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轻者能自行缓解,危重者可导致后遗症及死亡。此病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在校学生发病比例较高。呈散在分布,没有明显的聚集性。该疾病的病因:
引起脑炎的病毒有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腮腺炎病毒等。
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以下途径:①病毒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例如单纯疱疹病毒可经嗅神经侵入脑部。②血行播散,不少病毒如柯萨奇、埃可、腺病毒先在呼吸道或消化道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内繁殖,然后经淋巴管进入血液,最后经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有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属变态反应,如麻疹及腮腺炎后。
二、临床表现
各种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决定于①神经系统受累的部位;②病毒致病的强度;③患儿的免疫反应等。因此即使是同一病毒引起的感染,临床表现亦可不一。
1.前驱期症状:表现为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咽痛、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
2.神经精神症状
⑴意识障碍:轻者对外界反应淡漠、迟钝或烦躁、嗜睡;重者出现谵妄、昏迷。
⑵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头晕甚至出现脑疝,婴儿的前囟饱满。
⑶抽搐:可以为局限性、全身性或为持续状态。
⑷运动功能障碍:根据受损的部位可以表现为中枢性或周围性的一侧或单肢的瘫痪;亦可表现为锥体外系的运动障碍如舞蹈样动作,肌强直;亦可因脑神经瘫痪而有斜视、面瘫或吞咽障碍等。
⑸精神障碍:如记忆力减退,定向障碍,幻听、幻视;情绪改变、易怒,有时出现猜疑,常因此而误为精神病或额叶肿瘤。
3.伴随症状:病毒感染为全身性疾病,但各种病毒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如埃可及柯萨奇病毒感染时常出现细小的麻疹样皮疹或同时有心肌炎、心包炎。流行性腮腺炎时腮腺肿大(亦可在腮腺肿大之前先有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口唇周围出现疱疹。病程一般2周左右,多数病例可以完全恢复,仅少数留有癫痫、视力、听力障碍、肢体瘫痪及不同程度的智能迟缓后遗症。
三、医技检查
1.脑脊液检查:外观清,偶尔微混浊,细胞计数在(0~500)×106/L(0~500/mm3)。病程早期以多核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及氯化物在正常范围。
2.病原学检查
⑴脑脊液送病毒分离;
⑵脑脊液细胞作免疫荧光抗体检查;
⑶血清学检查,其抗体滴度在恢复期较急性期高出4倍以上方可诊断。
3.脑电图:在病程早期脑电图已有明显的改变,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慢波,也可见到尖波、棘波、尖一棘波及棘一慢综合波。脑电图的改变与病情一致,可作为诊断参考。
4.头颅CT扫描:可见低密度病变,脑肿胀、脑萎缩、蛛网膜下腔增宽或积液、脑梗塞等非特异性改变。
四、诊断依据
1.病前常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
2.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少数发病较慢,病初或病中有发热。
3.症状多种多样,常以意识障碍(发病多有昏迷)、癫痫发作、精神障碍、脑局灶症状(包括部分性癫痫)、颅内压增高以及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
4.血液白细胞多轻度增高,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可正常,少数可有压力、白细胞计数(以淋巴细胞为主)及蛋白含量轻度增高。免疫球蛋白多有异常,相关抗体多呈阳性。脑电图多呈弥漫性高波幅慢波,且以额颞部偏著,少数有癫痫性放电。
5.无环鸟苷、干扰素等抗病毒药有明显疗效。
6.已排除脑部其他病变,特别是发病较急的颅内肿物,其他症状性癫痫和感染中毒性脑病等。
7.治愈标准: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能自理生活,实验室检查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
8.好转标准: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1.脓性脑膜炎(包括未彻底治疗的);
2.结核性脑膜炎;
3.真菌性脑膜炎;
4.脑脓肿。
六、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吸痰,注意保暖,供给一定的水分、营养及电解质。
2.抗病毒治疗
⑴由疱疹病毒引起的脑炎可以用碘甙(疱疹净),剂量为每日50~100mg/kg,静脉滴注共5天,亦可用阿糖腺苷,剂量为每日10~15mg/kg静脉滴入,持续12小时(浓度不超过7mg/L)连续7~10天。阿糖腺苷对巨细胞病毒脑炎也有效。
⑵三氮唑核苷每日10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入,疗程7~10天。对肠道病毒所致脑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较敏感。
⑶无环鸟苷250mg/m2或5mg/kg,1/8小时,静滴,疗程5~7天。对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效好。
⑷丙氧鸟苷7.5~10mg/(kg?天),分2~3次静脉注射治疗巨细胞病毒脑炎和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⑸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酶,可以干扰病毒的复制。该药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剂量0~1岁为3mg/次,2~3岁为5~8mg/次;4~6岁为10~14mg/次,7~10岁为15~18mg/kg;11~15岁为20mg/次;1/4~6小时,肌内注射,共14天,使用前应做皮试。
⑹丙种球蛋白,每次400mg/kg静脉滴入,连续5天。
⑺其他如转移因子、干扰素可以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均可应用。
3.肾上腺皮质激素,常用地塞米松,0.25~0.5mg/(kg?天),静脉滴注,7~14天,可减轻症状,降低颅内压力。疱疹病毒脑炎则禁用。
4.对症处理
⑴退热、止痉:高热可以引起惊厥,可以用物理降温或中、西药物退热。苯巴比妥或安定可预防或控制惊厥。
⑵减轻脑水肿:20%甘露醇每次0.25~0.5g/kg静脉推注,或甘油每次1g/kg加等量生理盐水口服或鼻饲。每6~8小时可重复一次。
⑶其他系统受累时,如心肌炎、肺炎等应及时处理。
5.护理
⑴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⑵昏迷、持续惊厥或休克患儿,应专人守护。监护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及病情变化,大小便次数及出入量。
⑶做好急救准备,发现惊厥、昏迷或病情骤变等,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⑷饮食应少量多餐,食后少动,避免呕吐,若病情许可,可竖直抱起或抬高床头约20分钟。吞咽困难可用鼻饲。使用磺胺或肾毒性抗生素者,应给予充足的液体。
⑸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侧向一方,及时清除鼻咽部分泌物及呕吐物,以防吸入性窒息。注意口腔护理。
七、预防与预后
1.注意锻炼身体,加强营养,以增强肌体抵抗力;
2.按要求接种针对各种病毒的疫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乙脑疫苗等),这是预防的根本途径;
3.夏季注意防蚊灭蚊;
4.发现孩子出现高烧不退或伴有呕吐、抽搐等症状时,家长要及时送其就医,以尽量减少后遗症发生。
病毒性脑炎的预后与所感染的病原密切相关。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预后较差。不少存活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流脑的治愈率达到95%以上,一般死亡病例多为暴发型,短期内死于严重休克或脑疝,普通型病儿早期采用适应药物能够彻底治疗,并发症和后遗症很少见,对不典型病例或诊断不及时,又延误了正确治疗,易发生后遗症,因此小儿患流脑后,一定要彻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