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急性扁桃体炎(acute tonsillitis)是指腭扁桃体的急性感染,为常见病,发病率高。多以冬春两季发病较多,多发生在10~30岁之间,婴幼儿及50岁以上者少见。该疾病的病因:
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腺病毒也可引起该疾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也不少见。细菌可能是外界侵入的,亦可能系隐藏于扁桃体隐窝内的细菌,当机体抵抗力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体质虚弱,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骤然降低时,细菌繁殖加强所致。有时则为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及猩红热等。急性扁桃体炎往往是在慢性扁桃体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虽因其病理改变不同分为卡他性,隐窝性及滤泡性扁桃体炎等三型,但就诊断和治疗而言,可分为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两种。
1.全身症状:急性病客,面颊赤红,口有臭味,舌被厚苔,颈部淋巴结,特别是下颌角处的淋巴结往往肿大,并且有触痛。恶寒、高热、可达39~40℃,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困等。
2.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
3.并发症
⑴局部并发症:炎症可向周围扩散,引起扁桃体周围蜂窝织炎、扁桃体周围脓肿,也可引起急性中耳炎、急性颈淋巴结炎及咽旁脓肿等。
⑵全身并发症:多认为系变态反应所引起,可并发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风湿热,急性血管球性肾炎,心肌炎,关节炎等,应特别警惕心肌炎病人的突然死亡。
三、医技检查
血白细胞明显增多。根据局部检查可见到不同类型扁桃体炎有不同表现。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亦称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无脓性分泌物。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含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和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表现为扁桃体及腭弓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隐窝型表现隐窝口有黄白色脓点,有时渗出物可融合成膜状,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于拭去而不遗留出血创面;滤泡型主要表现为扁桃体实质之淋巴滤泡充血,肿胀、化脓,扁桃体形成蛋白色小隆起。
四、诊断依据
1.主要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病毒感染,常有过劳、受凉等诱因,多见于青少年。
2.突然高热、咽痛,常放射至耳部,剧痛者有吞咽困难,全身酸痛不适,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等。
3.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扁桃体及腭弓更明显。扁桃体肿大,隐窝开口处有黄白色分泌物,有时可连成片状假膜,但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拭去,拭去后不出血。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4.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体温升高。
5.扁桃体有白膜者应作涂片及培养,与咽白喉、樊尚(奋森)咽峡炎及其他急性传染病鉴别。
6.应注意与猩红热、白血病性咽峡炎、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鉴别。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注意与咽白喉、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溃疡膜性咽峡炎、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粒性白细胞缺乏症及淋巴白血病等相鉴别。
六、治疗原则
1.具有传染性,故病人应适当隔离。
2.注意休息,多饮水,通大便,进流质食物或饮食。
3.多为链球菌感染,抗菌消炎(青霉素,先锋霉素)是主要治疗原则,解热止痛是主要的对症治疗措施。
4.中医中药。
5.局部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或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
6.如多次反复发生急性扁桃体炎,特别是已有并发症者,应待急性炎症消退后行扁桃体切除术。
7.治愈标准:体温恢复正常,疼痛消失,扁桃体急性炎症消退。
七、预防
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应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急性扁桃体炎的患者应进行隔离,以免传播病原。
1.注意休息,多饮水,通大便,进流食或软食。
2.咽痛明显时要注意尽早输液治疗。以免感染扩散。
3.反复发作时或伴有相应症状时可以在急性发作时进行心电图及小便或抗O的检查,以排除并发肾炎,心肌炎,关节炎等的可能。
4.反复发作或伴有扁桃体周围脓肿、周围炎的病人要最好在炎症消退后手术治疗。
5.要注意与会厌炎相区别,不要因为咽喉疼痛就认为是急性扁桃体炎,会厌炎是可以引起短时间呼吸困难而引起死亡的疾病,决不能轻视。因此如有呼吸不好,应即可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