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为视神经纤维变性的表现,主要症状为视力减退和视盘颜色苍白。病变位于视网膜,累及神经节细胞时,可出现由视网膜向颅内方向发生的萎缩,称为上行性视神经萎缩,视盘萎缩征象一般出现较快;病变位于视神经,视交叉和视束,可引起由颅内向视网膜方向发展的萎缩,称为下行性视神经萎缩,一般约经1~3个月后,视盘才出现萎缩征象。该疾病的病因:
1.由多种原因均可引起,常见有缺血、炎症、压迫、外伤和脱髓鞘疾病等如下:
⑴颅内高压致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⑵颅内炎症,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或视交叉蛛网膜炎。
⑶视网膜病变。①血管性,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视神经本身的动脉硬化,正常营养血管紊乱、出血(消化道及子宫等)。②炎症。③青光眼后。④视网膜色素变性。⑤Refsum病。⑥黑蒙性家族性痴呆
⑷视神经炎和视神经病变。①血管性,如缺血性视神经病变。②脱髓鞘病。③维生素缺乏。④由于铅或其他金属类等中毒。⑤带状疱疹。⑥梅毒性。
⑸压迫性所致:肿瘤,包括脑膜瘤、颅咽管瘤、垂体腺瘤、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骨骼疾病,包括Paget病、畸形性骨炎、颅骨狭窄病等;眶部肿瘤。
⑹外伤。
⑺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神经节苷脂病等。
⑻遗传性疾病:Leber病,小脑性共济失调,周围神经病变如Chareot-Marie-Tooth病。
⑼营养性视神经萎缩。
⑽其他。
2.在儿童其原因更复杂如下:
⑴染色体异常:猫叫综合征,染色体18长臂部分缺失。
⑵脂性疾病:Tay-sachs病,Sandhoffs病,乳糖基酰基(神经)鞘氨醇中毒症,NIEMANN-Pieck病,α-β-脂蛋白血症(Bassen-kornzwig综合征)。
⑶黏多糖病:Hurlers黏多糖病,同胱氨酸尿病。
⑷矿物代谢缺陷及其代谢:Menkes病、幼年性糖尿病,胰腺囊性纤维变性,全身性神经节甙脂症、Zellwage氏病、Albers-Schönberg病。
⑸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Ushers综合征 Kesrns-Sayer综合征、Alstrom综合征
⑹灰质病:Battens病、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症,Hallervorden-Spatz病。
⑺小脑性共济失调:Behr视神经萎缩,Marie共济失调,遗传性运动或感觉性多神经病变,Charcot-Marie-Tooth病,橄榄体-桥脑小脑变性。
⑻原发性白质病变:异常性脑白质变性,Krabbers病,海绵质白质变性(Canaran),啫苏丹白质变性,Merzbacher-pelizaeus病,Cockayne综合征。
⑼脱髓鞘疾病:肾上腺白质变性,多发性硬化。
⑽家族性视神经萎缩:Leber病,婴儿型视神经萎缩(隐性、显性)。
⑾颅内压增高:假脑瘤,颅内出血,颅骨狭窄症,导水管阻塞脑积水。
二、临床表现
1.体征:视力减退和视盘呈灰白色或苍白。正常视盘色调是有多种因素决定的。正常情况下,视盘颞侧颜色大多数较其鼻侧为淡,而颞侧色淡的程度又与生理杯的大小有关。婴儿视盘色常淡,或是检查时压迫眼球引起视盘缺血所致。因此不能仅凭视盘的结构和颜色是否正常诊断视神经萎缩,必须观察视网膜血管和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有无改变,特别是视野色觉等检查,综合分析,才能明确视盘颜色苍白的程度。
2.症状: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病损时可出现裂隙状或楔形缺损,前者变成较黑色,为视网膜色素层暴露;后者呈较红色,为脉络膜暴露。如果损害发生于视盘上下缘区,则更易识别,因该区神经纤维层特别增厚,如果病损远离视盘区,由于这些区域神经纤维导变薄,则不易发现。视盘周围伴有局灶性萎缩常提示神经纤维层有病变,乃神经纤维层在该区变薄所致。
视盘小血管通常为9~10根,如果视神经萎缩,这些小血管数目将减少。同时尚可见视网膜动脉变细和狭窄、闭塞,但该现象不是所有视神经萎缩皆有,一般球后视神经萎缩无影响,如果视神经萎缩伴有视网膜血管改变,则必须直接影响视网膜血管,才能发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
常用的视神经萎缩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种:前者视盘境界清晰,生理凹陷及筛板可见;后者境界模糊,生理凹陷及筛板不可见。
3.并发症:容易并发视网膜脱离。
三、医技检查
1.眼底检查:用无赤光检眼镜检查眼底,正常的视神经纤维呈白细线条状,萎缩的视神经纤维,常呈杂乱斑点状。视野改变多为向心性缩小,尤以鼻侧周边视野发生最早,也有开始周边视野出现楔形缺损,继而向中心扩展,最后形成向心性缩小者。此外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尚可出现各种不同形状的视野缺损或暗点视。
2.视野检查:应注意适用小的红色视标,可见中心暗点,鼻侧缺损、颞侧岛状视野、向心性视野缩小至管状视野双颞侧偏盲等。色觉障碍多为后天获得性,红绿色障碍多见,色相排列检查法优于一般检查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早期意义不大,晚期可见视盘荧光减弱和后期强荧光。视觉电生理检测包括视网膜电图(ERG)、眼电图(EOG)和视诱发电位(VEP)等对诊断病情及预后等均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四、诊断依据
1.视力明显减退,甚至失明。
2.视野呈向心性缩小。
3.眼底检查: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乳头苍白色(若病变仅侵犯乳头黄斑束时则仅颞侧苍白),边界清楚,生理凹陷扩大,筛板小孔清晰可见,视网膜血管正常,但晚期则变细;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因视乳头炎或视乳头水肿引起者,由于视乳头上结缔组织增生,致视乳头呈污白色,筛板结构不清晰,视乳头边缘模糊、动脉较细。因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引起者,视乳头呈蜡黄色,边缘清楚,生理凹陷正常。
4.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时不见荧光。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急性期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盘血管炎 视神经乳头炎相鉴别。
2.眼底无明显改变者与球后视神经炎相鉴别。
3.萎缩期应首先除外颅内压迫性病灶,并和其它遗传类型的视神经萎缩相鉴别。
4.还应与多发性硬化及视神经脊髓炎等脱髓鞘疾病相鉴别。
六、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药物治疗:除病因治疗外,早期采用大量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能量合剂等药物以加强神经营养。硝酸士的宁1mg球后注射,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有提高视觉兴奋作用。中药可用消遥散加减和补中益气汤等。
3.新针疗养法:主穴为风池、睛明和球后,配穴为瞳子髎,丝竹空,光明、失明、合谷、肾俞和肝俞等。
4.理疗:可用碘离子透入等。
5.好转标准:视功能保存或略有增进。
七、预防
1.每天早起后到室外,最好在太阳未出来之前(不强求这点),面向西方,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舌头自然的挨着上牙床,凝神静气站好;
2.双目轻闭,先呼气一口,后吸气,然后再呼再吸,共两口,后并住呼吸,然后向左侧旋转眼睛,即先左上、左下、右下、右上。旋转7圈后稍停。再向右旋转眼睛7圈;
3.左右7圈旋转都结束猛然睁大眼睛,看着远方,尤其站在高处看着远处的树木最好,因为刚才整个过程是吸气后并住呼吸作的,所以睁眼同时后轻轻将气呼出,呼出第一口的同时轻轻抬起脚跟,同时两臂向正前方轻轻抬起,注意手掌伸直,手指并拢,拇指微微弯曲。然后再吸气、呼气、吸气;
4.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如此共做7次或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