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按月呈周期性发作的精神病,称为周期性精神病。原因不明,可能与间脑功能紊乱有关。这种病以女性为多、且多在青春发育期起病。本病症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表现为精神兴奋、言语增多、情绪高涨、奔跑叫喊等。另一类出现意识障碍,有片断零碎的幻觉,呆滞少语,甚至出现木僵。发作后常遗忘。
二、临床表现
1.月经周期性精神病的特点:
⑴在月经前2周(排卵期或黄体期)突然发病。
⑵在月经来潮或经净时迅速缓解。
⑶病情不限于情绪波动,可以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特别是幻觉。明显不协调性运动兴奋,少数为运动抑制;伴有轻度意识障碍的行为紊乱;片断的幻觉、妄想与语言紊乱;明显的情感高涨或低落。
⑷在缓解时期,具有充分的自知力,迫切要求治疗和预防复发,但到下一周期又自然发病。
⑸抗精神病药物或电休克治疗都没有明显疗效,而性激素类药物却有一定效果。
2.每次发作时间短暂(不超过2周)。
3.并发症:可并发女性不孕,头痛,眩晕,癫痫和癫痫样发作。
三、医技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检查性激素水平有助于诊断。
四、诊断依据
1.急性或突然起病,症状表现符合下述情况之一
⑴明显不协调性运动兴奋,少数为运动抑制。
⑵伴有轻度意识障碍的行为紊乱。
⑶片刻的幻觉、妄想和言语紊乱。
⑷明显的情绪高涨或低落。
2.每次发作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2周。
3.每次发作的症状几乎相同,并常伴有内分泌失调与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常与月经周期相联系。
4.在6个月内至少发作3次。
5.间歇期完全缓解,恢复病前状态。
6.精神障碍明显,影响社会功能。
7.排除快速循环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癔症性精神病和分裂样精神病。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应排除快速循环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癔病性精神病和分裂样精神病。
⑴癔病性精神障碍,又称分离型障碍。①情感爆发:患者在受精神刺激后突然出现以尽情发泄为特征的临床症状。嚎陶痛哭,又吵又闹,以极其夸张的姿态向人诉说所受的委屈和不快,甚至捶胸蹬足,以头撞墙,或在地上打滚,但意识障碍不明显。发作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周围环境有关。情感爆发是癔病患者最常见的精神障碍。②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朦胧状态或昏睡,病人突然昏倒,呼之不应,推之不动,癔病性朦胧状态,兴奋激动,情感丰富或有幻觉、错觉:癔病性神游症,患者表现离家出走,到处游荡:癔病性梦行症,睡中起床,开门外出或作一些动作之后又复入睡:癔病性假性痴呆,表情幼稚,答非所问,或答案近似而不正确。③癔病性精神病:患者表现情绪激昂,言语零乱,短暂幻觉、妄想,盲目奔跑或伤人毁物,一般历时3~5日即愈。④癔病性神鬼附体:常见于农村妇女,发作时意识范围狭窄,以死去多年的亲人或邻居的口气说话,或自称是某某神仙的化身,或称进入阴曹地府,说—些“阴间”的事情,与迷信、宗教或文化落后有关。
⑵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符合分裂症的各项诊断标准,但符合症状标准的持续时间不到1个月。
六、治疗原则
1.西药治疗:对于月经周期性精神病,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可口服避孕药1号,(含炔诺酮)效果最好,必须在排卵期之前开始服用,每天至少1片,连服2月,如果见效发病周期中止,便可改为每月服药3周,停药1周(停药期间月经来潮)。药量大小因人而异。如果1片未见效,可以试用2或3片。或在疾病发作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在间歇期试用内分泌制剂作预防性治疗。
2.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宜,可试用以下两则验方:
⑴钩藤25g、石昌蒲5g、胆南星10g、黄柏10g、生石膏25g,每日1剂,水煎2 次。
⑵柴胡15g、龙骨30g、牡蛎30g、竹沥9g、半夏9g、黄芩9g、桃仁5g、红花9g、丹参15g、丹皮15g、赤芍15g、香附15g、青陈皮15g、酒大黄15g、甘草9g,每日1剂,连服7~10天。
⑶治愈标准:①意识状态恢复正常;②精神症状完全消失;③社会功能恢复正常;④随访6~12个月无发作。
⑷好转标准:①意识状态恢复正常;②6个月内仍有轻微或不典型发作,或遗有轻微的个别精神症状,或短暂的性格改变;③社会功能基本正常。
七、预防
预防复发:内分泌制剂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常用内分泌制剂有:
1.睾丸酮,一般采用丙酸睾丸酮25mg肌肉注射,每周1~2次,12~24次为一疗程。
2.黄体酮,于月经前10天开始肌肉注射,每次10mg,每日1次,经期停用,必要时可增加至20mg。
3.避孕药,常用的有复方炔诺酮和复方甲基孕酮片,月经来潮的第3~5天服用,每晚1片,连服22天为一疗程,待下次月经来潮后开始第二个疗程,严重病人可每日服用2~3片。
4.甲状腺素,轻症病人可于每晚服用60mg,重者可每日3次,每次60mg。
5.谷维素,每次20~30mg,每日3次,可作为辅助治疗。
碳酸锂对控制情感症状较好,还可预防复发,一般剂量为750~2250mg/日,分3次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