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超市
中国医院协会
退出  |  刷新
问与搜帮助中心网站地图 中国康网
中国康网频道网站 当前:全国
医院
医生
疾病
药物
医院圈子
搜索问吧内容
按拼音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部位浏览
全身 头部 面部 眼部 耳部
口部 鼻部 颈部 脊柱 胸部
腰部 腹部 臀部 生殖部位
皮肤 上肢 下肢 手部 足部
按疾病系统
跳过导航链接
传染病(感染性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血液及淋巴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代谢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化学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骨科疾病
妇产科疾病
儿科疾病
皮肤病
性传播疾病
耳鼻咽喉科疾病
眼科疾病
口腔疾病
遗传疾病
肛肠疾病
你的位置: 疾病百科 -> 按疾病系统浏览 ->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性溃疡
疾病名称:消化性溃疡
其他名称: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病
疾病编码:ICD-9:533.906 ICD-10:K27.904
所属部位:腹部,
所属科室:消化内科,普通外科,腹部外科
擅长治疗的医院 擅长治疗的医生 相关药物

http://www.zgkw.cn 日期:2008-11-18

一、概述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简称溃疡病,它可发生在与胃酸接触的任何部位,如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如胃空肠吻合口附近及Meckel憩室,95%99%的消化溃疡可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故又分别称为胃溃疡(GU)或十二指肠溃疡(DU)

 

消化性溃疡是十分常见的疾病,呈世界性分布,约有10%的人一生中患过此病。该病的发作有季节性,秋冬和冬春之交远比夏季常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中年最为常见,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病多于女性;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约为3:1,但有地区差异,在胃癌高发区胃溃疡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

 

目前认为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各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感染、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以及神经精神因素等,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作用增强和()防护机制减弱,均可促发溃疡发生。导致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有: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胃溃疡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为70%90%,在十二指肠溃疡病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高达95%100%。②滥用药物: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及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都引发溃疡病,其中以阿司匹林尤甚。③精神因素:情绪不良、精神紧张都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加胃酸的分泌,并影响胃肠道黏膜的血液营养供应,从而引起溃疡病。④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或无规律饮食,可影响胃消化功能,造成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导致溃疡病的发生,并可影响黏膜的修复。⑤吸烟: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成分有损伤胃黏膜的作用,长期吸烟还可使胃酸分泌过多,使胆汁反流进入胃而破坏胃黏膜。⑥遗传:溃疡病患者家庭中的再发率风险高。⑦饮酒:酒精可刺激胃酸分泌,对胃黏膜也有直接损伤作用。⑧其他慢性疾病的影响:患肺气肿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比正常人高3倍;冠心病、动脉硬化会造成胃黏膜供血不佳,影响溃疡的愈合;肝硬化患者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乙肝病患者表面抗原阳性,胃溃疡发病率高达33%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1  疼痛: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典型的消化性溃疡有以下特点:

 

1.1.1  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疼痛多位于中上腹稍高处,或在剑突下和(或)剑突下偏左处。胃或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特别是穿透性溃疡可放射至背部。

 

1.1.2  疼痛程度和性质:多呈隐痛、钝痛、刺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偶尔也有疼痛较重者。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

 

1.1.3  疼痛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好在两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可发生半夜疼痛。胃溃疡疼痛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1小时内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

 

1.1.4  疼痛周期性:反复周期性发作是消化性溃疡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上腹疼痛发作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以秋末至春初较冷的季节更为常见。

 

1.1.5  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及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亦可因休息、进食及服制酸药等原因减轻或缓解。

 

1.2  其他胃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嗳气、反酸、胸骨后烧灼感、流涎、恶心、呕吐、便秘等可单独或伴疼痛出现。

 

2.体征:溃疡发作期,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程度不重,其压痛部位多与溃疡的位置基本相符。

 

3.并发症

 

3.1  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占本病患者的15%25%。轻者只表现为粪便隐血阳性、黑便,重者可出现呕血或因失血过多而引起循环障碍。

 

3.2  穿孔:①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或胃前壁溃疡穿孔,其胃肠内容物进入腹腔而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属急性穿孔或游离穿孔;②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或胃后壁溃疡穿孔,溃穿受阻于其后实质性脏器(肝、胰、脾),胃肠内容物不流入腹腔而被包裹,属慢性穿孔或穿透性溃疡;③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穿入胆总管或横结肠等空腔脏器形成瘘管。

 

3.3  幽门梗阻:可见于2%4%消化性溃疡患者,为溃疡周围的组织炎症充血、水肿和幽门平滑肌痉挛所致的暂时性梗阻,也可由于溃疡多次复发后形成的局部瘢痕收缩所致持久性梗阻。

 

3.4  癌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不会癌变,但少数胃溃疡可发生癌变,癌变发生率估计在1%以下。长期慢性的胃溃疡病史,无并发症而疼痛节律改变,顽固性疼痛而经严格的68周的内科治疗无效,粪便隐血持续阳性并出现贫血者,应考虑有癌变可能并应行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

 

三、医技检查

 

1.内镜检查:对消化性溃疡可做出准确诊断及良性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

 

2.X线钡餐检查:是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钡气双重对比造影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术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测:①直接从胃黏膜组织中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组织涂片或切片染色镜检细菌;②用尿素酶试验、呼吸试验、胃液尿素氮检测等方法测定胃内尿素酶的活性;③血清学检查抗幽门螺旋杆菌抗体;④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幽门螺旋杆菌的DNA。细菌培养是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最可靠的方法。

 

4.胃液分析:正常男性和女性的基础酸排出量(BAO)平均分别为2.51.3mmol/h,(06mmol/h),男性和女性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BAO平均分别为5.03.0mmol/h。当BAO10mmol/h,常提示胃泌素瘤的可能。五肽胃泌素按6μg/kg注射后,最大酸排出量(MAO),十二指肠溃疡者常超过40mmol/h。由于各种胃病的胃液分析结果,胃酸幅度与正常人有重叠,对溃疡病的诊断仅作参考。

 

5.粪便隐血检查:溃疡活动期,粪隐血试验阳性,经积极治疗,多在12周内阴转。


四、诊断依据

 

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常与季节变化、精神因素、饮食不当有关;或有长期服用能致溃疡的药物如非甾类抗炎药等病史。

 

2.上腹隐痛、灼痛、钝痛或剧痛,服碱性药物后缓解。胃溃疡疼痛多在剑突下偏左,好发于餐后0.52小时;十二指肠溃疡常于中上腹偏右,好发于餐后34小时或半夜痛醒。疼痛常伴反酸、暖气。活动期常伴便秘。

 

3.常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失血性休克,直立性低血压等。

 

4.极少数患者急性穿孔,出现急腹症症状。穿孔可为本病的始发症状。溃疡可穿透胃壁,并为病变周围其他组织包裹时,疼痛失去原有规律,碱性药物无止痛作用。

 

5.慢性溃疡长期发病可合并幽门梗阻,出现饭后饱胀、呕吐、宿食等。

 

6.基础泌酸量及最大泌酸量测定有助诊断。胃溃疡的基础泌酸量正常或稍低,但不应为游离酸缺乏;十二指肠溃疡的最大泌酸量增高,一般不超过60mmol/h

 

7.大便隐血经常阳性提示溃疡处于活动期。

 

8.X线钡餐榆查见有龛影及黏膜皱襞集中等直接征象,可确诊。急性穿孔时,腹部平片可见游离气体。穿透性溃疡于钡餐检查时可见位于胃或十二指肠球部轮廓外的龛影。

 

9.胃镜检查可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球后部见有圆、椭圆形或线形、底部平整、附有白苔、边缘整齐的溃疡。根据溃疡面所见,可分为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疑为恶性溃疡不易鉴别者,活体组织检查可鉴别。

 

10.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查。取胃窦有炎症改变处的黏膜组织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及切片

检查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可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消化性溃疡。

 

符合以上的12389项者可为临床诊断或确定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应合并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胃癌: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鉴别十分重要,但两者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以下情况应当特别重视:①中老年人近期内出现中上腹痛、出血或贫血;②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生明显变化或抗溃疡药物治疗无效;③胃溃疡活检病理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临床上,对胃溃疡患者应在内科积极治疗下,定期进行内镜检查随访,密切观察直到溃疡愈合。

 

2.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有消化不良症状而无溃疡或其他器质性疾病,如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或胆道疾病者。此症颇常见,多见于年轻妇女。有时症状酷似十二指肠溃疡,但X线及胃镜检查却无溃疡发现。可有胃肌张力减退,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不适,嗳气、反酸、恶心和无食欲,服用制酸剂不能缓解,但服用胃复安或吗丁啉后可获改善。患者常有神经官能症表现,诸如焦虑失眠、神经紧张、情绪低落、忧郁等,也可伴有肠道易激综合症,表现为结肠痉挛性腹痛或无痛性腹泻,心理治疗或镇静剂有时奏效。

 

3.慢性胃炎:本病亦有慢性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其症状可类似消化性溃疡,但发作的周期性与节律性一般不典型。胃镜检查是主要的鉴别方法。

 

4.胃神经官能症:本病可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或者酷似消化性溃疡,但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神经官能症状,情绪波动与发病有密切关系。内镜检查与X线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5.胆囊炎胆石病:多见于中年女性,常呈间隙性、发作性右上腹痛,常放射到右肩胛区,可有胆绞痛、发热、黄疸、Murphy征。进食油腻食物常可诱发。B超检查可以做出诊断。

 

6.胃泌素瘤:本病又称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有顽固性多发性溃疡,或有异位性溃疡,胃次全切除术后容易复发,多伴有腹泻和明显消瘦。患者胰腺有非β细胞瘤或胃窦G细胞增生,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胃液和胃酸分泌显著增多。

 

六、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大多数轻症患者可在门诊治疗,发作或活动期及症状较重或有并发症者需休息或住院治疗;饮食要定时,进食不宜太快,避免过饱过饥,应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和刺激性大的食物,如香料、浓茶、咖啡等;戒酒及戒烟;禁用能损伤胃黏膜的非甾体炎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时可用安定药,如延胡索乙素、利眠宁、地西泮(安定)或多虑平等,以稳定情绪,解除焦虑,但不宜长期服用。

 

2.药物治疗

 

2.1  降低胃酸药物

 

2.1.1  抗酸剂:常用的抗酸剂有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类。可溶性抗酸药主要为碳酸氢钠,临床上一般不单独使用;不溶性抗酸剂有碳酸钙(0.51.0g,每日3次)、氧化镁(0.51.0g,每日34次)、氢氧化镁(15%1020ml,每日3次)氢氧化铝(0.51.5g,每日34次)或凝胶剂(1015ml,每日34次)、次碳酸铋(0.51.0g,每日34次)等。上述不溶性抗酸剂,一些可致便秘(如铋剂)一些可致腹泻(如镁剂),故常将两种或多种联合或制成复方制剂使用,以增加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常用复方制剂有胃舒平、铝镁合剂、胃疡宁、乐得胃、MylantaⅡ、复方钙铋镁等。

 

2.1.2  H2受体拮抗剂(H2RA):选择性竞争结合H2受体,使壁细胞胃酸分泌减少,对消化性溃疡起积极的治疗作用。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和罗沙替丁等。

 

2.1.3  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PPI)明显减少任何刺激引起的酸分泌。如奥美拉唑(OME)、兰索拉唑、潘托拉唑、雷贝拉唑以及埃索美拉唑(ESO)等。

 

2.2  胃黏膜保护药:①三钾二枸橼络合铋:具有较强的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有液体和片剂两种剂型,一般剂量为5ml,用温水在饭前吞服,日服3次,睡前1次。此药不吸收,铋可使粪便呈黑色,副反应少。硫糖铝:对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均有较好的疗效。餐前服可与溃疡面相接触,如用片剂,应咀嚼成糊状后用温水吞服,剂量每次1g,每日45次。③生胃酮:对胃溃疡颇有效。剂量为50100mg,每日3次,46周为1个疗程。能排钾潴钠,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者不宜使用。④前列腺素:米索前列醇能抑制胃酸的分泌,增加黏膜血流量,加强胃肠黏膜的防卫能力,使胃黏膜免受酸、酒精、胆汁等因素的损害,加速黏膜修复。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孕妇慎用,能引起子宫收缩。⑤其他:用于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还有铝碳酸镁、施维舒、思密达、牛长抑素、表皮生长因子等。

 

2.3  胃肠动力药物:消化性溃疡病例中部分患者可出现的恶心、呕吐和腹胀等症状,提示有胃潴留、排空迟缓、胆汁反流或胃食管反流者,可同时给予促进胃动力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及西沙必利等。替加色罗是新的促动力药,也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铋剂、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抗幽门螺杆菌作用强,但由于在胃pH值较低的环境中大多数抗生素活性降低,不能穿透黏液层到达细菌,因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易根除,治疗中可应用降低胃酸药物,同时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常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药物为奥美拉唑40mg/d、兰索拉唑60mg/d、潘妥拉唑80mg/d、雷贝拉唑40mg/d、埃索美拉唑40mg/d中的一种,上述剂量分2次服。

 

4.中医疗法: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胃脘痛”范畴,按辩论施治,可分为①脾胃虚寒型,治则为温脾健胃、益气健中,代表方为黄芪建中汤加减;②肝郁气滞型,治则为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代表方为柴胡疏肝散加减;③胃阴不足型,治则为滋养胃阴,代表方为一贯煎或麦冬汤加减;④血瘀型,治则为化瘀通络,代表方为失笑散加减。

 

5.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经内科治疗后可以愈合,因此决定手术应取慎重态度。一般手术指征为:经过严格内科治疗不愈的顽固性溃疡,胃溃疡疑是恶变者或有严重并发症内科治疗不能奏效者。

 

七、预后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慢性病,5年内复发率可达50%70%,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比胃溃疡更高。病程长者可达1020年或更长,但有经多次发作后不再发作者;也有不少病人症状较轻而不被注意,或不经药物治疗而自愈,多数病人预后良好。但高龄患者一旦并发大量出血,病情常较凶险,不经恰当处理,病死率可高达30%。球后溃疡较多发生大量出血和穿孔,少数胃溃疡患者可发生癌变,其预后较差。

 

参考文献:

 

[1] 唐承薇,胡品津.消化性溃疡.见: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4-392.

[2] 孙大裕,戎兰.消化性溃疡.见: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下册.1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66-1877.

[3] 孙传兴,主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疗好转标准.2.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72-73.

 

(温娟  整理)


声明:本站提供的疾病相关资料不作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依据
上一疾病:消化道憩室 下一疾病:细菌性肝脓肿
医院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