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schizo-affective psychosis),是指一组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两种病相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的精神障碍,常有反复发作。分裂性症状为妄想、幻觉和思维障碍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情感性症状为躁狂或抑郁。本病是由Kasanin首先提出,病人同时存在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症状,可有诱发应激因素,急性起病。
二、临床表现
1.表现
⑴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病相,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这两种症状同时存在,或先后在发病中出现。
⑵病程呈间歇发作,症状缓解后不留明显缺陷。
⑶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病前个性无明显缺陷,部分病人可有分裂症、躁郁症家族史。
⑷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2.特点:可见分裂性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多次反复发作时交替出现情感性或精神分裂症症状,并可伴有意识模糊。一次发作最短半个月,最长4.5~5年。间隔1个月至4~6年不等。国外将本病分为分裂躁狂和分裂抑郁两型。
三、医技检查
1.包括可靠的病史与精神检查,病人表现有特征性的思维和知觉障碍,情感不协调、平谈以及意志活动缺乏等症状。
2.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包括社交、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3.意识清晰,智能完好,但自知力不全或丧失。
4.病程有缓慢发展,迁延不愈的趋势,活动期精神病性症状持续不短于1个月,包括前驱期症状不短于3个月。
5.无特殊阳性体征。
四、诊断依据
1.符合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分裂性症状为妄想、幻觉和思维障碍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情感性症状为躁狂或抑郁。两者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可反复发作。
2.严重程度标准,包括以下两项:
⑴社会功能显著下降。
⑵自知力不全或缺乏。
3.分裂性症状与情感性症状在整个病程中多同时存在,出现与消失的时间比较接近。但以分裂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时间,必须持续2周以上。
4.排除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神经衰弱:主要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鉴别,鉴别要点为单纯型病人无自知力,无治疗要求。
2.强迫性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强迫症状内容较荒谬离奇、多变,病人对强迫性体验的情感不鲜明,自知力不完整,求治不主动。
3.躁狂症:急起发病并表现为兴奋话多的精神分型症青春型应与躁狂症鉴别。前者多为不协调性言语运动性兴奋;后者为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4.抑郁症:接触困难、表情呆板,情感淡漠;后者是严重抑郁之情感活动。
5.反应性精神病:有精神刺激因素,病人病情围绕起病的精神刺激,情感反应鲜明,愿谈创伤后之情感体验,令人同情。
6.偏执性精神病:本症偏执型病人的妄想内容可变化不定或往往是荒谬或离奇、可自相矛盾。即可不固定,也欠系统性、多伴有幻听。而偏执性精神病人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定,很少伴有幻觉,如有短暂幻觉也与妄想联系较密切,在不涉及妄想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精神异常。
7.症状性精神病(指躯体、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常见意识障碍,症状有昼轻夜重的波动性,可有恐怖性的幻视,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8.脑器质性精神病:具有智能障碍与相应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尤应警惕近年来较多见的散发性脑炎。主要表现为亚木僵状态,部分病人神经系统体征出现比精神症状晚,脑电图呈弥散性异常,仔细观察与分析,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小便失禁等。
9.人格障碍:分裂型、分裂样、边缘型及偏执型人格障碍应与精神分裂症加以鉴别诊断。人格障碍一般没有精神症状,即使有一些也是短暂的,主要应从病人的人格发展过程去分析,且缺少病程性的临床过程,这对鉴别诊断是极为重要的。
六、治疗原则
一般认为本病预后较好。研究病程预后时分别与分裂症和躁狂症或抑郁症相比较,总的表明其预后介于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之间。
1.环境、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用锂盐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疗效,在急性期,除锂盐外,往往需合并抗精神病药物。
3.治愈标准
⑴精神症状完全消失。
⑵自知力完整。
⑶社会功能完全恢复。
4.好转标准
⑴精神症状明显减轻或残有少量精神病性症状或情感性症状,或有轻度人格改变。
⑵自知力完整。
⑶社会功能未恢复至病前水平。
七、其他
急性期主要是作好病人的安全护理。近年来精神科临床医护工作者观察到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杀或伤人最难预防。因此,无论对住院病人或门诊病人均应提高预防病人自杀与伤人的警惕性。DSM-Ⅲ-R资料统计,5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有自杀企图,10%自杀身亡。慢性期主要是作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及家庭康复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