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泪道阻塞(dacryostenosis)系指泪小管和鼻泪管的狭窄和阻塞。从泪点到泪小管与泪囊交界处这一段管径窄,位置浅,并与结膜囊相通,易受炎症、外伤的影响,以及先天畸形等而发生狭窄或阻塞。依据泪溢和泪道冲洗不通可做出诊断。
该疾病的病因:①面神经麻痹导致眼轮匝肌松弛、泪囊癫痕性缩小或扩张无力。②泪点炎症、外伤。③泪道炎症、外伤。④慢性泪囊炎。⑤泪道肿瘤。
二、临床表现
1.病史:询问患者流泪发生的时间,是先天还是后天发生。有无异物人眼史。如飞虫、风尘、砂等。曾否受电光或紫外光直接照射。有无角膜损伤或眼部手术后存有缝线史。有无睑缘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询问是否合并脓性或部液性分泌物溢出。如有则考虑慢性泪囊炎。注意有无外伤史,若泪小管断裂或下睑瘢痕性外翻,均可引起排泪障碍。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鼻腔内肉芽组织等新生物,以及鼻内感染,都可以影响泪道的正常排泄功能。详细询问有无面神经麻痹,使眼轮匝肌无力,导致排泪机制障碍。
2.体格检查
⑴全身检查:应注意神经系统有无面神经麻痹。鼻科检查特别重要,有无引起鼻泪管阻塞的鼻炎、鼻息肉、鼻腔及副鼻窦肿物。
⑵眼部检查:首先观察下泪点的大小、位置有无异常。下泪点要行使它的功能,必须将泪点对合于眼球,否则泪液不能被吸人泪道而引起泪溢。检查时不要忽视因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所致的泪点狭窄或闭锁。泪囊部有无隆起、波动、肿物、瘘管,压之有无分泌物。
⑶特殊检查:①荧光素滴眼:下鼻道置湿棉片,结膜囊内滴2%荧光素,婴儿用此试验可代替泪道冲洗。②泪道冲洗:冲洗液虽可流至咽、鼻部,但量少,而且大量冲洗液从泪点反流,说明泪道狭窄。冲洗时有部液或脓性分泌物由泪点返出者,提示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总泪管阻塞者,水液不能流人咽部,且注射时阻力大,水流由上泪点返回。此三种情况经泪道探术可以鉴别。若冲洗时阻力大,水不能流人咽部或鼻腔,而由下泪点返出,上泪点无液体逆流,则下泪小管阻塞是极有可能的。若冲洗通而不畅,用1%麻黄素收敛鼻部膜后,再经冲洗通畅者,为鼻源性泪道阻塞。③泪道探术:经冲洗泪道尚难明确阻塞部位者,可行泪道探术。其具有诊断与治疗双重意义。插入泪囊,感觉探针已触及较硬的泪囊窝骨壁时,以针头做为支点,将针体靠近眼睑向眉头做90°转动,使探针呈垂直位,将探针插人鼻泪管2cm深。根据探针受阻的部位,即可明确是哪一部位的阻塞。
三、医技检查
泪道脓性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对药物选择有意义。病理检验对泪囊肿瘤、结核诊断可靠。
1.泪道放射性核素造影:照相机闪烁扫描可了解泪道形态及功能。
2.泪囊造影:先将泪囊内容物挤掉,用泪道冲洗器将碘油或碘水(泛影葡胺等)注人泪囊中,4min后拍眼眶正侧位片。正常泪道内碘油大部排人鼻腔。泪道阻塞、狭窄、粘连泪囊扩张或附近肿瘤压迫均可显示,有助诊断。
3.鼻泪管内镜:Singh等(1992)报告鼻泪管内镜直接观察泪道,为泪道检查开辟了新途径。
四、诊断依据
1.溢泪。
2.行泪道冲洗时,液体不能进入鼻腔。
3.泪道X线碘油造影可明确阻塞部位。
4.临床类型
⑴泪小点缺如、闭塞、狭窄或被异物堵塞。
⑵泪小管阻塞:冲洗液全部从冲洗口返回,探针不能抵达泪囊。
⑶泪总管阻塞:冲洗液从下泪小点注入,立即从上泪小点返流,探针不能抵达泪囊。
⑷鼻泪管阻塞:冲洗液从下泪小点注入后,混有泪囊内黏液分泌物的冲洗液从泪小点流出,探针可进入泪囊,但不能至鼻腔。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应与下泪点外翻、下泪点内翻、排泪的吸收功能不良、慢性泪囊炎、泪道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六、治疗原则
1.冲洗治疗:对后天泪道狭窄则可滴局部麻醉剂例如0.5%丙氧苯卡因后进行扩张泪点,然后用钝头的泪管细针头将等渗盐水缓慢地冲洗鼻泪系统(在盐水中加1滴荧光素便很容易发现鼻腔阻塞)。如果此法失败,则施行泪道探通或可使其通畅,对不完全阻塞者逐步用增粗的探针探通,再用无菌等渗盐水冲洗,或可成功;
2.手术治疗:完全阻塞者则需手术治疗,从泪囊打通进入鼻腔。
3.治愈标准:泪道冲洗通畅,溢泪消失。
4.好转标准:泪道冲洗较通畅,溢泪减轻。
七、预防
平时要多注意保持眼部清洁卫生,不用脏手揉眼或脏手帕擦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