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睾丸炎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睾丸炎性病变,可分为非特异性、病毒性、霉菌性、螺旋体性、寄生虫性、损伤性、化学性等类型。特异性睾丸炎多由附睾结核侵犯睾丸所致,十分少见。临床上常见的是非特异性睾丸炎及腮腺炎性睾丸炎,是男性不育症常见病因之一。
1.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多发生在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及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感染经淋巴或输精管扩散至附睾引起附睾睾丸炎,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等。细菌可经血行播散到睾丸,引起单纯的睾丸炎。但睾丸血运丰富,对感染有较强的抵抗力,故这种情况较少见。病理上肉眼观察主要是睾丸增大、充血、紧张。切开睾丸时见有小脓肿。组织学见局灶性坏死,结缔组织水肿及分叶核粒细胞浸润,生精小管有炎症、出血、坏死,严重者可形成睾丸脓肿及睾丸梗死。
2.慢性非特异性睾丸炎:慢性睾丸炎多由非特异性急性睾丸炎治疗不彻底所致。也可因霉菌、螺旋体、寄生虫感染造成,例如睾丸梅毒,既往有睾丸外伤者,可发生肉芽肿性睾丸炎。睾丸局部或全身放射性同位素磷照射,也可发生睾丸炎症,破坏睾丸组织。病理上看睾丸肿大或硬化萎缩,生精小管的基底膜呈玻璃样变及退行性变,生精上皮细胞消失。生精小管周围可能有硬化,也可形成小的增生灶。
3.急性腮腺炎性睾丸炎:流行性腮腺炎是最常见的睾丸炎发病原因,约20%腮腺炎患者并发睾丸炎。多见于青春期后期。病理上肉眼可见睾丸高度肿大并呈紫蓝色。切开睾丸时,由于间质的反应和水肿,睾丸小管不能挤出,组织学观察见水肿与血管扩张,大量炎细胞浸润,生精小管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在睾丸炎愈合时,睾丸变小、质软。生精小管有严重萎缩,但保存睾丸间质细胞,故睾酮的分泌不受影响。
二、临床表现
1.急性期高热、寒战、睾丸痛向腹股沟放射,伴恶心呕吐;急性腮腺炎性睾丸炎,多在腮腺炎发生后3~4天出现,高烧可达40℃常伴虚脱,阴囊红肿,睾丸肿大,鞘膜积液,明显压痛,如为腮腺炎性的还可查到腮腺肿大。
2.并发症
⑴诱发严重疾病:精索静脉曲张、静索炎、前列腺炎,内分泌疾病、肾炎等肾脏疾病、泌尿感染疾病、恶性肿瘤等。
⑵导致男性性功能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性功能。
⑶导致死精,无精,丧失生育能力,并且将炎性病菌传染给配偶,造成妇科疾病。
⑷睾丸疾病久治不愈造成精损肾亏、元气耗损、肢体寒冷、腰酸背疼、提早衰老。
三、医技检查
1.血常规检查可见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2.尿液检查,可见镜下血尿和白血球,急性期尿内可查到致病菌,必要时可做梅毒血清试验,以除外梅毒瘤。
四、诊断依据
1.急性期:①阴囊肿痛,沉坠感,并向腹股沟及下腹部放射。②全身不适,发热,局部触痛明显。③血白细胞计数增加。
2.慢性期:①阴囊坠痛不适。②附睾肿大,质硬,有硬结及压痛。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应与睾丸扭转、嵌顿疝及睾丸肿瘤相鉴别。睾丸炎有炎症症状,急性发作时有红肿热痛,借助B超或CT等影像学手段可鉴别。
六、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患者应该卧床休息,托高阴囊,局部热敷、理疗;1%利多卡因精索封闭注射减轻疼痛。
2.抗菌消炎:全身用药应选广谱或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及各种头孢菌素等。
3.切开引流:如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阴囊皮肤肿胀明显,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以利炎症消退。
七、预防
睾丸炎,应早期静脉应用大量广谱有效抗菌素控制炎症,以减少化脓性睾丸炎及睾丸脓肿的发生。尤其应注意急性腮腺炎睾丸炎,其双侧病变可以引起生精活动不可逆的破坏甚至睾丸萎缩,导致男子不育症。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是,1岁以下易感儿童可以进行接种,应用活的减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疫苗可以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及并发的睾丸炎,流行性腮腺炎超免疫球蛋白可以减轻疾病的发展。常规应用雌激素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可能有预防睾丸炎的作用,但目前尚有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