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维生素B1缺乏是因缺乏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所致,临床上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维生素B1广泛存在于谷类、豆类、坚果、酵母、猪肉、肝脏中,谷类中的维生素B180%存在于外皮和胚芽中,过度碾磨可使之大量丢失。
导致维生素B1缺乏的病因:①摄入不足,母乳维生素B1含量不多,约为150μg/L,低于牛乳(400μg/L),若乳母缺乏维生素B1,可使其乳汁中的含量更低,导致婴儿发生缺乏症。谷类加工过精、或淘米时过度搓洗,或习惯吃捞饭弃去米汤,或食物中加碱烧煮以及长期偏食等均可引起缺乏。②需要增多,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阶段,发热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使维生素B1需要量增多。③吸收利用,长期消化不良、慢性腹泻可导致缺乏症。
维生素B1吸收后在肝、肾组织中转化为焦磷酸硫胺素,参与糖代谢中丙酮酸、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及磷酸戊糖旁路的酮基移换作用。缺乏维生素B1使组织中丙酮酸堆积,丙酮酸过多可抑制胆碱乙酰化酶并激活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减少,最终使神经传导受累,因此消化道蠕动变慢,分泌减少;由于糖代谢受阻使细胞能量供应受限,功能受损。
二、临床表现
1.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呕吐、消化不良,排绿色稀便。
2.神经系统症状:初期烦躁不安、夜啼;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反应淡漠、呆滞、眼睑下垂、颈肌和四肢非常柔软,致头颈后仰、手不能抓、吸吮无力、腱反射减低。婴儿常累及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失音;后期出现颅内压增高,昏迷抽搐,可致死亡。年长儿常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较突出,如感觉障碍、肌无力甚至肌肉萎缩。
3.循环系统症状:可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如心动过速或奔马律,呼吸困难伴有发绀;X射线检查显示心脏扩大;心电图示T波低平倒置、Q-T间期延长。婴儿可呈低血压。
4.水肿及浆液漏出:常有下肢水肿并逐渐向上蔓延,可伴发心包,胸腔、腹腔积液。
5.先天性脚气病:若孕母缺乏维生素B1,则新生儿可患先天性脚气病,表现为出生时全身水肿、体温低、吸吮无力、肢体柔软、反复呕吐、嗜睡、哭声无力、给予牛乳或健康人乳后症状可逐渐消失。
三、医技检查
1.血液维生素B1水平测定:全血维生素B1水平<40μg/L提示缺乏。血液中维生素B1含量较稳定,不能准确反映组织中的维生素B1水平,仅在临床症状显著时方降低,故很少实际应用。
2.尿中克肌酐硫胺素排出量测定:全日尿中维生素B1排出量是评价和诊断维生素B1缺乏的较好指标,但收集24小时尿液,实际操作困难,全日维生素B1排出量在40~100μg为正常。采用克肌酐硫胺素排出量测定,只要测定一次空腹尿中维生素B1和肌酐量的相对关系即可评价体内维生素B1的营养状态,即比较准确又不必收集24小时尿液,在临床比较实用。
3.红细胞转酮酶活性(E-TKA)测定:E-TKA测定是评价体内维生素B1营养状态的有效指标,可在维生素B1缺乏的临床症状出现前做出诊断。维生素B1部分以转酮酶的辅助形式存在于红细胞内,维生素B1缺乏会导致转酮酶活力下降,E-TKA是通过加入外源性硫胺素焦磷酸盐(TPP)来测定转酮酶的活性,以TPP效应百分率作为指标判定,结果比较准确和灵敏。
四、诊断依据
1.维生素B1缺乏史:如长期以精米细面为主食、食物加工方法不当(淘米时过多地搓洗,蒸饭时丢弃米汤等)而造成维生素B1摄入不足;或因胃肠疾病而有吸收障碍;或妊娠哺乳期妇女以及生长发育迅速的儿童及青年对维生素B1的需要增加时而未得到相应的补充。
2.临床表现
⑴早期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头痛、失眠、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
⑵多发性外围神经炎的表现: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先有感觉过敏、灼痛、然后转为感觉迟钝以至消失;肌力减退,腓肠肌、胫骨前肌、股四头肌等先后受累,造成上下楼梯困难、蹲踞时不能起立;跟腱反射及膝腱反射减弱以至消失。上肢也有相似的感觉、运动及反射异常。在严重病例,迷走神经喉反支、视神经、动眼神经、听神经也可受累,引起声音嘶哑及视力、听力障碍。
⑶心血管系统表现:心慌,气短,心动过速,下肢浮肿,肝脏郁血肿大,心脏扩大,心包、腹腔、胸腔积液等右心衰竭表现,心电图可示低电压,窦性心动过速,P-R间期缩短,Q-T间期延长,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
⑷血中丙酮酸含量超过正常范围(34~114μmol/L),有时可达227~340μmol/L。
⑸治疗试验阳性: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1治疗后,心血管系统表现在3天内迅速改善,神经系统表现也逐步消失。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多发性神经根炎(guillain-barre综合征):病因未完全明确,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在病理上是一种脱髓鞘疾病,临床表现为对称性上行性弛缓性瘫痪,最初始于下肢,然后发展到上肢和躯干。受累肌肉明显萎缩,腱反射消失。在发病初期出现感觉过敏或异常,病人感觉四肢远端刺痛、麻木,但客观检查多无明显感觉缺失。重症病人咳嗽无力,呼吸困难。可伴有颅神经麻痹。
2.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本病在欧美国家较常见。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约3周出现进行性加重呕吐,为胃内容物;消瘦,上腹部膨隆,可见胃蠕动波,右上腹可触及坚硬橄榄样肿物。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见到胃蠕动波、触及幽门肿块和喷射性呕吐等三项主要征象,诊断即可确定。
3.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心脏血管畸形,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其类型很多,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血管错位等。临床表现为出生时体重轻、早产、或有过窒息、口唇青紫、吸奶无力、呼吸急促、体重不增、发育迟缓。动辄满头大汗,经常患有感冒、咳嗽、容易疲倦,喜欢蹲下休息片刻,杵状指,这些都表示有较严重先心病的存在。
六、治疗原则
不宜长期吃精白米、面的食物,避免采用可能使维生素B1丢失的烹调方法,以保证获得足够的维生素B1。孕妇和乳母应进食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对人工喂养儿或离乳后婴儿应适当添加辅食。
明确患有维生素B1缺乏症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治疗。一股口服维生素B1片每日15~30mg,乳母每日服用维生素B160mg。重症患儿或消化道功能紊乱时可采用肌注,每次10mg,一日2次,或每日静脉注射50~100mg,需用静脉注射制剂,勿用葡萄糖液稀释,以免因血中丙酮酸增高,加重病情。有惊厥或心力衰竭时应同时对症治疗,进行抢救,尽量不用高渗葡萄糖液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者对抗维生素B1,也可加重病情。应同时补充其他B族维生素,但烟酸、叶酸不宜过多,因可阻碍维生素B1的磷酸化作用。其他营养素也应给予足量。
参考文献:
[1]王卫平.维生素B1缺乏症.见: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上册.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23-925.
[2]孙传兴,主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好转标准.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