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上颌窦癌(carcinoma of the maxillary sinus)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耳鼻咽喉各部恶性肿瘤总数的20%。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其次是移行细胞癌、基底细胞癌、腺癌等,肉瘤则较少见。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
该疾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认识,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多数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一些外来因素象热、慢性损伤、紫外线、X线及其它放射性物质都可能成为致癌因素。另外,内在因素如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遗传因素等都被发现与该疾病的发生有关。
二、临床表现
1.症状:①发生于上颌窦内壁时,出现鼻阻塞、鼻衄、一侧鼻腔分泌物增多、鼻泪管阻塞有流泪现象。②发生于上颌窦上壁时,有眼球突出、向上移位,可能引起复视。③发生于上颌窦外壁时,表现为面部及颊沟肿胀,以后皮肤破溃、肿瘤外露,眶下神经受累可发生面颊部感觉迟钝或麻木。④发生于后壁时,有张口困难。⑤发生于下壁时,牙松动、疼痛、颊沟肿胀,或牙脱落后创口不愈,肿物外突。⑥可有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可转移至耳前及咽后淋巴结。
2.并发症:若病情迁延日久,可致气虚血瘀,毒气下陷,则癌瘤破溃,流出恶性分泌物,发热恶寒,纳食无味,全身乏力,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
三、医技检查
1.对于临床表现较典型,肿瘤较局限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鉴别诊断较困难,肿物较大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密切或疑有转移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B”和“C”。
四、诊断依据
早期涕中带血或成年人发生颌下颈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症状,均须详细进行检查。如鼻腔未见肿瘤组织。仅见鼻道血迹,应想到上颌窦癌的可能。X线鼻窦拍片可了解癌肿侵犯范围及骨质破坏情况,此外,鼻腔分层照片、CT检查及上颌穿刺冲洗,沉淀物做细胞学检查,对诊断均有帮助。如见鼻腔有新生物或息肉样组织,应作活检。对确诊困难而临床疑似者,可行上颌窦探查术,如黏膜极易出血,骨质粗糙不平,均应作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诊断和鉴别早期涕中带血或成年人发生颌下颈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症状,均须详细进行检查。如鼻腔未见肿瘤组织。仅见鼻道血迹,应想到上颌窦癌的可能。
因上颌窦癌的早期诊断常常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临床医师应有高度的警惕性,应注意与牙周病、根尖病、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囊肿、牙源性上颌窦炎、鼻息内、三叉神经痛等相鉴别。
六、治疗原则
应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为原则,即于术前或术后配合放疗或化疗,如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一般性手术的预防性抗感染选用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或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药物(如红霉素、青霉素等);手术范围较大,同时植骨或同时作较复杂修复者则一般采用联合用药,常用: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药物(如青霉素)+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的药物(如庆大霉素)+作用于厌氧菌的药物(如灭滴灵);手术前后感染严重或术创大,修复方式复杂者可根据临床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化学药物治疗可于术前或术后配合应用,因其副作用较严重,应在医师指导下对血象等严密观察下应用。
1.治愈:治疗后,原发瘤及转移源已彻底切除或消失,创面已基本修复。
2.好转:治疗后,肿瘤缩小,症状减轻。
3.未愈:治疗后,肿瘤无缩小,症状无改善。
七、预防
预防在于减少外来刺激因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上颌窦癌的早期治疗是取得好的治疗效果的关键,但由于其较晚才有明显的骨质破坏,单凭临床表现有时诊断较难,所以患者一旦有上颌窦病变的症状时,应积极采用各种手段进行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行上颌窦探查手术,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