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阿米巴病
疾病名称:阿米巴病
其他名称:
疾病编码:ICD-9:006.903 ICD-10:A06.901
所属部位:腹部,
所属科室:传染科,儿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13-05-30

    一、概述

    阿米巴病(amoebiasis)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所引起的疾病。而肠阿米巴病是溶组织阿米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无症状排包囊者、慢性或恢复期患者。感染者多数外于无症状病原携带状态。部分患者由于阿米巴滋养体浸入肠壁组织,至肠道分泌增加,小脓肿形成、破溃后形成溃疡等而引起腹泻、黏液血便等症状,称阿米巴痢疾(amebic dysentery),本病易于复发变成慢性。病变主要位于盲肠,其次为结肠、直肠,常发生肝、肺及胸膜等肠外并发症,肠外侵犯以肝脏为多。

    1.流行特征:病分布很广,我国各地均有,感染率因地区而不同。小儿随年龄渐长而感染率渐增,发病高峰在10~14岁,可高达12.2%,但新生儿也有患先天性感染者。带囊者和慢性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2.病因:①病原体:是溶组织阿米巴,可分滋养体和包囊两期。②滋养体:直径为20~40μm,形态不规则,其细胞浆分内外层,外浆层透明;内浆层呈颗粒状,有细胞核和吞食的红细胞。由外浆层伸出伪足,内浆随即涌进,而使足体向前,新鲜状态下活动甚剧。可于病人稀便及肠组织中查见。③包囊期:如果滋养体不能侵入肠组织,则在肠腔内形成包囊,由粪便排出,大小约3.5~20μm,含有1~4个核,核的构造同滋养体。包囊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一般温度中能生存2~4周。生活史:寄生在人体结肠腔内,不须转换宿主。成熟的四核包囊具有感染性,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水进入人的消化道,不受胃液影响,直至小肠下段由于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囊壁变薄,虫体开始活动而脱囊变成一个含有四核的小阿米巴。继续分裂繁殖,侵犯组织形成包囊排出。随被污染的饮食重新进入新宿主,继续其人体内发育。因此其生活史基本形式是包囊→小滋养体→包囊。

    3.发病机制:一般情况下,溶组织阿米巴在肠腔中呈共栖状态,90%是结肠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带虫者,并不侵犯肠壁组织,当宿主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减退,有继发肠道细菌感染或存在其他增强虫体致病力因素时,溶组织内阿米巴则显示明显的侵袭性,导致临床发病。原虫侵入部位主要在大肠,有时可侵犯回肠,而以粪便停留较久的回盲部、升结肠、乙状结肠与直肠为多。病变轻者在黏膜有充血、水肿,或浅溃疡。重者可见多数底大、口小如烧瓶样的溃疡。在溃疡内容易找到阿米巴原虫。溃疡之间的黏膜多正常。病变部位易有血栓形成、瘀点性出血以及坏死,乃由于小血管的破坏,故排出物中含红细胞或可引起大量肠出血。严重病变可穿破浆膜层,而引起肠穿孔及腹膜炎。慢性期其特点为肠黏膜上皮增生,溃疡底出现肉芽组织,周围有纤维增生,使肠壁增厚、狭窄。结缔组织反应过强易发生粘连,或形成阿米巴瘤。如原虫进入门静脉至肝脏可引起肝炎或肝脓肿。当肝脓肿破裂时可导致脓胸,膈下脓肿或其他并发症。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出现多种多样的症状,取决于阿米巴原虫所侵犯的组织和器官。

    ⑴肠道内症状:肠道是最常见的初发病变部位,原虫侵入大肠后引起以痢疾为主的症状。潜伏期一周至数月不等。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只有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一般发病轻缓,先诉腹痛,继而排便,表面带有少量黏液及血液,典型者如猪肝酱样,里急后重不显著,每天大便5~6次。如病变以回盲部为主,则可便秘,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病程迁延较久。偶有急性者,发热、便带血,甚似细菌性痢疾,每天便数10次以上,体温高达39℃左右,下腹部有压痛,数天后急性症状渐缓和,10~20天后自行痊愈,亦有发展成慢性病变,随时可转成急性发作,迁延多年致结肠壁增厚。

    ⑵肠道外症状:迁徙性感染可遍及全身各个部位。新生儿往往表现为脓毒血型,在许多内脏中形成多发小脓肿。

    2.并发症

    ⑴肝脓肿及肝炎:出现弛张型高热,肝脏肿大,以右叶为多,右上腹压痛,白细胞增高。胸部透视可见右膈肌运动受限,甚至发生胸膜炎。从压痛最明显处穿刺能抽出牛奶咖啡样脓液,并能从脓汁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脓肿破入胸腔可致脓胸、肺脓肿、右支气管肝瘘,亦可形成膈下脓肿及腹膜炎,病变蔓延到阑尾可致阑尾炎,症状与细菌性阑尾炎相似。

    ⑵肺脓肿及脑脓肿:偶见于血行播散的病儿,多在病程的终末期或见于幼婴自母亲传染者,病程迅速恶化。因此凡有家庭接触史的幼婴、新生儿,应及早检查粪便,以免延误诊断失去早期治疗机会,引起严重后果。

    ⑶腹膜炎:阿米巴性腹膜炎比较少见,其症状往往为阿米巴痢疾或阿米巴肝脓肿所掩盖,常易漏诊。必要时做诊断性腹腔穿刺,取得咖啡色黏稠脓液,可检出阿米巴原虫。

    三、诊断依据

    (一)阿米巴痢疾

    1.流行病学:秋季发病较多,多为散发。患者常有不洁饮食习惯,或与慢性患者密切接触史。
 
    2.临床特点:病多缓起,病程较长,且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⑴急性阿米巴痢疾:①典型:全身症状较轻,不发热或低热,腹泻每日多在10次以内,粪便量中等,常带有黏液与血,典型者呈绛色果酱样外观,并有恶臭。有右下腹压痛。无里急后重或较轻。②轻型:仅有轻度腹痛与稀便。③暴发型:急起发热,毒血症明显。便次达每日20次以上,多为血水样或肉汁样,有里急后重及明显的腹部压痛,易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

⑵慢性阿米巴痢疾:痢疾症状时发时愈,时轻时重,或腹痛、腹胀、交替出现的便秘与腹泻,持续数月或数年。久病有营养不良及贫血等。
 
    3.医技检查
 
    ⑴粪便镜检:可见成串聚集的红细胞与少数白细胞。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者可确诊。慢性期查到溶组织阿米巴包囊有助于诊断。如有条件,可做阿米巴培养。
 
    ⑵血清学检查:如有条件,可做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间接免疫荧光、ELISA等),阿米巴痢疾可达80%~95%。
 
    ⑶肠镜检查:在正常黏膜上有散在的钮孔样溃疡,刮取其内容物检查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阳性率较高。慢性患者除溃疡外,尚可见黏膜增厚与息肉形成。
 
    (二)阿米巴性肝脓肿
 
    1.常有阿米巴痢疾或慢性腹泻史。
 
    2.临床特点:不规则的长期发热,伴有恶寒、大汗,右上腹或右下胸疼痛,局部可有饱满及压痛。肝脏肿大,且有压痛。
 
    3.医技检查
 
    ⑴血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但病期长者白细胞正常甚至减低,伴中度贫血。
 
    ⑵病原检查:肝脓肿穿刺液呈红棕色(有继发感染时脓液呈黄白色),涂片检查,近半数可检得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粪便检查如能发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有重要参考意义。
 
    ⑶血清学检查:如有条件,可做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间接免疫荧光、ELISA等),肝脓肿阳性率可达90%~100%。


    ⑷)特殊检查:①胸部透视:病侧膈肌升高.运动度受限。膈肌局部隆起者尤具诊断意义。②肝脏超声探查:肝脏肿大,脓肿区出现液性暗区。③肝脏放射性核素扫描:可见局限性放射性缺损或密度减低。④肝脓肿穿刺:典型者为红棕色脓液。⑤诊断性治疗:用抗阿米巴药物(如甲硝唑等),疗效显著。
   
    四、容易误诊的疾病

    1.细菌性痢疾:起病急,全身症状重,大便次数多、量少、脓多、血少,里急后重明显,便培养可得痢疾杆菌。

    2.其他:疾病肠外阿米巴病小儿较少见,因此易漏诊。肝阿米巴病应与胆道蛔虫症、胆囊炎、细菌性肝脓肿及膈下脓肿等鉴别。

    五、治疗原则

    1.阿米巴痢疾的治疗

    ⑴急性期病例:原则上采用作用于肠道和肠壁的药物,同时加用抗组织中阿米巴药物。①甲硝哒唑(灭滴灵)(metronidazol,flagyly):为首选药,儿童剂量为每天35~50mg/kg,每天最大量为2250mg,分3次口服,连服5~7天为一疗程。大剂量可致畸、致癌变等。②重型阿米巴痢疾,不能服药者,可用吐根碱,以迅速控制急性发作,同时并用抗生素,以抑制肠道内细菌。吐根碱剂量为:2~5岁每次5~20mg,5~10岁30~45mg,每天1次,常做深层皮下注射。也可按1mg/kg计算,分1~2次注射,若无不良反应可继用8~10天。年幼或兼患其他重病者,或并发营养不良,贫血者,开始量宜小,以后逐渐加大。每次用药前测血压和脉搏。经吐根碱治疗急性症状消失后,可口服喹碘仿或其他碘剂,以肃清感染。③中药鸦胆子:总量为每公斤体重鸦胆子仁三枚,分6~10天服完,每天剂量分3次,在饭后吞服。对急慢性阿米巴痢疾都有效。药源广,价廉,副作用小。在治疗期间同时能驱寄生在肠道的圆虫和绦虫。④巴龙霉素:剂量每日2.5万~5万单位/kg,分3~4次服,以5~10天为一疗程,需2~3疗程,可与吐根碱同时应用。通过抑制肠道细菌而影响原虫的生长繁殖,故对肠道外阿米巴均不发生作用。

    ⑵慢性期或复发病例:常用有机碘制剂。对复发病例可重复疗程,但重复疗程前须休息1周以上。①喹碘仿(Chiniofon,药特灵):可口服也可灌肠。口服剂量每次为20~25mg/kg,每天3次,连服8~10天。灌肠剂量为1~2g,溶于100~200ml生理盐水内,做保留灌肠,每天1次,连用8~10天。口服和灌肠可间日交替,共治8~10天。②氯碘喹(vioform):口服剂量每次10~20mg/kg,每天3~4次,连服10天。③双碘酒(diodoquin):口服剂量为每次10~15mg/kg,每天2~3次,连服15~20天。

    以上碘制剂对阿米巴活动型及包囊均有效,但对肠道外感染无效。对慢性病人宜同时加用抗生素以控制继发性肠道细菌感染。

    2.阿米巴肝脓肿的治疗

    ⑴甲硝哒唑(灭滴灵):为首选。剂量35~50mg/kg?d,分3次口服,10天为1个疗程。

    ⑵磷酸氯喹(chloroquinephosphate):剂量为每次10mg/kg,每天2次,连服2天,以后每天减为1次,连服2周或更久。如氯喹无效,可用吐根碱。其他肠道外阿米巴病也多用氯喹或吐根碱,剂量均如上述。

    以上两者可轮换应用,如有细菌性混合感染,可同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如有较大脓肿时,可同时在局部穿刺抽脓,加速病情的恢复,一般每3~5天穿刺1次,至脓液转稀、体温下降可停止。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3.胸、腹部阿米巴病的治疗

    从痰液或局部脓液往往不易找到原虫,因此宜及早以特效药做试验治疗。一般可用吐根碱3天,或同时兼用灭滴灵或氯喹,如3天内热度下降,症状见轻,即可给予全程治疗。

    4.阿米巴包囊携带者的治疗

选用一种作用于肠腔阿米巴药物已足够,如灭滴灵、喹碘仿、氯碘喹或双碘喹。用法见上述。


    5.并发症的治疗

    肠内外并发症均由阿米巴滋养体所造成,应选用速效、高效的药物如灭滴灵或氯喹、吐根碱,同时与一种肠腔内杀阿米巴药物联用。必须手术治疗者,应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下进行。同时给予抗生素及必要的对症处理。

    六、预防及预后

    应与其他肠道感染的预防工作共同进行,特别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适当处理粪便;②食前洗手;③水果和生吃的蔬菜要洗净;④有阿米巴包囊者必须治疗,特别是与患儿同居者更应积极治疗,以肃清病原;⑤在流行地区对群众应加强卫生宣教,消灭苍蝇和蟑螂的孳生地,加强水源的管理。

    阿米巴感染的总死亡率为2.2%,其中由于肝脓肿、肺、脑、胸腔、心包并发症者占多数。由于肠道阿米巴病而致肠穿孔或肠坏死者,仅属少数。估计每100个肠病中有1个并发肝脓肿,其病死率为10%。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下一疾病:包虫病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