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消化系统疾病 ->食管平滑肌瘤
疾病名称:食管平滑肌瘤
其他名称:
疾病编码:ICD-9:211.003 ICD-10:
所属部位:胸部,
所属科室:消化内科,胸外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09-10-27
    一、概述
 
     食管良性肿瘤少见,约占所有食管肿瘤的0.5~0.8。因症状较轻或无症状,患者常不求医,或为临床医师所忽视。近年由于X线及其他检查技术进步,发现的病例才逐渐增多,其中90%为食管平滑肌瘤。
 
    1.病因:尚不清楚,发生于食管固有肌层,也可来自食管壁内的血管肌层和迷走的胚胎肌组织。对食管微小平滑肌瘤的研究显示约74%平滑肌瘤起源于内环行肌,18%起源于黏膜下肌层,8%起源于外纵行肌。肿瘤呈膨胀性向腔内、外生长,97%肿瘤为壁内生长,2%向纵隔生长,1%肿瘤突入食管腔,带蒂如息肉。起源于内环行肌的平滑肌瘤多沿食管长径在肌肉内生长,因黏膜和黏膜下层阻力低而向腔内突出。起源于黏膜下肌层的平滑肌瘤则更易突入腔内,甚至呈息肉状。起源于外纵行肌的平滑肌瘤可向食管外生长,有时被误认为纵隔肿物。
 
    2.发病机制:食管平滑肌瘤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以纵行肌为主,绝大部分在食管壁内,即黏膜外壁在型。个别凸入管腔内呈息肉状,有蒂与食管壁相连,有自口中呕出的报告,这类病人也可能在呕出时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食管平滑肌瘤发病部位国外文献报告以食管下段多见,中段次之,上段少见。国内报告以食管中段多见,下段次之,上段少见。肿瘤数目绝大多数为单发,少数为多发,多发的数目不定,二至十几个不等。由于病程长短不同,大小差别很大,有人报告最大直径28cm,最小直径1cm,但85%肿瘤直径<4cm。重量最小0.25g,文献报告最重者达5000g。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发病年龄多见于20~60岁,男性多于女性2~3倍。在婴幼儿中未见有报道,但任何年龄均可累及。由于大部分食管平滑肌瘤瘤体积较小,生长缓慢,约半数以上的病人无任何临床症状,多因其他原因做胸部X线检查或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时发现有食管平滑肌瘤。如果病人有症状,其持续时间都比较长。病人若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咽下困难,与食管癌不同的是进展缓慢或间歇发生,程度较轻。一般平滑肌瘤造成的食管梗阻并不严重,约1/3病人主要是在胸骨后或上腹部有疼痛或有胀满感,大多数患者已有多年的病史。另有1/3病人有反酸、嗳气、食欲不振及其他非特异性消化道功能紊乱。少数病例的肿瘤可增大,甚至压迫气道而发生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声音嘶哑、胸骨后疼痛等。全身症状少,营养状况无影响。症状一般与肿瘤大小、部位及外形有一定关系。但是也有报告肿瘤已有6cm甚至15cm长的病例,并无症状;反之,1.5cm长的肿瘤却有吞咽困难。

    ⑴1.吞咽困难: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展缓慢,呈间歇性,多不严重,完全有别于食管恶性肿瘤引起的进行性吞咽困难。病人从无吞咽困难至出现吞咽困难的间隔时间一般都很长。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与肿瘤大小和部位无必然联系,主要取决于肿瘤环绕食管腔的程度。

    ⑵疼痛或不适: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胸骨后、剑突下或上腹部的疼痛或不适,包括上腹部隐痛和饱胀感,疼痛可向后背部或肩部放散,与饮食无关。病人常有的主诉为上腹部饱胀、压迫感或者上腹部疼痛。

    ⑶其他消化道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反胃、嗳气、恶心及呕吐等。这些症状均属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也是食管平滑肌瘤病人的第二种常见症状。有的病人有胃灼热感,可能与合并食管裂孔疝有关。极个别的食管平滑肌瘤蔓延到胃壁及其黏膜下,可在局部胃黏膜表面形成溃疡并引起出血,病人主要表现为反复呕血。

    ⑷呼吸道症状:有的病人偶有咳嗽、呼吸困难或哮喘等呼吸道症状,可能因误吸、肿瘤压迫气管或支气管,或巨大平滑肌瘤压迫肺组织所致。由于食管平滑肌瘤生长缓慢,上述各种症状可以长达数年。

    ⑸其他罕见的症状:病人伴有肥大性骨关节病的表现(即:Marie-Bamberger综合征)。手术切除肿瘤之后,肥大性骨关节病的表现很快消退。

    2.并发症

    ⑴食管癌(二者并无直接关系,因食管癌是多发病)、食管裂孔疝、憩室、食管血管瘤及贲门失弛缓症等。

    ⑵食管平滑肌瘤并发术后食管瘘、肺部感染、吻合口狭窄的病例也有报导,但一般情况容易控制。

    ⑶肿瘤可导致其表面黏膜溃疡坏死,可合并食管裂孔疝、食管憩室、甚至引起食管穿孔,也有肿瘤引起窒息猝死的报告。食管平滑肌瘤病人也可合并食管癌。上述并发症可掩盖平滑肌瘤的临床症状,造成漏诊。

    三、医技检查

    1.胸部X线平片:8%~18%报告可见肿瘤阴影,约1.8%的病例肌瘤影中可见钙化斑。肿瘤巨大者可被误诊为后纵隔肿瘤,国内报告60%可见软组织阴影。向食管生长较大的平滑肌瘤顶出纵隔胸膜至肺野中,可以从胞部平片上见到软组织阴影,其可见率文献报道8%~18%,在纵隔肿瘤的鉴别诊断上要考虑到本病。个别平滑肌瘤平片上可见有钙化灶,有的报告达1.8%。

    2.食管钡餐造影:食管钡餐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X线表现取决于肿瘤大小、形态和生长方式。腔内充盈缺损是常见的X线表现,缺损多呈半月形且边界清晰。充盈缺损的上下端与正常食管交角随肿瘤凸入食管腔多少呈锐角或轻度钝角,其表面黏膜完整,病变处黏膜皱襞消失呈“涂抹征”或仅余少数粗纹,食管腔可高度扩张,但钡剂通过顺利。病变旁食管柔软,蠕动正常。

    3.内镜诊断:食管镜检查也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可以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和数目。纤维光学内镜可见凸入腔内的圆形、椭圆形或不整形肿物,表面黏膜光滑完整,色泽正常,在吞咽动作时可见肿物有轻微的上下移动。肿物周围的食管柔软,运动正常。肿瘤大时食管腔呈偏心性狭窄,但管壁不僵硬,内镜仍可通过无阻力。因为平滑肌瘤质地坚硬,疑为平滑肌瘤时,不应该取活检,以免引起局部黏膜下组织炎症或感染,还可发生肿瘤与肿物组织粘连,使肿瘤摘除术剥离黏膜时导致黏膜破损,增加并发症的机会。除非伴有局部黏膜糜烂、炎症而难确诊外,一般不主张在瘤体表面正常黏膜上活检。

    4.CT或MRI检查:经X线食管造影及食管镜检查多可明确诊断,但有少数病例,尤其是胸中段食管平滑肌瘤易与主动脉瘤、血管压迹或畸形混淆。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及明确病变性质。应以CT检查可通过测定衰变系数证实其组织类型,显示肿瘤与主动脉的关系,明确肿瘤的大小和范围,有助于鉴别平滑肌瘤与以黏膜下生长为主的食管癌,还可显示肿瘤与主动脉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动脉造影。CT扫描、磁共振影像检查。CT及磁共振(MRI)检查:食管钡餐及纤维食管镜检查后大部分诊断可以明确,少数病例,特别是中段平滑肌瘤,有时与主动脉瘤、血管压迫或畸形相混,行CT及MRI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CT还可以了解肿物向管外扩展的情况及准确部位,有助于手术方案及切口的设计,B超也能发现某些肿瘤。

    5.食管镜内超声探测:超声内镜检查特征有边界明确的均质低回声或弱回声,偶呈无回声病变,少数患者有不均质回声和不规则的边缘。表面为超声扫描正常表现的黏膜。其通常发生在中层,偶也可在第2层见到。少数患者有固有肌层增厚。平滑肌瘤可压迫,但不侵犯到周围组织。伴有不均质回声,边缘不清晰或不规则的黏膜下肿瘤多考虑为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可发现壁间异常及附近淋巴结的影像。有助于鉴别食管恶性肿瘤、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黏膜下肿瘤和后纵隔肿瘤。

    四、诊断依据

    1.偶有下咽不畅或无症状。

    2.食管造影可见典型的食管平滑肌瘤X线征象。

    3.食管镜检查见食管黏膜正常,瘤体过大时其黏膜可有破溃、炎症。

    五、治疗原则

    虽然平滑肌瘤无症状并且生长缓慢,但以后可以发生症状,故除极小的肿瘤,直径在1~2cm以下者,无任何症状,或病人又老弱,心肺功能低下等身体条件不适手术者外,一经诊断均宜手术治疗。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复发罕见。手术方法与难易程度可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形状、黏膜固定、胃的累及程度及少数病例中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而定。手术主要为黏膜外肿瘤摘除术。

    1.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虽为良性,但有恶变倾向,且肿瘤长期生长可压迫周围脏器而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因此一旦确诊,特别是瘤体较大、症状明显者均应手术切除。手术切口选择取决于肿瘤部位,食管中上段肿瘤多取右胸切口,食管下段及多发病变则应左胸切口。如息肉状平滑肌瘤蒂部在颈部,可经颈部切口摘除;上胸段平滑肌瘤应用右侧后外或前外开胸切口;中、下段病变应视病变所在的壁而决定右或左侧开胸切口。切开食管肌层后,由于肿瘤有包膜,故剥离很容易,但是应小心避免破损食管黏膜,尤其在剥离陷入肌瘤的结节与结节相邻部形成的“沟”或“谷”底的黏膜褶时。肿瘤摘除后应仔细检查有无黏膜破损,可通过经胃管注气后将食管浸泡在水中检测。如有破损应妥善修补,若肌肉缺损面在3~4cm以下者,可用附近纵隔胸膜缝合加固,超过此范围者可根据情况用大网膜、带蒂膈肌瓣移植或胃壁等方法加固。当肿瘤体积大,挤压相邻的纵隔脏器及胸膜腔时,剥除有困难,或包绕食管全周(通常发生于食管贲门交界部),且有表浅溃疡时,或者下段巨大平滑肌瘤向下延伸超过贲门入胃时,或在剥除术中黏膜破损过多,无法满意修复时,或合并食管癌时,均可行食管部分切除和食管胃吻合术。摘除术比较安全,手术死亡率1%~2%。术后尚未见复发的报道,切除术死亡率2.6%~10%。

    2.非手术观察:该疾病发展缓慢,虽有潜在恶性倾向,但恶变率低,因此对年龄大、肿瘤较小、无明显症状者,可以不手术治疗,而行追踪观察。

    六、预后

    食管平滑肌瘤摘除后效果良好一般并发症很少,术后随访无复发报道。有大组病例的报道平滑肌瘤摘除术的死亡率在1%以下,行食管部分切除者在2.6%~10%。若有术中黏膜破损未发觉或修复不妥者,术后可发生食管胸膜瘘瘘口不大者可保守治疗,瘘口大者需再次开胸手术修补。摘除术后,由于食管壁受到损伤及食管周围瘢痕挛缩,后期可发生食管瘢痕狭窄或食管憩室。影响进食的食管狭窄可予扩张治疗。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食管裂孔疝 下一疾病:上消化道出血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