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心房扑动(atrial f lutter)是发生于心房内的、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心律失常。当心房异位起搏点的频率达250~350/分,心房收缩快而协调为心房扑动。可有阵发性和慢性持续型两种类型。其病因最常见者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其次是冠心病、甲亢性心脏病、心肌病(包括克山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其他还有缩窄性心包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⑴轻者可无明显不适,或仅有心悸、心慌、乏力;
⑵严重者头晕、晕厥、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少数患者可因心房内血栓形成脱落而引起脑栓塞,
⑶心室律规则,140~160次/分,伴不规则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可较慢,且不规则;
⑷有时心室率可因房室传导比例的转变而突然自动成倍增减,按摩颈动脉窦或压迫眼球可使心室率减慢或突然减半,解除压迫后又即回复到原有心率水平,部分可听到心房收缩音。
2.并发症:房扑发生后还易引起房内血栓形成,部份血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动脉栓塞,临床上以脑栓塞最为常见,常导致死亡或病残。
三、心电图特征
1.各导联的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相同、节律规则、快速的、连续锯齿样扑动波(又称F波),频率为250~350次/分,F波多在V1、Ⅱ、Ⅲ、aVF导联中明显可见。F波之间密切衔接,两肢对称。
2.QRS波群呈室上性,有时QRS波群增宽并畸形。
3.F-R间期常相等,或略有不等。但当伴有隐匿性房室传导、房室传导阻滞、房室分离时,F-R间期不等。
4.心房扑动时,心房激动极快,但房室交界区的正常不应期相对较长,因此,不是所有的心房激动都能下传到心室,因而可产生间隔规则的部分传导,或间隔不规则的传导,常呈2:1、3:1、4:1或不同比例的房室传导,使心室率不规则。
四、诊断依据
1.常见病因与心房颤动基本相同。
2.心悸,心律规则或不规则,有时心率可突然减半,或突然加倍。
3.心电图
⑴P波消失,代之一系列大小相同、锯齿样的规则扑动波,称F波。
⑵QRS波群形态与窦性心律相同,如伴有室内差异传导,可呈宽大畸形。
⑶心室律可规则(房窒传导比例多为2~4:1),也可不规则(房室传导比例不匀)。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房扑应与其他规则的心动过速进行鉴别:心室率150次/分左右的房扑需与窦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仔细寻找心房活动的波形、及其与QRS波群的关系,辅以减慢房室传导以暴露扑动波的措施,不难作出鉴别。房扑与心房率在250次/分左右且伴有2:1房室传导阻滞的房速有时难以鉴别。
六、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控制心室率:有器质性心脏病,尤其合并心功能不全者,首选洋地黄制剂。
3.转复心律:方法有药物复律和同步直流电复律后者效果好。药物复律常用奎尼丁或胺碘酮。
4.经电生理检查选择的病人可做射频消融治疗。
5.预防复发:常用奎尼丁、胺碘酮等。
6.预防血栓栓塞:持续房扑,伴心功能不全或和二尖瓣病变、心肌病者,宜长期服华法林、阿斯匹林等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7.用药原则:
⑴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阵发性房扑且心室率不快者可暂不用药;
⑵非预激综合征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心室率增快或心功能不全时,需立即用药,首选西地兰;
⑶长期反复发作者在去除病因后进行复律,方法有药物复律和同步直流电复律,常用药物是胺碘酮和奎尼丁可维持服药以防复发;
⑷慢性持续房扑,宜长期服华法林、阿斯匹林等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⑸特发性房扑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七、预防
房扑与房颤一样是成人常见的心律失常,且多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心绞痛、休克、急性心功能不全,因此,发生过房扑的患者,必须去医院查明病因并及时治疗。房扑发作时应立即到医院诊治,目前转复心律的方法有药物复律和同步直流电复律,常用的药物有胺碘酮和奎尼丁等,经选择病例可做射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