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肠系膜囊肿系肠系膜淋巴管膨大、囊肿化,故亦称为肠系膜乳糜囊肿。囊肿可以是单发或多发,内含乳糜液,或混有少量血液和纤维素,多量浆液性,囊肿壁由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组成。约60%的肠系膜囊肿位于小肠系膜,24%位于结肠系膜,另有16%位于腹膜后。
该疾病的病因:①胚胎性或发育性囊肿:此型囊肿多数是由于发育异常或先天性的畸形所致。②创伤性或获得性囊肿:腹部外伤或手术创伤后,如果肠系膜组织发生出血、血肿机化或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溢,而被纤维组织所包裹即可形成囊肿。③肿瘤性或新生物性囊肿:主要为肠系膜的各种良性与恶性囊肿。④感染性囊肿:感染性囊肿中以结核性囊肿最多见,其次还有真菌性或寄生虫性囊肿。
二、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
⑴腹部肿块与腹胀:腹部胀感及触到肿物是该疾病最初的临床症状,也是体检中的主要发现。肿块无疼痛及压痛。当囊肿并发出血或感染时,可有压痛。边界清楚或不清,依病因而异,但无清楚的肿块边界。有囊性感或呈橡皮样,若肿物过大,则腹部有振水感。活动度通常较大,而且具有规律性:由于固定于后腹壁的肠系膜根部是从左上走向右下、纵向固定的,故肠系膜根部囊肿的活动度以横向为大,沿右上至左下,轴心活动,而上下活动受限;若囊肿位于肠系膜周围者,上下及左右活动范围均大。
⑵腹痛:为间歇性腹痛,反复发作。当患者活动时因重力关系会牵拉系膜根部或引起肠管轻微痉挛,故腹痛是经常出现的症状。轻微腹痛可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严重者可伴有发热、呕吐、腹泻,持续数天,缓解后可再次复发。
⑶其他表现:个别患者可因囊肿破裂而形成腹水。囊肿腐蚀或侵入肠壁可引起便血。患者还可表现为食欲减退、消瘦、发热、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2.并发症:①肠梗阻:因瘤体重量,易使肠系膜及肠管发生扭转造成急性肠梗阻;巨大囊肿挤压肠管可引起慢性肠梗阻。②尿路梗阻:巨大囊肿压迫输尿管,可产生有症状的或无症状的尿路梗阻。
三、医技检查
1.腹部平片:可见软组织阴影;皮样囊肿及包虫囊肿壁钙化时,可显示环形钙化影;皮样囊肿偶可见牙齿、骨骼等结构。
2.钡餐或钡灌肠造影:可见肠道受压移位等表现:如肿块邻近肠管狭窄、拉长、肠壁僵硬;钡剂通过困难或缓慢;胃十二指肠及横结肠移动或弧形压迹等。
3.CT扫描:可提供最佳的囊肿影像诊断,确定位置、并可定性,有利于肠系膜囊肿的鉴别诊断。
4.B超检查:腹部B超不仅可以定位,而且可以定性。由于简便、无创,可作随访观察。对假性囊肿,可作为采用保守疗法或手术治疗的指导。
5.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囊肿的部位、大小等。
四、容易误诊的疾病
应与卵巢囊肿、胰腺囊肿、腹水、有蒂的输尿管纤维瘤、肾盂积水、胆囊积液、腹膜舌肿瘤、游走肾脏和脾囊肿或肿瘤等疾病鉴别。
五、治疗原则
小的肠系膜囊肿无须治疗,肠系膜囊肿增大后,易并发急腹症,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
1.囊肿剜出:为最理想的手术方式,在不影响肠管血供的情况下,应力争施行本手术。
2.囊肿、肠管切除加肠管端端吻合:由于多数肠系膜囊肿与肠管甚为靠近,单纯剜出常不可能,而必须将囊肿与相连的肠管一并切除,然后再做肠管端端吻合。在囊肿引起肠梗阻或肠坏死时,整块切除尤为必要。
3.囊肿与肠腔吻合或袋形缝合:若囊肿巨大,或因囊肿位于肠系膜根部,切除时有伤及大血管的可能,则可考虑囊肿与肠腔吻合或做袋形缝合。但因有复发、感染及癌变的危险,一般不宜采用。
4.囊肿部分切除:当囊肿分布范围广泛或有多囊时,如行囊肿全切,会引起大段肠管血运障碍,此时可行囊肿部分切除,剩余部分囊壁完全裸露在腹腔,或采用3%碘酊涂拭残囊内膜,减少其分泌。有人发现残囊内膜的分泌液,可经腹膜完全吸收,从而达到吸收与分泌平衡。
5.腹腔镜手术:利用腹腔镜行腹腔内某些疾病的手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具有损伤小、愈合快等诸多优点,可用腹腔镜切除囊肿。
对淋巴管瘤引起的难治性腹水,有报道在淋巴管造影明确诊断的同时,注入碘化油,可通过栓塞淋巴管而获得治愈。
六、预后
大多数病人手术治疗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