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由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叫血管性痴呆。脑血管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较少见的有血液病、胶原病、血管畸形等。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类型有:
1.多梗塞性痴呆:为最常见的类型。是由于多发的梗塞灶所致的痴呆,病变可累及大脑皮质、皮质下及基底节区。临床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反复发作的脑血管病,以及每次发作后留下的或多或少的神经与精神症状,积少成多,最终成为全面的、严重的智力衰退。
2大面积脑梗塞性痴呆:患者大面积脑梗塞,常死于急性期,少数存活的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异常,包括痴呆,丧失工作与生活能力。
3.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因动脉硬化,大脑白质发生弥漫性病变,而出现痴呆。临床特点为智能减退、步态障碍、尿失禁、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口齿不清等。
4.特殊部位梗塞所致痴呆:是指梗塞灶虽不大,但位于与认知功能有重要关系的部位,而引起失语、记忆缺损、视觉障碍等。
5.出血性痴呆:慢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都可以产生血管性痴呆。
二、临床表现
该疾病的诊断,有两个步骤:①是痴呆的诊断;②是确定它的血管性病因。
其发病常比较突然。有一过性脑缺血或中风,在此之后临床过程可以保持稳定、缓和或进展,常常表现为波动性或阶梯样加重。不明显的皮层下损害可以引起逐步缓慢进展的认知功能损害。如果病人有血管病的病史、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有助于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诊断。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过程可以和阿尔茨海默病很相似。有的病人仅有过一次中风就可以在几个月内进展为痴呆。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的下降也可以是隐袭的,没有明显的中风的临床证据。
三、诊断依据
痴呆患者有脑血管病史,如卒中发作或短暂脑缺血发作史,有局限性神经系统的症状或体征,证实有神经系统损害,加上目前已比较普及的CT或者MRI检查的阳性结果,符合早期为局限性痴呆,晚期进展为全面性痴呆的智能障碍,以及波动性病程的特点等。诊断血管性痴呆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早期发现。为了尽早发现,应该对凡有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记忆力及智力的测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疗越早越好。
四、治疗原则
1.有研究提出治疗设想,应以4个方面着手:
⑴治疗行为方面的症状,如躁动、攻击、压抑、焦虑、冷漠、睡眠或食欲改变等;
⑵治疗痴呆的基本症状,如记忆、语言、注意力、定向力、智能等;
⑶减低疾病的进展速度;
⑷延缓疾病的发生。
2.还有学者提出从3个方面设想:
⑴短期的治疗设想:是指代替或促进现有的神经元功能,主要指神经递质系统;
⑵中期的治疗设想:是建立防止神经元死亡以延缓疾病进展的方法;
⑶长远的治疗设想:进一步了解老年性痴呆症的病因及病理来控制发病过程,从而达到预防、改善、治愈或阻止疾病的进展。
老年性痴呆症治疗药物研究与开发的范围除脑血循环改善剂、脑能量代谢激活剂外,在脑神经传递功能改善剂方面包括神经递质前体物质、神经递质合成促进剂、神经递质分解酶抑制剂等。近年来在神经肽、神经生长因子和中草药等方面的研究也十分活跃,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已有一些针对老年性痴呆症治疗的药物在国内上市,如安理申、他克林等。近年来,中药在老年痴呆症预防和治疗方面成绩斐然。如“脉康合剂”就有明显的促进人神经细胞生长作用。总体而言,对轻度痴呆症患者,这些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痴呆症状或延缓痴呆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药物治疗只是老年性痴呆症防治措施中的一个环节。除了服药以外,还应重视病人的心理调节、智能训练、睡眠、护理等诸多方面,即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五、预防
早期诊断脑血管性痴呆,就可在出现脑衰弱症状前采取措施,阻止疾病的继续进展和恶化。病人应戒烟、戒酒、限制进食动物性脂肪或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吃些含碘的食物,以防止动脉硬化的进展。同时,要坚持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乐观的情绪。
对脑血管性痴呆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不外乎是降低胆固醇、保护和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等作用的药。迄今还没有理想的“特效药”。因此,对此病治不如防。
由于血管性痴呆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无特效药可治疗,故任何积极措施只能达到延缓病程进展、减少功能退化的目的。预防血管性痴呆必须从年轻时做起,从预防高血压病、高血脂症、脑动脉硬化入手。要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加强锻炼,不嗜烟酒、调节饮食防止过度肥胖,还要培养开朗的性格;到了老年后要不断学习,加强记忆力训练,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
对出现了血管性痴呆的病人,要在医院做系统性治疗。主要采用改善脑血流,预防脑梗塞、促进脑代谢的方法达到阻止恶化,缓解症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