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该疾病又称为面瘫。根据面神经麻痹引起的损害所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病损在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为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称为中枢性或核上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称为周围性(即核性或核下性)面神经麻痹。由局部损伤或炎症所引起的面神经麻痹以及单纯性面神经损害所造成的麻痹称为贝尔氏(Bells)麻痹。贝尔氏麻痹是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明显的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该疾病的病因:
该疾病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这与面神经管是一狭长的骨性管道的解剖结构有关,当岩骨发育异常,面神经管可能更为狭窄,这可能是面神经炎发病的内在因素。该疾病发病的外在原因尚未明了。有人根据其早期病理变化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及轴空有不同程度的变性,推测可能因面部受冷风吹袭,面神经的营养微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也有的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但一直未分离出病毒。近年来也有认为可能是一种免疫反应。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Hunt Syndrome)则系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使膝状神经节及面神经发生炎症所致。
二、临床表现
青壮年多发,部分病人发病前数日有同侧下颌角、耳内、乳突区痛疼。病史询问应注意发病前有无面部受凉受风吹等诱因,多数病人于晨起洗漱时突然发现面颊动作不灵或歪斜,表情不自如,前额纹消失,眼裂开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等,
1.茎乳孔以下的面神经支受累出现周围性面瘫,病侧额纹消失,不能额皱蹙眉,眼裂变大,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Bell征(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鼓腮和吹口哨漏气,常见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间。
2.受损影响到鼓索以上的面神经支时除周围性面瘫,还出现同侧舌前2/3味觉障碍。
3.镫骨肌以上的面神经支受累时发生听觉过敏、同侧舌前2/3味觉障碍和周围性面瘫。
4.膝状神经节受累,除听觉过敏、同侧舌前2/3味觉障碍和周围性面瘫,还有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称Hunt氏综合征。
5.并发症:一般预后良好,通常于起病1~2周后开始恢复,2~3月内痊愈。约85%病例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但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者则预后较差,有的可遗有面肌痉挛或面肌抽搐。前者表现为病侧鼻唇沟的加深,口角被拉向病侧,眼裂变小,易将健侧误为病侧;后者病侧面肌不自主抽动,紧张时症状更明显,严重时可影响正常工作。少数病侧还可出现“鳄泪征”即进食时病侧眼流泪,可能为面神经修复过程中神经纤维再生时,误入邻近功能不同的神经鞘通路中所致。肌电图检查及面神经传导功能测定对判断面神经受损的程度及其可能恢复的程度,有相当价值,可在起病两周后进行检查。
三、医技检查
1.内听道X线片正常。外耳道、听觉等五官科专科检查。
2.电生理检查、面神经MCV减慢,面肌EMG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或消失。
四、诊断依据
1.患侧全部面肌瘫痪,眼睑不能充分闭合。闭嘴时,颊肌松弛,口角下垂。抬眉时,额横纹消失,眉毛较健侧低,睑裂变大,内眼角不尖,眼泪外溢。笑时,口角向健侧牵引。由于颊肌麻痹,咀嚼时食物贮留于颊部与牙龈间。
2.贝尔氏征:闭眼时麻痹侧眼球上窜,角膜下方露出巩膜。
3.眼球征:患侧眼球上移。
4.颈阔肌征:病人用力前屈,检查者抵额,健侧颈阔肌收缩,患侧不动。
5.听觉过敏:由于镫骨肌麻痹,鼓膜张肌紧张,微小声音产生强震动,产生过听。
6.泪腺分泌障碍,患侧减少。
7.唾液分液障碍,患侧下颌腺分泌减少。
五、容易误诊的疾病
根据起病形式和临床特点,诊断多无困难,但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中枢性面瘫:系由于对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仅表现为病变对侧下组面肌瘫痪。
2.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相鉴别:
⑴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可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但常为双侧性,绝大多数伴有其他颅神经及肢体对称性瘫痪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等。
⑵桥脑损害:桥脑面神经核及其纤维损害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常伴有桥脑内部邻近结构,如外展神经、三叉神经、锥体束、脊髓丘系等的损害,而出现同侧眼外直肌瘫痪、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瘫痪)。见于该部肿瘤、炎症、血管病变等。
⑶小脑桥脑角损害:多同时损害三叉神经、位听神经、同侧小脑及延髓,故除周围性面瘫外,还可有同侧面部痛觉障碍、耳鸣、耳聋、眩晕、眼球震颤、肢体共济失调及对侧肢体瘫痪等症状,称“小脑桥脑角综合征”,多见于该部肿瘤、炎症等。
⑷面神经管邻近的结构病变:见于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底骨折等,可有相应的病史及临床症状。
⑸茎乳孔以外的病变:见于腮腺炎、腮腺肿瘤、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等。除仅有周围性面瘫外,尚有相应疾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
六、治疗原则
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为主,后期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1.急性期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每日1次,口服,连续7~10天。
2.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可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每日1次,静滴,连续7~10天,亦可加用脱水利尿剂。
3.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的应用:维生素B1 50~100mg,维生素B12 100μg,胞二磷胆碱250mg,辅酶Q 105~10mg等,每日1次,肌注。
4.理疗:茎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碘离子导入,以促进炎症消散。亦可用晶体管脉冲治疗机刺激面神经干,以防止面肌萎缩,减轻瘫痪侧肌受健侧肌的过度牵引。
5.针刺治疗:取翳风、听会、太阳、地仓、下关、颊车、并配曲池、合谷等穴。
6.血管扩张剂及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可选用妥拉苏林25mg或烟酸100mg,口服,每日3次或患侧颈星状神经节阻滞,每日1次,连续7~10天。
7.中药治疗:牵正散等。
8.手术疗法:病后2年仍未恢复者可行面神经-副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或面神经-膈神经吻合术,但疗效尚难肯定,宜在严重病例试用。严重面瘫病人可行整容手术。
七、预防
增强体质,寒冷季节注意颜面及耳后部位保暖、避免头朝风口窗隙久坐或睡眠,以防发病或复发。
1.心理护理:患者多为突然起病,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有的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及治疗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遗症,这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2.护眼: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护的非常重要的,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3.局部护理:热敷祛风:以生姜末局部敷于面瘫侧,每日1/2小时;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2~3次,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瘫患者应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