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肺吸虫病(paragonimiasis)是由卫氏、斯氏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虫体可寄生于肺部、脑、脊髓、腹腔、皮下等组织。感染虫体的病兽、病畜或病人均为本病传染源。本病的传播途径须经过中间宿主,流行区居民常因生吃、腌吃、嘴吃溪蟹和喇蛄或饮用含囊蚴的溪流生水而感染。
二、临床表现
1.症状体症
⑴起病多缓慢,有轻度发热、盗汗、疲乏、食欲不振、咳嗽、胸痛及咳棕红色果酱样痰。
⑵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排棕褐色黏稠脓血便。
⑶荨麻疹等过敏性症状。
⑷急性肺吸虫病起病较急骤,有高热、毒血症。
⑸腰痛、下肢行动困难,甚至截瘫,大小便困难、失禁。
⑹胸腔积液体征,可并发胸膜增厚或脓胸。
⑺腹部可触及囊性肿块,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睾丸等肿大以及腹腔积液。
⑻脑膜刺激征、偏盲、感觉异常或缺失、视神经乳头水肿。
2.并发症
⑴脓肿、囊肿
⑵脑型肺吸虫病可并发癫痫、抽搐、偏瘫、运动障碍。
三、医技检查
1.实验室检查
⑴痰或粪便虫卵检查:查获并殖吸虫虫卵可确诊。
⑵活检:皮下包块或结节手术摘除可能发现童虫,或典型的病理变化。
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性高,阳性率可达90%~100%。
⑷循环抗原检测:近期应用酶连免疫吸附抗原斑点试验(AST-ELISA)直接检测血清中循环抗原,阳性率在98%以上,且可作为疗效评价。
2.皮内试验:常用于普查,阳性符合率可高达95%以上,但常有假阳性和假阴性。
四、诊断依据
1.有在流行区进食生或不熟的石蟹或蜊蛄史,或饮用溪流生水史。
2.咳嗽、咯血、咳棕褐色果酱样痰,可有低热、盗汗、胸痛。肺部体征少。根据肺吸虫侵犯主要器官的不同,可分肺型、腹型、脑型、皮肤型(结节型)四种类型。
3.实验室检查:血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痰、胸水、肺泡灌洗液、胃液及粪便中找到肺吸虫卵可确诊。
4.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边缘模糊的圆形或椭圆形浸润阴影;单房、多房性囊状阴影。肺部阴影时隐时现,变化不定。病变以中、下肺野多见,常伴有少量胸腔积液。
5.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血清补体结合试验、后尾蚴膜试验、琼脂双向扩散试验、对流免疫电泳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等阳性结果有诊断价值。
6.皮下或肌肉结节活体组织检查查见嗜酸性肉芽肿,内有肺吸虫虫囊或幼虫者可确诊。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肺结核。
2.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3.霍奇金病等相鉴别。
六、治疗原则
常用治疗药物有:硫双二氯酚,主要作用于虫体生殖器官;吡喹酮,具有疗效高、毒性低、疗程短等优点。
七、预防
在流行区或到达流行区内,通过生食或半生食石蟹、蜊蛄、沼虾、红娘华或饮用生的溪水及食具(刀、砧板)的污染获得。预防的关键是切实做到不生食或半生不熟的石蟹、蜊蛄及生水等以预防感染,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便,避免虫卵随雨水冲入溪流污染水源。患者一旦得病,应彻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