,使产生疤痕收缩。
4.冷冻手术,是将特制的冷冻头置于下鼻甲表面做冷冻,每次1~2分钟,使病变黏膜坏死脱落而再生黏膜。
5.手术疗法,一般治疗无效,或黏膜显著肥厚,或肥厚部分位于下鼻甲后端或下缘,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切除不宜过多,原则上不超过下鼻甲的1/3,以免影响鼻黏膜功能或继发萎缩性鼻炎。骨性肥大者,宜行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既可改善鼻腔的通气引流,又无损于鼻黏膜的生理功能。
6.对全身慢性疾病或邻近病灶如鼻中隔偏曲或鼻窦炎等,亦给予适当治疗。
7.治愈标准:鼻阻消失,鼻甲明显缩小。
8.好转标准:自觉症状显著改善,鼻甲缩小。
七、预防
1.积极治疗急性鼻炎。
2.注意环境卫生。嗜烟酒者自然也应戒除。
3.积极防治全身有关疾病。先看鼻腔,有没有鼻中隔偏曲,再看咽部有无扁桃体炎之类;其他如有面色无华须查有无贫血;食欲较差则检查肝脏;心悸则检查心脏;午后低热须查有无结核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