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我们平时所说的主要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在老年人较为常见,尤其是收缩期高血压。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总体上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推算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超过一亿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华北和东北属于高发区;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男女性患病率差别不大。
高血压的发病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遗传因素约占40%,环境因素约占60%,约60%高血压患者可询问到高血压家族史。环境因素中,饮食中钠盐摄入量及饮酒量均与高血压发病率显著相关。其他尚有肥胖、口服避孕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均与高血压发生有关。
上述多种机制导致体内出现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钠水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等变化,从而发生高血压病。
二、临床表现
1.症状:高血压一般病程较长,往往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常见的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少数患者病情急骤,有剧烈头痛、蛋白尿、血尿等表现。约20%患者无症状,仅在查体或出现其他器官并发症后才被发现。
2.体征:血压水平可随季节、昼夜、情绪等因素而波动较大。体检时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期早期喀喇音,少数患者在颈部或腹部可听到血管杂音。恶性或急进性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可持续≥130mmHg,可有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尿中出现蛋白或管型。
3.并发症:①高血压危象:因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物等诱发。影响重要脏器血液供应而产生危急症状。可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及伴有痉挛动脉(椎基底动脉、视网膜动脉、冠状动脉等)累及的靶器官缺血症状。②高血压脑病:多发于重症高血压患者。由于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局灶性或全身抽搐。③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④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等。⑤主动脉夹层:夹层破裂或压迫主动脉大分支可导致猝死。
三、医技检查
1.血常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一般无异常,但急进型高血压时可有Coombs试验阴性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伴畸形红细胞;血红蛋白高者血液黏度增加,易引起血栓形成并发症(包括脑梗死)和左心室肥大。
2.尿常规:早期病人尿常规正常,肾浓缩功能受损时尿比重逐渐下降,可有微量尿蛋白、红细胞、偶见管型。随肾病变进展,尿蛋白量增多,红细胞和管型也增多。
3.肾功能:多采用血尿素氮和肌酐来评价肾功能,肾实质受损到一定程度时尿素氮和肌酐可以升高。
4.胸部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迂曲延长,其升、弓或降部可扩张。出现高血压心脏病时有左室增大,全心衰竭时左右心室都增大,并有肺淤血征象。
5.心电图:左心室肥厚时心电图可显示左心室肥大并劳损。也可出现心律失常如房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
6.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左心室肥厚最敏感和可靠的手段,出现左心衰竭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左室、左房心腔扩大,左室壁收缩活动减弱。
7.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观察24小时血压的变化,有助于:①明确高血压的诊断,尤其是可以排除“白大衣高血压”;②了解血压的昼夜变化;③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④判断预后。
8.眼底检查:测量视网膜中心动脉压可见增高,可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
9.其他检查:血糖、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及血尿酸等检查,有助于发现相关靶器官损害。踝与臂血压比值、心率变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弹性功能测定及血浆肾素活性等。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患者病理生理状况和靶器官结构与功能变化。
四、诊断依据
1.诊断高血压病的条件:必须以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①凡收缩压≥21.3kPa(160mmHg),舒张压≥12.7kPa(95mmHg),两者具有一项即可确诊伟高血压;凡收缩压>18.6kPa(140mmHg)而<21.3kPa(160mmHg),或舒张压>12.0kPa(90mmHg)而<12.7kPa(95mmHg)者,定为临界高血压。②诊断高血压病者,除血压符合上述条件外,尚须排除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大动脉炎等所致继发性高血压。
2.高血压的临床分期:
⑴一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并发症表现者为一期高血压。
⑵二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之一项者。①心电图、X线或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心室肥大;②眼底检查见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属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③蛋白尿或(和)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⑶三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之一项者。①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后者由于血压显著增高,脑循环发生急剧障碍,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②左心衰竭;③肾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渗出,可有或无视神经乳头水肿。
3.急进型高血压(恶性高血压):病情急骤发展,舒张压持续>17.3kPa(130mmHg)以上,有眼底出血、渗出或视乳头水肿,并有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及进行性肾功能衰竭。
4.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年龄>60或65岁,收缩压>21.3kPa(160mmHg),舒张压<12kPa(90mmHg)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肾实质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和肾移植后等多种肾脏病变引起的高血压。
2.肾血管性高血压:常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和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单(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引起的高血压。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由肾上腺皮质增生、腺瘤、癌肿所致。以长期高血压伴低血钾为特征。
4.嗜铬细胞瘤: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血压升高伴心动过速、头痛、出汗、面色苍白。大多为良性。约10%为恶性,需手术切除。
5.皮质醇增多症:又称Cushing综合征。80%患者有高血压,同时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毛发增多、血糖增高等表现。
6.主动脉缩窄:多数为先天性,少数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上臂血压增高,下肢血压正常或降低。
六、治疗原则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尚无根治方法。治疗目的是控制血压水平,减少或避免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发生。
1.改善生活行为:包括减轻体重、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限制饮酒、适量增加运动等。
2.药物治疗:主要是各种降压药物的联合或单独应用。①利尿药:主要通过排钠,减轻体内钠水潴留,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常用的有氢氯噻嗪、呋塞米(速尿)、安体舒通等。②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各种不同程度高血压。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以及血流动力学自动调节机制发挥降压作用。常用者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比索洛尔(博苏、康可)、卡维洛尔(络得、金络)、拉贝洛尔等。③钙通道阻滞剂:又称钙拮抗剂。可分为短效和长效。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减弱兴奋-收缩藕联,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性。常用者有氨氯地平(络活喜、压氏达)、左氨氯地平(施慧达)、硝苯地平(拜新同、得高宁、圣通平、心痛定)、非洛地平(波依定)、尼莫地平(尼膜同)等。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周围和组织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从而发挥降压作用。常用的有卡托普利(开搏通、凯宝压宁)、依那普利(怡那林)、贝那普利、赖诺普利(利压定)、西拉普利(抑平舒)、培哚普利(倍他宁、雅施达)、雷米普利(瑞素坦、瑞泰)和福辛普利(蒙诺、蒙诺普利)、苯那普利(洛汀新)等。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有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水钠潴留、血管收缩与组织重构作用发挥降压效果。常用的有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伊贝沙坦、替米沙坦(立文、美卡素)、坎地沙坦(必洛斯、维尔亚)等。
七、预后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尚不能根治。患者需要终生服药。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情绪,规律服药,可有效减慢病程发展,减少或避免严重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维忠.高血压.见: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262.
[2] 范维琥,蔡迺绳.高血压.见: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下册.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25-1544.
[3] 孙传兴,主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好转标准.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9.
(李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